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艾灸

艾灸的药配方

时间: 2023-06-06 23:11:44

艾灸的药配方

艾灸是我们现在养生及日常中医民间疗法,它通过人体穴位与经络除去人体疾病。艾药配方是个重要因素,但古时艾方过于简单,只用于治疗风、寒、湿之类疾病,治病种类少而单一;现在人们根据我们艾灸治病的目的开发出一不同的灸药配方,艾灸配入的中药就能借艾灸温热之力进入经络、肌肉、筋骨及脏腑各部治病,扩大了治疗范围且疗效神奇。

现把部分灸药配方公布,方便我们在艾灸时选择和有针对性的使用。常用的艾灸配方有哪些?

癫痫晕痛神灸

主治风、热、痰、气滞、血阏所致的癫痫、眩晕、疼痛的艾药配方:梅片10g、川芎30g、全蝎10g、明麻10g、牙皂10g、檀香10g、寸香5g、菊花30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祛湿、清热熄风,行气,活血通络、开窍,止痛、晕、痫。

头面五官止痛神灸

主治头面五官疼痛的艾药配方:羌活30g、寸香5g、白芷30g、玄胡50g、细辛50g、梅片10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行气止痛神灸

主治胃、肠、肝、胆病的气滞胀痛,经期小腹胀痛的艾药配方:沉香30g、檀香30g、小茴20g、玫瑰20g、梅片10g、橘花2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理气、止痛、消胀。

活血止痛神灸

主治气滞血瘀的胃、肠、肝、胆疼痛及痛经等病的艾药配方:川芎30g、血竭30g、乳香30g、玄胡50g、梅片10g、寸香5g、西红花20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四痹神灸

风、寒、湿、瘀、痹的艾药配方:羌活20g、地龙10g、樟脑10g、寸香5g、独活30g、和尚偷绣鞋10g、乳香15g、金钱落地10g、艾叶500g,诸药制末,和入艾叶做条,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行瘀、消肿、消痹。

一号神灸

主治风、寒、湿、瘀、气、痰所致的疾病的艾药配方:天麻10g、独活10g、金钱落地5g、樟脑15g、没药20g、牙皂20g、和尚偷绣鞋5g、香附10g、当门子5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除湿、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号神灸

主治血瘀寒凝的艾药配方:蜚虻(虻虫)30g、花蛇6g、地龙15g、当门子5g、鲤甲(山甲)30g、棕包头(藜芦)15g、梅片1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入艾叶中,制为灸筒,外用熏灸。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经通络、止痛。

雷火灸的药物成分是啥

雷火灸是由冬虫夏草、全蝎、穿山甲、红花等20多种名贵草药与艾绒混合制成,对颈肩腰腿各种痛症、风湿类风湿、通风等骨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近视、白内障、干眼症等眼疾和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

艾条灸法的操作方法

艾条灸法已发展成纯艾条灸、药物艾条灸、隔药灸和无烟艾条灸4种。
艾条灸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
①悬起灸。将艾卷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卷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是将点燃艾卷相对固定在距穴位1.5~3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红晕为度。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衡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一般可灸20~30分钟。雀啄灸是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一般约灸5分钟。
②实按灸。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太乙针灸是用纯净细软的艾绒150克,平铺在40平方厘米大的桑白皮纸,取24克预先制备的药粉掺入艾绒内,紧卷成爆竹状,点燃一端,用布数层(一般为7层)包裹之后,然后立即紧按于穴位或患处,进行灸熨。灸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7~10次即可。雷火针灸的制法 、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与太乙针灸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配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