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10%自肠胃排出,90%则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遗传、营养、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每日摄入80—100克酒精时,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每日摄入超过160克则增加25倍;如果持续饮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则33%嗜酒者会发生酒精性肝炎,14%发生酒精性肝硬化。一次大量饮用的危险性比小量分次饮用大,早年饮酒发生肝病危险性高。
40克的酒精量约相当于白兰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黄酒250毫升,啤酒1000毫升,56度的白酒毫升,38度白酒130毫升。
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可以加重酒精对肝脏的毒性,因此吃适量的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但过量饮酒,超过酒精中毒临界值,膳食调节就没用了。
当发生慢性酒精中毒时,病人慢慢地会发现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判断力减退;当戒酒时,部分病人出现幻视、幻听、狂躁等精神异常;性欲减退,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不孕不育;有些人患糖尿病;食欲下降,急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胰腺炎和慢性胆囊炎也时常发生。还有些病人会合并动脉硬化、心肌炎、冠心病;更多的损害是在肝脏,约75%发生脂肪肝,40%发生酒精性肝炎,8%—29%发生肝硬化。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不可逆转。
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阶段,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重度脂肪肝可呈现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如倦怠、上腹不适、两肋胀满感、食欲不振等,少数病人有低热、腹泻、四肢麻木、手颤、性功能减退、男性有性功能障碍等。
1.解酒药———关冲穴。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而且饭桌上一定少不了酒。美酒固然美味,可喝多了却会损伤肝脏,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个解酒的穴位———关冲穴(如图)。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三焦经是气和水运行的通道,有行气利水、醒神开窍的作用,所以可以解酒防醉。具体方法是:用指甲或牙签掐关冲穴,每次掐10秒,放松2秒后重复掐按,每侧手指掐按5次。掐按时用力要均匀,使穴位能够感到微微酸痛。
2.护肝药———期门穴。跟喝酒一样难以避免的是熬夜,现代人熬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疲劳、没有食欲等症状,这其实是肝在向你发出“危险信号”了。我教给大家的护肝方法是常搓期门穴(如图)。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募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期门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于该穴与脏腑比较接近,所以常用来治疗各类脏腑疾病。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门5分钟,是疏泄肝胆的首选方法。
揉胃经的足三里、下巨虚和足底小肠的反射区,再使劲揉肝经的中封穴、太冲穴,再吃生萝卜、西瓜、莲藕、梨、藿香正气胶囊、大山楂丸,这样可以增强肝的解酒毒功能。 如果你饮酒至醉,腹中难受,头痛恶心,隔了一晚仍然不见好,通常称为宿醉,治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用拇指揉按腿上的足三里穴了,按揉的同时如果你感到腹中舒服,有肠蠕动的感觉,证明酒食已入小肠,需同时揉下巨虚和足底小肠的反射区,通常10分钟就可明显缓解症状。若点揉足三里恶心反而加重,证明酒食仍停在胃中,此刻则需要手指探喉催吐;因为食物和酒精已造成对胃的伤害,而胃粘膜上有急性炎症发生,食物和酒精此时和毒素没有区别,最好能吐干净了,症状才可消失。吐的过程中可以饮用加少许盐的水,可帮助清洗胃粘膜,将更多变质的食品带出来。 然后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和足三里(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再加揉足底胃反射区及足背的太冲穴(脚背大拇指和二指之间的这条缝往上一点五厘米处)和中封穴(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处,距内踝前一寸处),就可以增强肝的解酒毒功能,同时服用藿香正气丸,然后稍事休息,通常1小时内可解除症状。
主要靠酶来解酒。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酒主要成份就是乙醇。酒精就是乙醇,人体内若是具备乙醇脱氢酶,就能使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分解,变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危害,然后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扩展资料:
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乙酸,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乙醛脱氢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0.7%,人就会死亡。?
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间的酒量不同,五味子可以保护肝脏,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
人民网——肝被称为“将军之官” 身体两大穴解酒又护肝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