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酒精肝需鉴别的13种疾病
1、酒精性肝硬化:约占重度嗜酒者的15%。在多次酒精性肝炎后才能发生。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
2、酒精性肝纤维化:小静脉四周纤维组织沉积,无特殊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血清纤维化标志、GGT、胆固醇、载脂蛋白A-I等改变,这些指标并非十分敏感,应联合检测。常是酒精性组织坏死的结果,终极可导致肝硬化。
3、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消耗的结果使脂肪在肝内堆积。由于酒精使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减慢、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这种肝的脂肪,临床上称为“脂肪肝”,是可逆的。单纯的脂肪肝不能发展为肝硬化。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肝性黄疸。其组织学特点是以脂肪为主。
4、糖尿病性脂肪肝:无饮酒史,有糖尿病史;结合血糖、尿糖检测(尿糖检测:【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不难鉴别。
5、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可帮助诊断,若再无饮酒史可帮助区别。
6、使用皮质激素、药物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CCl4、氯仿、乙硫氨酸),引致脂肪肝,无饮酒史,有用药物史。
7、肥胖性脂肪肝:首先问明有无饮酒史,如饮酒时程>10年,饮酒精量>60g/d,则以酒精性脂肪肝可能性大。如无饮酒史或不足以上时程及量,有肥胖征,则以肥胖性脂肪肝可能较大。
8、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多见于摄人食物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无饮酒史,不难区别。
9、肝炎后脂肪肝: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病人因进食热量过多、高糖和过分限制活动导致体重增加和肝脏脂肪沉积。此类脂肪肝有明确肝炎史,多数被劝告不饮酒。
10、妊娠急性脂肪肝:以往曾称之为急性黄色肝萎缩,罕见,母婴死亡率高(75%以上)。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初孕妇。妊36~40周者,但亦有报道在妊30周或分娩后数日发病者。
11、轻症酒精性肝病:肝脏生物化学、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基本正常或稍微异常。
12、酒精性肝炎:血清ALT、AST或GGT升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增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中,合并肝昏迷、肺炎、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可伴有内毒素血症。
13、肝癌:嗜酒者伴有肝硬化并在以后发展为肝癌的人并不少见。肝癌的发生可能与在酒精饮料中以发现若干量的亚硝胺有关。
饮酒后血中乙醛浓度明显升高,可引起面红、心悸、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从而阻止进一步大量饮酒。如果出现上述表现但继续大量饮酒,体内的乙醛含量将持续升高,不仅可导致酒精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因此,饮酒易脸红的酗酒者,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更大,患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偶尔饮酒也有可能导致酒精肝
因为酒精肝的形成与酒中所含的酒精浓度有关。有研究表明,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8g酒精,而女性更少。
48g的酒精相当于白兰地100ml,或威士忌120ml,或绍兴酒250ml,或啤酒1000ml。如果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或者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日饮酒精量大于96g),就会出现肝脏损害。
摄入酒精的计算公式为:摄入量×酒精度×0.8=摄入酒精量。以啤酒为例:750ml×0.08×0.8=48克,即每天喝一瓶啤酒,患酒精肝的危险性就会大增。目前我国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男女患病率为8:1。另外,研究对300多名患者的调查显示,酒精肝发病明显呈年轻化,占新发肝硬化的六成左右,其中80%的患者在40岁左右,最年轻的酒精肝患者年仅26岁。
远离肝病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戒酒,但是一些人因工作等原因实在无法舍弃酒精的话,也要注意一些技巧降低对肝脏的伤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