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1篇

时间: 2022-11-21 22:55:08

1.倪海厦人纪-针灸第11篇

目录

1.敬告启示

2.肝经走向

3.肝病与睡眠

4.大敦、太冲与三脉

5.中封穴至阴包穴

6.治肝三穴

7.五里穴至期门穴

8.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

9.奇经八脉

10.呼吸法、引气法

1
1.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1
2.留气法与报刺法

1
3.治痞:烧针

1
4.报刺针法

1
5.运气、提气与中气法。

1
6.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1
7.飞针引气

1
8.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五.足厥阴肝经

1.肝经走向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胆经气血流注时间,气血到第四个脚趾头趾甲旁胆经的井穴后,时间正好是晚上一点,一点以后,这个气血会从脚的下方,到肝经的第一个穴道第一个脚趾头靠近第二趾趾甲旁边。

五行对五色,木火土金水,对应的五色是,青赤黄白黑。

肝是青色,所有青色的营养都应该停在肝里面。

若肝的营养,青色的营养跑到脸上,就表示肝有问题,因为这个营养,没有办法待在肝里面。

中医认为,肝开窍在眼睛,眼睛的问题是由肝在管。

在眼后有大筋,是肝经,有四条筋,并在一起分赤黄白黑。

酸味入肝

天然的酸比如柠檬、菠萝,是好的酸,所有刚采下来的水果,都是酸味的属木,放二天就变成火,第三天变土有甜味。

若放第五天,酸味会出现,就是坏了。

新鲜的酸可以吃,腐烂的酸也是入肝,但会伤身。

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

如脚抽筋、发癫痫、全身绷起来,也是肝的问题。

在五音宫商角征羽里,发嘘。

五脏排毒时,手摸肝脏,很自然的呼气,嘴巴发“嘘”,嘘到没有气了,把谷道提起来,再最后发一声无声的嘘,用内劲发出来的嘘才有效,才会把肝毒逼出去。

做对的时候,发一次声,眼睛就亮一次。

在情志上,中医认为怒伤肝。

反过来,肝有问题的时候,也容易生气,人会受到惊吓,会很害怕,很惊恐。

2.肝病与睡眠

肝经气血流注的时间是半夜一点到三点。

中医的观念里,认为人要少眠,睡觉睡的很短、很深的人很聪明。

人睡多了,脑部会充血,脑筋就不是很清楚。

肝有问题时,容易生气,要让他悲、让他哭,这样可以平衡过来。

3.大敦穴(疟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

脚大拇趾靠第二趾侧趾甲旁边叫大敦。

是井穴,属木,是肝经的本穴。

可治疗疝气、肠子坠下来、睾丸掉下来、月经量太多止不住、子宫下垂。

任何阴部的问题,如得了性病,阴头痛、阴茎痛、小便痛等,无所谓虚实,都可以下大敦。

全身就只有一条经络环绕阴器,就是肝经。

中医认为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神魂魄都能各得其位,人就一定可以睡觉。

当有一个不守,就不能睡觉。

心藏神,整个晚上不能睡觉是心脏,三点到五点不能睡是肺,一点到三点不能睡是肝。

4.行间穴

行间穴正好在第一趾脚掌骨和第二个脚掌骨交接的地方,在两个高骨的后方。

行间是荣穴,属火,是肝经的子穴。

用直针进去,下针很浅

肝经的实症在行间下针

比如肝里面有积、胸肋痛、人会发黄,还有急性的肝炎,发起来的时候,全身泛黄。

5.太冲穴与三脉

两个大骨后面中间的地方叫太冲。

是肝经的俞穴,治疗时症、按照时间发的病,当然行间也可以。

“四关”是指左右两边的太冲、合谷。

同时针合谷、太冲,叫“开四关”。

合谷主气,太冲主血

人的左半边,左侧,是血

人的右侧是气

所以,太冲合谷同时下针,气血兼顾。

全身痛时,因为气血不和,可能是一条经或两条经引起的气血不和,开四关后,那个病变的经络会出来。

合谷是气脉,太冲也有个脉。

太冲是管血的,所以在左脚边比较强,有时右脚按不到。

脚上有三个血脉,太冲脉、冲阳脉(在足阳明胃经)、太溪脉。

太溪脉是管肾脏,冲阳是管胃气,太冲脉是管血、管肝脏。

有脉则生,无脉则死

当我们可以辅助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相隔一寸的穴道。

比如妇人恶露不止、血崩,或是男人疝气痛、阴部痛,下行间效果很好,再扎太冲,会更增加它的效果。

合谷跟太冲相对,对称治疗的时候,无所谓补泻和虚实寒热。

6.中封穴至阴包穴

中封与商丘隔着一个大筋,大筋外侧是商丘,内侧是中封。

中封是肝经的经穴

蠡沟在内踝裸上五寸,是肝经的络穴。

不管虚症实症,都可以下针。

肝经的实症,如阳挺、阳挺不下。

可以用络穴,或用子穴

肝经的虚症如皮肤痒

任何沟,如水沟、蠡沟,沟就是有淤积、有积块,所有的沟都可以取。

腹胀满少腹有积块,谷,如小肠经的本穴阳谷穴、阴谷,看名称来取穴。

中都在蠡沟上二寸,或内踝上七寸。

可治妇人产后恶露

膝关在腿内侧膝盖横纹头

下针时在上五分的地方,不要扎到横纹头。

治疗膝盖风湿关节炎

大腿骨旁边有条大筋,在这大筋的内侧和骨头的中间,是曲泉。

曲泉穴是肝经的合穴,属水,是肝经的母穴。

虚症可以在这里治疗,如肝经皮肤痒、阴挺不下、所有妇科的病、小便困难、阴部的痒。

从曲泉上三寸,或从膝关上四寸是阴包。

可治小便困难、女人月经不好。

7.奇穴:治肝三穴

在腿内侧,从膝盖头到身体的腹股沟中间假想一条线,线中间一点,往前一寸,往后一寸,这三个穴道中点叫肝一,第二个叫肝二,第三个是肝三。

这三个穴道是专治肝硬化、肝癌的大穴,可用来诊断、治疗。

当压到痛点时,因为内侧有大动脉,用一寸半针,扎一寸就到了。

8.五里穴与阴廉穴(助孕)。

阴廉在气冲穴下两寸的地方。

五里在曲骨外开二寸再下三寸的地方。

阴廉跟五里差一寸

这两个穴道都是求子穴,用隔姜灸。

9.章门穴与期门穴

手臂之下、胸肋骨最下方,是章门穴。

脏会章门,脏病治此

五脏是肝心脾肺肾,章门穴都可以治。

五脏的会穴,所以章门不能用力打,一打脏气就乱掉了,内脏就受到伤害。

章门又是脾之募穴,治疗脾脏,包括胰脏在内,都可在此下针,俞募治疗同时下背后膀胱经的脾俞。

脾主腹,肚子肿大、臃肿、腹有积水,就治它的脾脏,用募穴章门来治疗。

有一种症状叫奔豚

第一种奔豚在肚脐旁边,肚脐上下周围,可以摸到脉跳的很快;还有一种是感觉到气从天枢冲到心脏。

这种症状针灸都可以

章门下针时从前或后采用斜刺。

期门穴在胃经的不容穴外开一寸半。

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

下针时从里向外斜刺

肝有问题,用俞募治疗,下期门和肝俞;还有一定要补土,这样病就不会再恶化,用章门穴(脾之募穴);再强水,让水生木。

期门是肝的募穴,胸胁苦满、胁下痛、肝脏痛都可治,是肝经的近取穴,可下针也可灸。

呼吸法引气法

引气,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做补泻。

针下去以后,仅平补平泻,捻捻针放在那,过几分钟,在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到了。

下针时,若病人严重虚弱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气的人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

轻轻握着针,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关节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

当吐气时,就是灌气的时候。

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拔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我们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若针下去,却引不到气,就针上下戳二下,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

气到了以后,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

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气在表,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

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就用呼吸法。

呼吸引气: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吐气,慢慢进针。

进针、出针都跟着病人的呼气定。

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就到了。

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就用灸了。

烧山火与透天凉

下针手法有烧山火和透天凉。

当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用烧山火,是大补的手法。

当病人大热的时候用透天凉,是大泻的手法。

烧山火手法:先引到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

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里把皮肤表层到骨头间的距离,分成三段为天、人、地。

当在天部的时候进针,紧按慢提(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的拉回来),做九次为补;再扎到人部,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再做九次。

做完烧山火后,再灸,对身体很好。

烧山火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下针的人,一定要胆大心细。

神经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赶快穿过去就不痛了。

透天凉手法:先引到气后,扎到底下,先从地部开始做,用插提法,紧提慢按(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推针进去),病气、邪气在底下,把气从地部提到人部,这样做六次;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

在天部做时,如果一提针就出来了,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扪法是指,当做补时,针起来,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当做泻时,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是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或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阴中引阳是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

留气法是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

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等等,只要有硬块,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远取穴法。

留气法:紧按慢提做九次,做完后,把针提个豆许起来,等五分钟,再取阴数六,做完后,再往下插一点留针,取针的时候,不按针孔,直接拔出来。

留气法原理:先阳后阴

先强补,气冲上来的时候,力量很强,将痞块冲开;冲开后,用泻,再把气导引出来。

良性痞块近取法有两种,烧针和报刺法。

治痞:烧针(脂肪瘤黑痣化脓)。

烧针,又叫燔针,就是用火来烧。

烧针法第一个时机用在脂肪瘤、黑痣等良性痞块,凸的软骨、肿块。

所谓良性的痞块,摸痞块表面的时候,会成圆滑状,非常的光滑,即使会长,也没关系。

如果是恶性癌症,硬块非常硬,而且表面非常粗糙,比较不规则、不均匀,不用这种刺法。

第二个时机是当里面有化脓的时候,脓血很多,先用火罐,把脓头抽出来,抽出来以后再用烧针。

一般比较浓稠的话,用铍针(中间扁扁的针)刺进去。

如果化脓比较大,直接烧针,无所谓补泻。

烧针手法是直接在伤口下针,病人不会痛。

如果是痞块,用三针法烧针,第一针从上往下,第二针从前面往后刺,第三针从后往前刺,刺这三针。

烧针:把针放到麻油里面沾一点,烧的方式是斜烧(针斜着,直接在针上烧),一般烧三次,烧好后,一针直接刺进去。

治痞:报刺针法

治良性痞块,肿块,不管是软骨还是脂肪瘤,还可用报刺法,又称为飞针引气法。

报刺针法:针下到底端,左右捻一捻,然后提到皮层,往前刺一针左右捻捻,再拉起针来向后面刺一针左右捻捻,再拉起针向左边刺一针左右捻捻,再拉起针向右边刺一针左右捻捻,还有另外四个方向。

顺序无所谓,这八个刚好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刺完以后再回到原点,再下针下到底部,左右捻捻,就结束了。

运气法与四种痛症

痛分四个层级:第一个是痛,实症,要泻;第二个是痛多酸少,要先泻后补;第三个是痛少酸多,要先补后泻;第四个是酸、麻,是最不好治的阶段,纯用补的手法。

运气法是专治疼痛用的,治非常强烈的疼痛,是一种强泻的手法。

运气法:病人痛,实症,做子母补泻在子穴做泄,扎完后,痛还有,就加强泄的效果,在不分虚实的穴道(原穴、络穴或郄穴)下针,做阴数六逆气而泻,做完后,把针转过来,针尖的方向对着痛的地方,针留在里面,二十分钟后再起针,针拔出来后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过一下再按针孔,再揉一揉。

2.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1.足少阳胆经

三焦经从丝竹空穴后进入胆经先看循行路线: 起于眼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眼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

下行到腋部走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另一条分支: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
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府,与肝相连,互为表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形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

胆气强勇敢果断,胆气弱优柔寡断。

胆是一个袋子,再肝的下方,胆是不会自己定时的喷出胆汁,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呢,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从胆进入小肠生火,以助消化。

心脏与心包膜直接落到胆上面,所以心脏的搏动不断地打在胆上,胆受到压力时呢,胆汁就会喷出来。

如果因为胆结石医生西医建议把胆拿掉胆, 胆总管连着肝胆汁会慢慢的积累到肝里面,从而出现肝肿瘤,肝硬化,实际上是肝结石。

现在我们接触到了艾江山,学习到了中医基础知识,就应该明白,治疗未病的重要性。

不能等着医院通知咱们切除身体组织的时候才知道身体出问题。

身边有人把b看成d吗? 这是事物倒之,左右反之。

如果其他都是好的,那就考虑下胆囊倒过来。

胆囊为什么会倒过来呢?因为可能是小时候吐的比较严重,把胆囊吐反了。

胆为清净之府,中正之光官。

内藏清净之液,说的就是胆汁。

胆汁为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消化。

胆汁的正常喷射,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1点到1点。

一共44穴

瞳子髎:在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处,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放血比较多

胆经靠近眼睛的穴位,进取穴,治疗都是治疗眼睛问题。

听会穴: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分享一个倪师说关于耳鸣的解释: 一是,晚上睡觉突然就耳鸣,这个是身体出现问题带来的耳鸣。

第二种是外来因素造成的,这个可以到造成耳鸣的地方或者因素,把声音由大调到小,让耳朵慢慢去适应,治疗试试。

1.上关穴:与肾俞、翳风、太溪、听会配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无。

2.颔厌穴:与悬颅相配治偏头痛。

胆经头部的穴位治疗头部问题。

3.悬颅穴:与颔厌穴治症一样。

4.悬厘穴: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5.曲鬓穴: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6.率谷穴:治疗胆经上的扁头疼,可以从太阳穴推到率谷穴。

7.天冲穴: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8.浮白穴:治疗白发,经常熬夜或者失眠导致血不养肝,肾阴不足时就会肝热,肝火上炎,虚火也上来了,头发就白了。

9.头窍阴穴: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耳鸣,耳聋,耳痛。

与支沟、太冲、风池配伍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10.完骨穴: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11.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

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

12.阳白穴: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13.头临泣穴:配目窗穴春去治迎风流泪。

14.目窗穴:与头临泣一样。

15.正营穴,承灵穴与脑空穴都是治疗头部问题早上起来手指梳头一百下,头部的穴位都照顾到了,分不清经络与穴位就只需要梳头梳头再梳头!16.风池穴:风池穴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气,用左边右治法。

脖子后面带风的穴都是身体最容易进风地方。

17.肩井穴:肩井加足三里治疗胸腔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而产生的瘀血。

后溪穴,申脉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四穴加起来治疗肩项强硬,脖子酸痛。

注意,肩井穴气很强,孕妇不可用。

18.渊腋穴: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

19.辄筋穴:辄筋就是筋的两块挡板,护筋的意思。

肝主筋,辄筋就是护肝防治肝损伤,养肝,养筋的穴位。

想让自己肝好筋强,平常就要把心里的郁结疏通。

拍四窝:腋窝下的穴位一拍就照顾到了。

20.日月穴:胆经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胆的问题。

21.京门穴:肾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水肿,腰痛。

22.带脉:环腰一圈是带脉、五枢、维道:主治女子带下病,还有带脉痛。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

23.居髎穴: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4.环跳穴:中医认为环跳是骨头开始生长的地方,骨头有问题,可能也在环跳的位置开始痛。

可治疗半身不遂

我们的骨细胞,每两年更新一次。

25.风市穴:用于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与阴市穴配伍治疗,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气。

与环跳穴配伍治疗中风脚膝盖麻木。

26.中渎穴:加强风市的治疗效果。

27.膝阳关: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

28.阳陵泉穴:筋会阳陵泉。

治疗膝盖一切问题的四穴五点还记得吗?29.阳交穴:阳维脉的郄穴。

30.外丘穴:胆经的郄穴。

灸外丘可解肝经的毒

31.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32.阳辅穴:胆经的经穴,属火,木生火,所以是胆经的子穴,胆经的实症用此穴。

33.悬钟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绝骨穴,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髓生病时在绝骨上治疗。

34.丘墟穴:胆经的原穴,丘墟+商丘治疗脚踝裸扭伤35.足临泣穴:胆经的俞穴,八脉交会穴,交带脉。

治疗带脉病

足临泣+足三里治疗华佗夹脊痛。

36.华陀夹脊:督脉旁开五分,也就是督脉与膀胱经的中间就是华佗夹脊。

37.地五会:地五会特别治症脚皮特别干,胆经经过乳房,乳房硬块可以在地五会上治。

没事就用小金油揉揉它,顺便正个脚揉揉。

38.侠溪穴:胆经的荣穴,胆经的母穴。

虚症治此

39.足窍阴:胆经的井穴,井穴可以用来急救。

眼睛外侧疼属于胆经,用足窍阴。

眼睛内侧痛是膀胱经,用至阴穴。

眼睛下侧是胃经,用厉兑穴。

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 经络有两种循行:体表循行跟体内循行。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学习中医,得知道经络走到哪里,它所顾到的脏腑。

手太阴肺经从胃部开始(中焦),向下与大肠相连,从大肠到胃部上膈肌,到肺部,在从肺部到喉咙出,走腋下,向下沿手臂内侧,到腕后内侧,从腕后到到大鱼际,又沿大鱼际边缘走到大拇指的末端少商穴。

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因此身体的规矩节度是肺在管。

肺藏魄,肺气充盛,则体魄健壮,肺气虚弱则言语无力,做事缺乏魄力。

只有这个魄在肺上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治节,才知道进退。

肺为华盖,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能宣发卫气与体表,可以保护其他脏腑免受外邪侵袭。

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好不好,代表了你的肺好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说皮肤的问题要在肺上下手。

肺开窍于鼻 鼻的呼吸,毛孔的呼吸都是肺再管,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

寒邪袭肺,肺气失宣,会见到鼻流清涕。

风热犯肺,热伤肺津,鼻流黄涕。

风燥犯肺,伤及肺津,鼻干而痛。

喉为肺的门户,鼻为肺的外窍。

肺五音为商音 肺的情志为忧,也就是说忧太过能伤肺。

当我们咳嗽时,此时还发生一个让人担忧的事情,那咳嗽就难好了。

喜能胜忧,来点高兴,开心的事呗!再配合治疗就能痊愈的快一点。

肺在五行中属金,肺是阴经,所以是阴金。

肺主白色,因此白色的食物能入肺。

肺在五味为辣 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半夜3--5点。

肺经有十一个穴穴位名歌诀: 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具体穴位:
1.中府穴:肺的募穴,配合后背的肺俞,就是俞募治疗法,治疗久咳气喘。

先找云门的位置再定中府


2.云门穴:跟中府穴一样的治症,穴性差不多。

云门和中府隔个肋骨,相差一寸。

俞募治疗法时会一起用到它们两个穴。


3.天府穴,专治流鼻血,对称治疗,左鼻右治右鼻左治。

流鼻血,标在肺,根在脾胃。


4.侠白穴,也是跟天府一样,加强天府的效果,如果用天府穴没止住流鼻血,就用侠白。


5.尺泽:肺经合穴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

”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合穴来治疗。

尺泽属性水,肺经属金,那金生水,所以尺泽为肺经子穴。

中医外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咳嗽一个星期为新病,此为实症,用子穴治疗。


6.孔最穴:肺经的郄穴,有炎症的时候用郄穴,孔最有个特殊的治症那就是痔疮。

如果在这个穴位按压有压痛点就表明有痔疮。


7.列缺穴:肺经的络穴。

列缺还主任脉,所以任脉的问题可以在列缺调理,从喉咙到阴部都在列缺上用。


8.经渠穴:肺经经穴,(经主喘咳寒热)属性为金,肺经本身就是金,所以经渠就是肺经本穴,可以配合肺俞跟尺泽。


9.太渊穴:肺经俞穴 有时症时找俞穴:半夜一点到三点咳嗽或者醒了睡不着就是时症,用俞穴治疗。

穴性属土,土生金,所以太渊是肺经的母穴,虚症用太渊,如久咳一个月以上为虚。

它也是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所以脉有问题,找太渊,也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齐。

太渊穴针对打嗝呃逆泛酸也有奇效。


10.鱼际穴:肺经荣穴,属火,主身热,说明荣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儿推的清板门就在鱼际穴这里。

鱼际穴处还可以用来判断胃的状况,发青则胃有寒,发红则胃有热。

1
1.少商穴:肺经的井穴,属木。

主治扁桃体发炎,发烧——点刺放血。

扁桃体发炎(扁桃体肿大)的方法:在扁桃腺肿胀的位置放血,然后下针列缺,照海,最后少商放血,就可以治疗。

去年参加中医魔鬼训练营,很粗略的学完针灸大成一年多了,都一直没有动力再去复习,也忘得差不多了。

今艾江山会员群组织学习十四经络,趁此机会好好复习,顺便做个记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