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面肌痉挛的常识有哪些

时间: 2023-09-14 23:41:43

(一)发病原因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面肌痉挛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性扩张或动脉瘤的压迫。1967年Jannette提出面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若将微血管牵开,可使面肌痉挛解除。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压迫占60%,小脑前下动脉及椎动脉分支的压迫各占20%~30%。其他原因不到1%,如小脑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引起。

(二)发病机制

多数面肌痉挛病人为小脑脑桥角部血管压迫所致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异常动脉血管压迫都在面神经根部5mm以内,面神经因反复受动脉搏动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受压,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传出、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现象。跨神经元退变,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面肌痉挛。压迫血管常见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根血管襻状(复合性)、椎动脉、无名动脉及静脉。

在一组手术观察368例面肌痉挛病人时发现,小脑脑桥角周围的慢性炎症刺激致蛛网膜逐渐增厚,是面肌痉挛的又一病理学基础。当动脉血管弯曲延长,蛛网膜受粘连牵拉接近面神经根5mm以内时,动脉搏动的冲动就可引起面肌痉挛。在患病初期,由于发生变性的纤维数少,蛛网膜粘连轻,所以抽搐局限于小区域(多为眼轮匝肌),随着变性加重,蛛网膜粘连加重致血管的靠近,抽搐的范围和程度也扩展加重。

对10例面肌痉挛病人接受手术时进行取样,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电镜下见其轴突变性明显,线粒体大部呈空泡状,并出现大量类似施-兰切迹的结构,髓鞘呈不规则梭形肿胀。髓鞘区域性增厚并向轴突内突入,形成“丛状神经瘤”。髓鞘变性板层分离,形成各种不规则、缠绕状、扭曲及片段状结构。严重者髓鞘崩解,呈现节段性脱髓鞘。Schwann细胞变性。

面肌痉挛的常识有哪些

1、对症处理,以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要尽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或水肿,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作。患者应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服药。并防止局部受凉、风吹、避免病毒感染或长时间吹风扇,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2、避免偏瘫局部面肌的过度刺激,勿经常擦脸,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时,勿太过剧烈,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3、及早治疗,尽快控制病情,以免迁延传变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而得,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防其过于温燥,急性期尽量避免使用温燥、动火之品,如蜈蚣、全蝎等,以防耗伤阴血,筋脉失养,导致面肌痉挛。

4、针灸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病起初期,宜浅刺轻刺,手法切忌过强过多刺激。早期如予过强的刺激,则可能导致面肌痉挛,使病情迁延不愈;愈前期,不宜使用电刺激,以免产生局部面肌痉挛或抽搐。

5、局部治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感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组织水肿、压迫所致,故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可采用西药治疗以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尽快的恢复。临床配合理疗和穴位激光照射等局部治疗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于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部位给予热敷,或给予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透热,或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照射患侧阳白、四白、颊车等腧穴,均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并能减轻局部疼痛。但上述方法只局限于病灶侧茎乳孔附近,一般不宜在瘫痪面肌部位,以免诱发面肌痉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