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5篇

时间: 2022-11-21 22:55:33

1.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5篇

目录
1.敬告启示
2.腹痛、瘀血与便秘
3.盲肠炎与奔豚症
4.血痢、痔疮、肠漏与大肠癌
5.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
6.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
7.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无痛分娩
8.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
9.奇穴:喘穴
10.耳针治疗:醒酒、肾结石、心脏、消炎1
1.回阳九针1
2.十三鬼穴1
3.胆倒、梦游、湿疹骨质疏松症谈维他命1
4.日夜颠倒者发秃舌硬肾结石关节脱臼1
5.虚实辨证与脉气走向1
6.痛点之对称治疗1
7.瘀血扭伤脊椎痛尾椎痛1
8.风湿关节炎腹痛、瘀血与便秘如果碰到瘀血,一般都是在左腹,关元穴外开三寸的地方有压痛点代表有瘀血,因为人左边是血,腹痛代表瘀血出现。

如果是便秘造成的腹痛

下焦的便秘,分寒热

如果便秘是实,实就是有东西在里面,一两天不上厕所就很难过。

寒就是没有蠕动,病人一个星期不上厕所,也不难过。

如果小肠有便秘,宿食累积在小肠里,大肠没有东西,会不断放屁。

下小肠的募穴关元,不会用到天枢。

大便像一粒一粒的羊大便,津液没了,小肠太干了,脾脏主湿,脾主少腹,想要让小肠的津液回来,要强心、脾,取关元、心募巨阙、脾募章门、脾经本穴太白,还有照海、支沟是治疗便秘很有名的穴道。

如果堵在大肠头,寒实,大肠没有蠕动,灸天枢、关元、中脘、足三里。

下针支沟照海,不管寒热,只要是实症都可以。

盲肠炎与奔豚症盲肠炎,在足三里下一寸阑尾穴下针。

如果引发腹膜炎,灸肘尖

肘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腹膜炎,大便带血可以炙它,第二个是长瘰疬或淋巴结肿,也可以在肘尖炙。

再下关元、天枢、支沟、照海。

当奔豚产生的时候,心脏搏动的很快,严重时,肚脐旁的动脉血管都会不断在跳动。

大部分有奔豚证者都有便秘。

遇到奔豚时,要先强心脏,心脏力量强,燥矢浊气会被逼至大肠头。

所以,针心的募穴巨阙、天枢、少府穴、神门穴、内关、劳宫,便秘加上天枢、腑会中脘、关元、支沟,照海。

血痢、痔疮、肠漏与大肠癌肠风下血,大肠发炎的时候,大便会跟血混在一起,下利很多。

从尾椎骨往上走到第十四椎,手指头按,一路往上按,每一个关节都会有一个痛点,最常见的是三个椎压了好痛,遇到痛就放个生姜灸。

肠风下血,可能是内痔或大肠炎,而且是鲜血。

在背后连续痛点灸,灸到没有血流出。

肠漏,因为病人开过刀,开完刀后伤口没好,产生瘘管。

在尾椎骨、腰椎隔着生姜灸。

治痔疮,下承山、孔最、长强都可以,天应放血也很好。

大肠癌,下痞根、消积,因有肿块在里面。

一般有癌症的病人,脚一定是冷的。

有一个肿块,不管是摄护腺癌、子宫肿瘤、卵巢癌,都会把阳阻隔掉,热没办法下来,脚就是冰的。

若热没办法下去,回逆心脏,心脏管两个手,就会到劳宫穴、少府,所以手掌会非常干。

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正常人的心脏按月把胸腔的奶水沿着冲脉、任脉、胃经,下到腹腔的卵巢子宫。

奶水下来是白的,小肠的火去烧,一蒸热变红,就排出来是月经。

只要女孩子的脚是热的,就代表小肠生化奶水机能正常,每二十八天会排下来。

如果是提前来,都属于热症。

如果延后来,就是寒症,用灸的,灸合谷、三阴交、中极、关元,下针也可以。

助孕,常常灸三阴交、关元、中极,灸到恢复正常二十八天来。

基本常识,月经来前胸部会胀,月经开始,胸部的压力开始慢慢减少,等到月经停了,刚好压力去掉,代表完全排出去。

绝孕,灸石门、阴交

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

痛经,在月经痛的时候,针或灸三阴交、血海、中极、关元。

若下次还有痛,下次再扎

痛经是因为小肠的火太弱,所以生理期中间,生冷的不要吃;不在生理期行房。

鼻子血流不止,下天府;吐血不止,下中脘,不要下足三里,下内关穴;月经停不了,下隐白,留针二十分钟,隐白穴是月经下血不止最常用的大穴。

小肠是赤肠,大肠是白肠

赤利是治小肠,小肠俞;白利治大肠,大肠俞。

赤带颜色深,味道重,是湿热,不用灸要下针。

白带是寒湿,较清淡,没有味道,可下针可灸。

奇经有一条是带脉,带脉讲的就是这个“带”。

治疗上,下临泣穴、三阴交、血海、隐白。

近取穴关元、水道、归来、曲骨、白环俞。

白环俞是治疗肠风、白带很有名的穴道。

隐白穴除了治月经不止外,下针对治疗白带非常好。

去湿时就下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子宫、卵巢里面有肿瘤怎么判断,因为里面长瘤的时候,代谢会减缓。

女人到了四十九岁以后,更年期应该到了,但月经还是很准时,一般来说是有肿瘤在里面。

当有肿瘤、积瘤、血块在里面时,在三阴交会有压痛点。

实症的痛,压到会拒按

虚症的痛,压三阴交会喜按。

脾主少腹,要行阳就用灸,脾胃相表里,足三里、冲阳、解溪,遇到虚症和实症,络穴、原穴通通可以用。

灸肩井穴是治淋巴结肿胀,包括甲状腺肿胀,腋下的淋巴肿胀。

灸肩井、肘尖上,让气住下导,针刺足三里。

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

怀孕时,腹部有些穴道是不针的,合谷、三阴交也不针,补合谷、泻三阴交是堕胎,泻合谷、补三阴交是安胎。

安胎时,下针隐白、三阴交,用灸的也很好。

胎位不正,膀胱经的至阴穴,在小脚趾甲边。

针一下去,隔天胎位就正了。

怀孕中间,病人恶心呕吐,下公孙内关,中脘穴、足三里也可以止呕,下针效果很好。

怀孕期间感冒发烧,要多喝点白开水,多休息。

退烧用少商、商阳、大椎放血。

妇人怀孕的中间,有便秘,下支沟照海。

妇人在怀孕中间水肿,针三皇穴及太冲。

过去产妇是蹲着生的,合谷气脉会穿到商阳穴,当合谷脉动就快蹲好,小孩子快出来了。

若生产时发生大量出血的现象,针隐白,是妇科止血的大穴。

当胎盘出不来,就下昆仑、太溪,天应穴中极、关元也可以下。

无痛分娩在三阴交、合谷下针,就完全不痛。

假如没有隐白穴,就取脾经最后一个穴道,若还流的话,肝经上也可做,因脾主少腹,而肝经络阴器,肝又是藏血的地方。

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易经八卦有先天卦、后天卦,易经八卦有: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实际上,先天卦就是一个四度空间,本身是静止的状态,当把它变成后天卦的时候,就可以用它。

灵龟八法跟子午流注,一般用在急救、急诊上。

灵龟八法,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是一个圆形的,把它放到九宫格里,根据洛数,五居中位,载九覆一,二四为肩,七三为腰,六八为足,这样直的加,横的加,斜的加都是十五。

这样是平衡的,人体也是平衡的,把人跟卦放在一起看,可以选出八个穴道,这八个穴道控制了奇经八脉,这八个穴道分成4组,在控制人体的平衡。

奇经八脉:后溪管督脉,公孙管冲脉,申脉是阳跷、内关是阴维,外关是阳维,临泣司带脉,列缺主任脉,照海络阴跷脉。

临泣外关一组,公孙内关一组,后溪申脉一组,列缺照海一组。

如何去挑时辰,要看黄历

要开穴的时候,子午流注只看干不看支,灵龟八法要看干支。

一般下八法的时候,扎进去等十分钟、十五分钟,针取下来,再去下正经的穴道。

一天开一次,扎过以后,同样的病人,再扎,效果就没了。

子午流注用单针(即一针)。

在灵龟八法要注意开到5的时候,男要扎照海,女要扎内关,因为阴和阳不太一样,所以开到5的时候,男女要分开,有点差异。

男扎左边,女扎右边,扎单穴。

中医的留针原则,新病、初病留的时间很少,
三.五分钟就可以起针了;如果是久病,基本留二十分钟,可以在留针的二十分钟之间可以每隔五分钟去做补泻,加强它的效果,做补泻的时候,一般来说是在原穴、络穴、子穴、母穴、本穴上做;重症针可以留一个小时、二个小时。

奇穴:大椎外五分定喘穴大椎旁开五分是奇穴定喘穴。

下针、灸都可以,直针,对气喘非常很好。

耳针治疗:醒酒、肾结石、心脏、消炎把耳朵图倒过来看的时候,耳朵像个小baby,婴儿的形状。

用耳针来做诊断,耳针可以用在所有的地方,在耳朵上找压痛点,把针埋进去就可以了。

一般耳针可以埋七天,夏天为四天、五天。

耳针埋针中间要保持干燥,不要碰到水,就不会发炎。

耳朵上方三角窝,是女人的子宫位置,如果有凸起来一块,大部分表示里面有肿瘤。

一般的实症,会凸起来一块,一般的虚症,会凹下去。

不管虚实,耳针的动作是一样的,埋在那个地方。

耳针的治症,按照阿是穴来埋针、留针。

取下来后,不要当场查它,隔两天再查,若不痛就好了,压它还痛,表示病还在。

如果耳朵化脓,在化脓的地方,三棱针点剌放血就好。

下曲池,曲池是上半身的消炎解毒穴。

下半身用筑宾

耳朵在揉的时候,上下左右每一个穴道都可以按。

每个部分都按,按到哪边痛,哪个部分就要注意了。

举例判断心脏病好了没,先压耳朵,然后按第五椎,最后问睡眠好不好。

回阳九针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阳九针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回阳针是用在病人虽死掉,但心口还有温度,回阳针就可把人从阴间拉回阳间。

下针后会醒过来,醒过来就活的好好的,但有时候下针回来只能多活半个小时,就是回光返照,让他把遗言交待一下。

十三鬼穴:癫痫发狂奔走中邪十三鬼穴是用在治疗癫症、痫症、狂症用的,一般我们用正取穴。

癫痫最好的穴道鸠尾和百会,灸申脉或照海,也可以用顖会,顖会是小孩子顖门骨的地方。

中医认为癫症,狂症,发狂奔走,一般来说是痰涎壅塞所引起的,要消痰。

若用正取穴没办法时,就用十三鬼穴治病,十三鬼穴要按照顺序下。

针下去时,男的先下左边,再下右边,女的先下右边再下左边,这是双穴的时候。

单穴的时候,比如人中先下去,男的往左转,女的往右转。

十三鬼穴,治疗过去说是被鬼附身的病,比如,男人讲出来的声音是女人的声音,或者女人发出来男人的声音。

学了针灸,首先要把自己身体搞好来,坚持平常按摩耳朵,做五脏逼毒法。

1.脚的肾结石点,压痛点大部分在对侧,有时在同侧,原因可能因病人开过刀,气血会自行绕道。

2.委中放血,脚尖踮起,拿米酒拍拍委中露出青筋,用三菱针放血,放出的毒血会喷出来。

3.关节脱臼,下针大抒、绝骨、肾俞、京门、天应。

4.新痛为实,久痛为虚,但是对于内科上任何痞块、肿块,无论多久都为实,没长东西为虚,在治疗上有肿瘤身体虚弱的病人时,要虚实结合效果更好,用针泻用灸膏肓、做三里等补元气。

5.脉气的走向,人体左为血右为气,手上的三阴经从身体向手,三阳经从手向身体,顺着脉气走向为补逆为泻。

6.手不能拧毛巾,养老透间使,使6经归位,手能拧毛巾;如果手能拧毛巾但有某个痛点,用经络治疗,对称治疗。

7.对称治疗,又叫缪刺法: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正常人,上冷下热,如果上热下冷,下人中转化阴阳。

8.背痛,如果是一条经络痛,用子母补泻或对称治疗;如果只剩一点痛,是瘀血,用三菱针放血,用拔火罐吸出瘀血就好。

9.急性扭伤,上半身用手解穴,下半身用脚解穴,也可以用灵龟八法和子午流注。

10.脊椎痛,又叫督脉痛,下后溪,如果不能扭曲、弯曲,针大抒、绝骨、第六椎下的灵台、灵台外开一寸半的督俞。

1
1.尾椎伤到,当场在承山人字位周围有青筋突起,立即在承山放血,痛立马消,还可以治痔疮,在承山附近找压痛点下针就是阿是穴。

1
2.带脉痛针临泣,膀胱经痛针委中。

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此处开刀伤断络脉,对侧治疗时气就通不过去,反对其开刀治疗。

1
3.膝五针一般用在风湿性关节炎或急性扭伤。

膝盖痛,循经取穴,如痛在内侧为脾经,整个膝盖痛才用膝五针。

手关节痛手握不起来,合谷透劳宫穴。

如果是中风使手张不开可合谷透后溪,也可以三间透劳宫后溪,也可以下外观,这里下同侧使气血通。

扳机指痛,手指要得扳开,手指第二个指节处,放血,开始是血,然后流出来的是黄水,也可以隔姜灸。

1
4.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大部分用在内科症。

如气喘,症在肺,先要强木,阻止病的进程,然后强土。

1.大椎外开五分是定喘穴,浅针,灸也很好。

2.补泻手法一般用迎随法、捻转法,比较强的是插提法,加上呼吸就更强,最强的是烧山火、透天凉。

病人大虚,元气大伤,灸比针好。

灸足三里、膏肓、中脘

3.止血截法,在出血口上下一寸的地方下针,先下上面。

4.脚后跟痛,下针水渠、仆申、大陵穴,一般是肾虚引起的,针复溜、肾俞、京门,金匮里用药是六味地黄丸。

脚凸骨,化骨用川穹,打成粉,用棉布包起贴在凸骨的地方,也可用针报刺。

5.透针,金属肺,肺主气,针灸是在行气。

透针的效果比两针的效果好,为了沟通阴阳,使阴阳平衡。

比如外关透内关

6.五十肩,手不能往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往后折是小肠经,手不能往上抬是三焦经,在相应的经络上治疗。

如果没办法解决,用条口透承山。

如果还痛,用火罐在肩上吸湿。

7.正常人的气血是气与血隔六寸。

气如果跑太快,脉跳就会很快,是热症,需要把气散掉。

还有真热和假热,真热会口渴,假热不会,针灸上实热用子穴泻,假热用母穴补。

8.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如果病人太虚,需要先强土,让病人胃口大开。

9.保养眼睛的方法:肝开窍于目,瞪大眼看远处的绿色植物;练五脏排毒法时,发“嘘”时要瞪目;还可以将合谷(气穴)对搓发热补眼睛的气。

10.四肢关节、肌肉的痛,偶尔痛为虚,持续痛为实。

虚证下针后,由虚转实证,说明治疗由里转表,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1
1.润动(眼皮、肌肉持续跳动)是土不能制水,水累积在皮肤,造成润动,只要消导就好了,下针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

1
2.心脏病三针:关元、巨阙、天突,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可以了。

心律不整时,下关元效果最好。

1
3.灸也有补泻,快吹为泻,慢烧为补。

灸完后不要喝茶,喝茶会解灸,十天后再喝;针完不要喝酒、吃辛辣的东西。

1
4.肚子大减肥,可在天应上下针,也可灸石门、阴交,但有绝育风险。

1
5.中风昏迷的病人,急救时,用十宣放血,或下人中、涌泉,如果醒过来就不要再放血了。

16,针灸治疗中感冒,治感冒不会引起入里,可在少商、商阳放血。

2.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3.奇经八脉之任脉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任,有担当,任受的意思

任脉循与腹部正中线,多以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脉。

故又称“阴脉之海”,所有的阴经像河流,任脉像大海,河流总会流入大海。

任又以“妊”意义相同,任脉起于胞宫,女子能怀孕全靠任脉。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穴这边,当舌头抵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相通的。

所以在打坐或者站桩,都要舌抵上腭,目的就要连接任督二脉。

任脉失调会出现的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白带过多,小便不利,疝气,小腹皮肤瘙痒,阴部肿痛,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疾病等。

上腹部消化系统以及胸部呼吸系统也会受影响:腹胀,呕吐,打嗝,食欲不振,慢性咽炎,哮喘等。

任脉一共24个穴

1.会阴穴:多用于急救,百会与会阴相对,会阴痛可以在百会处治疗。

2.曲骨穴:下髎加曲骨可以用于妇科男科的很多问题,比如外阴瘙痒,滴虫,小便不利膀胱疾病与尿道发炎HPV等。

3.中极穴:膀胱募穴,膀胱的问题用募治疗法。

如小便不利,子宫内膜薄,导致的不孕也可以用中极穴。

大多数的月经不调痛经,都是因为气血虚导致的,可用中极和关元穴。

4.关元穴:小肠募穴

一个大穴,经常用到

小肠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进取穴可治疗腹部的问题。

灸关元可生精助孕,男女保健都可用关元穴。

如果一个人常年的脚都是冰冷的,表示他一天24小时在不断的制造血块,可以灸关元。

加强小肠的功能

孕妇不可用关元穴!妊娠期腹部的穴位最好不要用,医生诊断除外。

5.石门穴:三焦经募穴,三焦的疾病可在石门上灸。

石门与关元的中间有一个经外奇穴:绝孕穴,坚持灸或者针刺可导致不会怀孕。

想怀孕做针灸拔罐时需要注意避开它们。

6.气海穴:人体元气之海,艾灸可治疗腹痛,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赢瘦。

此穴有强壮作用,孕妇禁用。

7.阴交穴:任脉,冲脉,肾经的交会处。

治疗腹痛,水肿,疝气,阴汗湿痒。

重点说下阴汗湿痒:就是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而且会痒,导致这种情况是有寄生虫,此时在阴交穴上做艾灸。

8.神阙穴:可灸不可针,身体的第一大穴,补益第一穴。

小朋友可以多多灸灸神阙穴,提高免疫力,调理脾胃。

神阙穴可以双向调节腹泻与便秘。

9.水分穴:打水分开的意思。

食物里含有水分的东西,可以进入小肠。

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小肠,喝的水在水分处就会被气化进入身体变成汗和小便。

如果水不分了,会混入大便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此时就灸水分穴来治疗。

10.下脘穴:进取穴,治疗腹部问题。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这个地方常常容易发炎,下脘痛就是发炎了,灸它就好了。

11.建里穴:胃脘疼痛,进取穴治疗胃部,腹部问题。

12.中脘穴: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

一起胃病都可以用到中脘穴。

脾胃相表里,强脾也可以用中脘穴。

复习下八会穴: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筋会阳陵泉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腑会中脘,脏会章门。

13.上脘穴: 介绍一个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以中脘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各一寸。

注意,当胃部出血时不可以艾灸。

艾灸可活血,会导致出血量增加。

14.巨阙穴:心募穴

心脏有问题是会穿心痛,主要症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因为痰饮造成的。

治疗心脏问题,可以用心脏三穴:天突巨阙关元。

15.鸠尾穴:此穴不可受重击,会导致内出血。

鸠尾是膏之源穴:身体里的黄油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6.中庭穴:主治心痛,梅核气。

17.膻中:心包的募穴,气会膻中, 治疗气喘呼吸短促,产后乳汁少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噎嗝。

气是阳,所以强心脏强肺气都可以用膻中穴。

18.玉堂穴: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两乳肿痛。

19.紫宫穴:华盖穴与璇玑穴都可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

其实也很少用,因为有比它们好用的穴,刮痧会刮到,艾灸基本上灸不着。

20.天突穴:大穴,近取穴治疗咽喉问题,咳嗽梅核气,还有之前提到的心脏三穴。

天突穴,我最爱用懒人贴,昨天邪风入体,导致晚上发烧,今早上起来咽喉痛,一个懒人贴搞定。

21.廉泉穴: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治疗舌头问题比如舌强不语,中风失语舌下肿痛,舌纵流涎。

22.承浆穴:治疗口歪,齿龈肿痛,流涎。

吃东西或者喝东西时会漏出来,就用承浆穴。

肚子饿时点按承浆可以减少饥饿感。

吃饭前点揉承浆穴,可以减少饭量,减肥可以用它。

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合谷穴,上入两筋之间,从前臂桡侧上行,走向肩关节前缘,过肩后,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再向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与肺脏联络,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它的分支,从锁骨窝向上到颈部,过面颊,入下牙床,再回转来夹着嘴唇,经过足阳明胃经的地仓穴,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的迎香穴。

上张图,看着就容易理解了意思就是大肠接受小肠传送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的功能。

如果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排便异常,常见大便秘结或者泄泻。

如果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常,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里急:就是拉的急,没等裤子脱下来就等不及了,但是拉完仍然觉得痛。

胃气通降,肺气肃降都对于大肠糟粕的排泄有很大作用,另外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则主司二便的排泄。

所以说人体系统的相互协调的,我们不能单一的只看到便秘是大肠的问题大肠主津,刚才说了大肠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并吸收水分如果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吸收,会与糟粕具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

大肠实热,则会津亏失润大便秘结不通。

大肠与面痛唇肿面瘫下牙痛都有关系。

经常用小金油揉腹,就可以改善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为阴、腑为阳,大肠为腑是阳金,肺为脏是阴金。

肺经的最后一个穴:少商 肺经的气血从少商穴进入大肠经的第一个穴商阳穴 大肠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早上5——7点。

大肠经一共二十个穴 穴位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1.商阳:大肠经的井穴,属性是金,所以商阳也是大肠经是本穴。

一般呢,我们就是退烧所用,就是点刺放血。

发高烧的时候采取少商,商阳,大椎放血。

2.二间:大肠经荥穴,属水,金生水,所以二间穴就是大肠经的子穴,实证的时候泻其子。

3.三间:大肠经俞穴,属性木
4.合谷: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也就是面子问题,口部问题都可以找合谷,而且合谷在针灸中有麻醉作用。

像青春痘可以在合谷做隔姜灸。

学习倪师的也说下牙是胃经,上牙是大肠经。

结合经络循行来看上牙是胃经。

倪师说,合谷越大,气越足,久病的人一般合谷肉都没了的。

合谷呢是气脉之所在,直通子宫,所以孕妇禁用。

合谷治疗下牙疼,用左病右治法,中间的牙齿痛就用双侧合谷。

有个小知识点分享给大家,生宝宝时可以掐合谷来加快宫缩,使生产快一点。

5.阳溪:大肠经经穴,属火。

最善于缓解头痛以及眼痛酸胀,按揉时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有效。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6.偏历:大肠经络穴,与列缺是通的着,大肠经的虚症实症都可以用偏历。

比如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

7.温溜:大肠经郄穴,郄穴可消炎。

温溜可以驱寒,经常手凉,手心爱流冷汗的人要多揉温溜穴,还可以刮痧从肘臂往下刮,刮过温溜手就会热乎。

8.下廉
9.上廉 这两个不常用我们不详细分析,知道定位可作为诊断用。

10.手三里,又名扭伤穴。

腰扭伤落枕或者脖子突然不能转动都可以用。

上廉下廉可以辅助手三里1
1.曲池:大肠经的合穴,属土,土生金,所以也是大肠经的母穴,虚症的时候记得找曲池。

曲池也是上半身的消炎穴,治疗皮肤病,一般上半身皮肤痒的时候我们用合谷和曲池。

还可治疗高血压,不过得注意:高血压病人不用灸,用点按。

1
2.肘髎 1
3.手五里 1
4.臂臑: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李氏砭法经验穴: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甲状腺四穴。

因为甲状腺增生是痰湿互结所致的结节产物,从大肠经这四个穴位是全息对应点,可祛湿散结甲状腺四穴:曲池、肘髎、手
五.臂臑1
5.肩髃: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之会。

中风八大穴之一

肩膀问题用它,效果非常好!1
6.巨骨: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1
7.天鼎:基本上用不到。

1
8.扶突:甲状腺问题也可用扶突穴。

1
9.口禾髎:辅助迎香穴20、迎香:鼻炎、鼻塞、鼻衄、口、鼻息肉等。

鼻子不闻香臭的时候可以用迎香穴。

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

晚上睡觉喜欢打呼噜的人,可以多按摩迎香,搭配攒竹以补肺气,缓解打呼症状。

刺激迎香穴可以祛风寒,通鼻窍,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