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2篇

时间: 2022-11-21 22:55:07

1.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2篇

提气法与中气法

提气法专治顽固的冷、麻,又冰又麻。

麻是虚症,在母穴上治疗,如果病痛还在,就去加强它的效果,在原穴或本穴做捻转,做六次后,因为冷麻在皮肤表面,所以针头对着冷麻的方向,把针提到皮层后,把针倒过来,对着病的方向,让它顺进去,然后停在那边,这是提气法。

中气法专治累积,治积

积,比如寒在里面,或瘀血块;水停在肺里面,水停腹部、少腹;大便不通。

中气法,能够除积,专门清除累积在身体不必要的东西。

中气法刚好跟提气法相反

提气法专治冷、麻,是虚,中间没有东西,经脉是扁的。

中气法专门治积,是实,有东西在里面。

中气法一样做六数阴,一样用泻的数,做完后,把针提起来,用逆的方向,逆着针头,对身体外面,跟病的位置是相反的方向,这是去积。

比如清大肠,支沟、照海可以活络大肠,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下巨虚也可以,大肠的募穴天枢,或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上做,阴数泻六,泻完后,逆着针头,针不要对着大肠的积,因为这是实,要反过来,对身体外面走,跟病的位置是相反的方向,这是去积。

比如丰隆穴在胃经上是针灸里面治痰的名穴。

可去痰、化痰

用中气法

病人平躺,脚放平,针丰隆,左转右转引到气后,把针提起来,提到表面的时候,再对着病灶的方向下针(因为这可以引动痰气),针采斜刺四十五度,斜刺进去以后,逆针而转,用泻六的手法。

泻完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把它立起来后,转过来向下四十五度,对着下方刺,能把寒引下来。

丰隆穴除了可以丰胸以外,也是去痰的名穴。

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天干与五行按如下排序: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土金水木火

即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这个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临泣就代表胆,是木;脾的本穴是太白,是土;肝是行间;大肠是二间穴;小肠是阳谷穴;肺是经渠穴;心是少府穴;膀胱是通谷穴;胃是足三里;肾是阴谷穴。

举例火的虚症如手酸,酸在小肠经可以扎后溪;也可以找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是木,木生火。

临泣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也可以泻膀胱经实症。

这是本穴治疗法

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

如果下临泣,背还痛,膀胱经的实症,膀胱经是水,水生木,所以要去强木,丁壬合化木,下少府和通谷穴。

这是两个穴加在一起,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

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

缓治,举例肝有问题,去强土,甲已合化土,下胆经的临泣、脾经的太白,再强水,金生水,下肝经的行间和大肠经的二间,会有金产生,就可以生水,要生水可以取小肠的阳谷跟肺经的经渠,水会去生木。

急治,举例肺里积水,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水要先排掉,因金会克木,先把肺清干净,要生金,下针肝经的行间、大肠经的二间。

金去制木来排水

同样要强土,强土是固定的。

在治急症的时候,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恢复。

飞经引气

飞经引气有四种手法是: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原名青龙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扎到穴道,左右捻转,引到气以后,将针柄左右摇,在左右摇时,就是在补了,病人会很热,补的越强,病人就越热,可以摇九下。

白虎摇头是泻法:退方进圆。

当针扎到穴道后,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出来到了顶后,进针回去的时候,圆形的进去。

这种手法一定要在肌肉很多的地方做,而且是用在原穴或本穴。

苍龟探穴是补的手法:一退三进。

针扎到穴道,左右捻转,引到气以后,退到皮肤表面,再分三次进针,一次比一次深,一进,等一下再往前一进,然后再第三进。

赤凤摇头又叫赤凤迎源,是泻的手法:退方进圆,进圆的同时要摇动针柄。

一般的,做完手法是不留针的。

补的话针孔按住,泻的话针孔不要按,都不留针。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这两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

把龙当成
九.纯阳,虎当成
六.阴数。

龙虎交战在三部(即天、人、地)上一补一泻。

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在天部顺着气脉,用捻转法快转,做九次补,再做六次泻。

做完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

平常做一个补一个泻,最快速的方法。

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

强烈的痛,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都可以用。

龙虎升降是用插提

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

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后,把针提到天部,放在那等,让气一直在那循环。

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然后人部、地部各用一次插提法。

龙虎升降的目的是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

如脱臼、骨头断了、关节有堵塞或风湿关节肿很大。

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会用这种方法。

2.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1.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2.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肝经主治以下病症: 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肋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存血。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脏,主生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节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与器官的活动也正常和调。

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香类两乳或者是少腹等部位涨疼不适,还会出现吐血,咯血等血的病理现象。

二.运化功能: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反之则肝气淤结,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肋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等症状。

三.调节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

反之则肝气郁结,心情容易郁抑,容易受刺激,抑郁难解。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意思就是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

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状。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问题归肝管。

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

肝经风热,则可见眼睛痒痛, 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等。

肝主筋,脚抽筋,发癫痫,全身紧绷,也是肝在管。

其华在爪,爪既包括指甲和趾甲。

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的枯荣。

肝血充足,则爪坚韧明亮,有光泽度。

若肝血不足,咋爪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肝在志为怒,怒可伤肝,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极易发怒。

肝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点到3点。

肝经一个14个穴

1.大敦穴:肝经井穴主要功能是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疝气遗尿崩漏,阴挺,闭经。

睾丸掉了,哪边掉,就用对侧的大敦穴,一痛它就会缩回去。

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

神魂魄三个能各得其位,人就一定能睡觉。

失眠分很多种,中医是对症治疗。

1.半夜一点到三点,血回流到肝脏里,所以人能睡眠,如果此时不能睡,是肝出问题;
2.整个晚上不能睡,是心脏出问题;
3.半夜三点到五点不能睡,是肺出问题。

时症用俞穴

2.太冲穴:肝经的俞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郁证,胁痛,腹胀,经不调,崩漏,癫痫,小儿惊风。

3.行间穴:肝经的荣穴,属火也是肝经的子穴,实症在此穴上治疗。

治疗:胸胁痛,急性肝炎

肝经络到我们的阴部,小便有血,从肝经入手。

导致小便带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膀胱结石,肾结石,肾肿瘤,肝癌。

4.中封穴:肝经经穴

主要功能: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5.蠡沟穴:肝经的络穴。

肝经的实症虚症都可以用它。

治疗:外阴瘙痒,阳挺,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疝气,足肿疼痛。

6.中都穴:肝经的郄穴

主治:产后恶露,两胁痛,腹胀。

7.膝关穴:散寒除湿,通关利节。

治疗:膝部肿痛,下肢痿痹,膝盖风湿关节炎。

8.曲泉穴:肝经的合穴。

治疗:男人遗精,小便不利,女人阴痒,外阴疼痛。

9.阴包穴:疏肝调经

治疗:小便困难,女人月经不调。

10.足五里穴:疏肝理气,清利下焦。

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睾丸肿痛。

此穴还可用灸法,来求子

11.这里分享一个治肝三穴。

如:右腿内侧,让丈量法,一只手按着腿的高骨推到腹股沟的位置,取一条直线。

取一条直线后,以中点为肝一,左右各一寸为肝二肝三。

肝三穴专治肝硬化肝癌

它还可帮助诊断,在穴位用按压法,有痛感。

没事可用小金油推治肝三穴,推到不疼,没结节就好了。

肝癌会引起腹水,腹水用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水分,水道

12.阴廉穴:疏肝调经,通经止痛。

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病

13.急脉穴: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主治:外阴肿痛,阴茎痛,阴挺,阴痒。

14.章门穴:脾募章门,可治脾脏跟胰脏的问题,用于募治疗法。

脏会章门,肝心脾 肺肾都可以在章门上治疗。

五脏的气血在肝经章门会聚,所以没事也揉它吧! 15.期门穴:肝募期门,用俞募治疗法,治疗肝病。

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1.足少阳胆经

三焦经从丝竹空穴后进入胆经先看循行路线: 起于眼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眼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

下行到腋部走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另一条分支: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
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府,与肝相连,互为表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形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

胆气强勇敢果断,胆气弱优柔寡断。

胆是一个袋子,再肝的下方,胆是不会自己定时的喷出胆汁,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呢,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从胆进入小肠生火,以助消化。

心脏与心包膜直接落到胆上面,所以心脏的搏动不断地打在胆上,胆受到压力时呢,胆汁就会喷出来。

如果因为胆结石医生西医建议把胆拿掉胆, 胆总管连着肝胆汁会慢慢的积累到肝里面,从而出现肝肿瘤,肝硬化,实际上是肝结石。

现在我们接触到了艾江山,学习到了中医基础知识,就应该明白,治疗未病的重要性。

不能等着医院通知咱们切除身体组织的时候才知道身体出问题。

身边有人把b看成d吗? 这是事物倒之,左右反之。

如果其他都是好的,那就考虑下胆囊倒过来。

胆囊为什么会倒过来呢?因为可能是小时候吐的比较严重,把胆囊吐反了。

胆为清净之府,中正之光官。

内藏清净之液,说的就是胆汁。

胆汁为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消化。

胆汁的正常喷射,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1点到1点。

一共44穴

瞳子髎:在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处,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放血比较多

胆经靠近眼睛的穴位,进取穴,治疗都是治疗眼睛问题。

听会穴: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分享一个倪师说关于耳鸣的解释: 一是,晚上睡觉突然就耳鸣,这个是身体出现问题带来的耳鸣。

第二种是外来因素造成的,这个可以到造成耳鸣的地方或者因素,把声音由大调到小,让耳朵慢慢去适应,治疗试试。

1.上关穴:与肾俞、翳风、太溪、听会配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无。

2.颔厌穴:与悬颅相配治偏头痛。

胆经头部的穴位治疗头部问题。

3.悬颅穴:与颔厌穴治症一样。

4.悬厘穴: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5.曲鬓穴: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6.率谷穴:治疗胆经上的扁头疼,可以从太阳穴推到率谷穴。

7.天冲穴: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8.浮白穴:治疗白发,经常熬夜或者失眠导致血不养肝,肾阴不足时就会肝热,肝火上炎,虚火也上来了,头发就白了。

9.头窍阴穴: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耳鸣,耳聋,耳痛。

与支沟、太冲、风池配伍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10.完骨穴: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11.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

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

12.阳白穴: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13.头临泣穴:配目窗穴春去治迎风流泪。

14.目窗穴:与头临泣一样。

15.正营穴,承灵穴与脑空穴都是治疗头部问题早上起来手指梳头一百下,头部的穴位都照顾到了,分不清经络与穴位就只需要梳头梳头再梳头!16.风池穴:风池穴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气,用左边右治法。

脖子后面带风的穴都是身体最容易进风地方。

17.肩井穴:肩井加足三里治疗胸腔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而产生的瘀血。

后溪穴,申脉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四穴加起来治疗肩项强硬,脖子酸痛。

注意,肩井穴气很强,孕妇不可用。

18.渊腋穴: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

19.辄筋穴:辄筋就是筋的两块挡板,护筋的意思。

肝主筋,辄筋就是护肝防治肝损伤,养肝,养筋的穴位。

想让自己肝好筋强,平常就要把心里的郁结疏通。

拍四窝:腋窝下的穴位一拍就照顾到了。

20.日月穴:胆经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胆的问题。

21.京门穴:肾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水肿,腰痛。

22.带脉:环腰一圈是带脉、五枢、维道:主治女子带下病,还有带脉痛。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

23.居髎穴: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4.环跳穴:中医认为环跳是骨头开始生长的地方,骨头有问题,可能也在环跳的位置开始痛。

可治疗半身不遂

我们的骨细胞,每两年更新一次。

25.风市穴:用于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与阴市穴配伍治疗,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气。

与环跳穴配伍治疗中风脚膝盖麻木。

26.中渎穴:加强风市的治疗效果。

27.膝阳关: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

28.阳陵泉穴:筋会阳陵泉。

治疗膝盖一切问题的四穴五点还记得吗?29.阳交穴:阳维脉的郄穴。

30.外丘穴:胆经的郄穴。

灸外丘可解肝经的毒

31.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32.阳辅穴:胆经的经穴,属火,木生火,所以是胆经的子穴,胆经的实症用此穴。

33.悬钟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绝骨穴,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髓生病时在绝骨上治疗。

34.丘墟穴:胆经的原穴,丘墟+商丘治疗脚踝裸扭伤35.足临泣穴:胆经的俞穴,八脉交会穴,交带脉。

治疗带脉病

足临泣+足三里治疗华佗夹脊痛。

36.华陀夹脊:督脉旁开五分,也就是督脉与膀胱经的中间就是华佗夹脊。

37.地五会:地五会特别治症脚皮特别干,胆经经过乳房,乳房硬块可以在地五会上治。

没事就用小金油揉揉它,顺便正个脚揉揉。

38.侠溪穴:胆经的荣穴,胆经的母穴。

虚症治此

39.足窍阴:胆经的井穴,井穴可以用来急救。

眼睛外侧疼属于胆经,用足窍阴。

眼睛内侧痛是膀胱经,用至阴穴。

眼睛下侧是胃经,用厉兑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