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敷眼法薏米敷眼法
薏米含有丰富的粉质、铁质及蛋白质,有散血去瘀作用。用化妆棉片蘸取薏米水敷在眼周(临睡前敷效果最佳),可以减少第二天产生黑眼圈的机会,最妙的是薏米的排水奇效还能同时减轻眼部浮肿,可谓一举两得。
2、鸡蛋敷眼法
煮一个鸡蛋,趁热剥去外壳,用干净纱布包住鸡蛋,轻轻在眼部四周揉圈,这样做可以增加眼部血液循环,对因眼部微血管循环不畅所造成的黑眼圈有着散瘀的妙用。
3、绿茶敷眼法
用过的绿茶茶包是消除黑眼圈的好帮手。将茶包阴干后放在冰箱里冷藏半个小时,敷在黑眼圈上20分钟。注意茶包一定要足够干燥,否则茶的颜色可能会留在眼部,反而会加深黑眼圈。
1、肾病
各种肾病如肾炎、肾结石等,都有可能清晰地反映在黑眼圈上,也有可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出现黑眼圈。
2、心脏病
如果患者出现黑眼圈现象,并不时地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脏部位有刺痛感,必须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心电图检查及化验。
3、肝脏疾病
约有五分之一的肝病患者会在面部和眼眶周围出现色素沉着,即出现黑眼圈。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大者,黑眼圈往往也会长期存在。
4、月经不调
对女性而言,长期存在黑眼圈还有可能是痛经或月经不调所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因气滞气血瘀、寒凝血瘀引起的气血运行失常而致,黑眼圈正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色素性黑眼圈,是由于先天性的皮肤结构遗传,或者是后天长期紫外线照射,引起眼睛周围皮肤灰暗,形成黑眼圈。
2、血管性黑眼圈,是由于长期疲劳过度,长期睡眠不佳,或者长期饮酒,引起眼睛周围血液循环不好,形成黑眼圈。
3、结构型黑眼圈,是由于年龄增加,皮肤衰老,眼周皮肤松弛,引起眼袋,出现黑眼圈。
三种不同原因形成的黑眼圈,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色素性黑眼圈,需要用激光或酸性剥脱性制剂来治疗;血管性黑眼圈则需要调整睡眠,增加眼周血液循环,治疗黑眼圈;结构性黑眼圈,则需要手术切除眼周松弛的皮肤及眼袋。
你好! “”: 黑眼圈或黑眼袋的根本原因: 1、眼部血液循环不佳; 2、睡觉前大量喝水; 3、内分泌失调; 4、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 5、长期熬夜、上电脑; 6、遗传因素; 7、机体问题:肝功能虚弱,肝脏排毒不畅等等。 建议你: 1、你有条件的话,用一款蓓霓芬牌的眼周护理精华素(360元):它可缓解眼部疲劳,赋予眼周皮肤湿润、紧实、改善细纹、形成有效的保护膜;锁定、缓和眼周浮肿、黑眼圈,不会出脂肪粒,解决恼人的眼部问题。 2、去黑眼圈和修饰的方法: 1)请准备比眼睛大两圈的勺子(准备4-6个)在冰箱里冰十几分钟,拿出来放在眼上,也可以去超市买瓶冰冻水放在眼睛上10分钟就有助缓解黑眼圈,效果不错! 2)、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正确的仰卧睡姿,胜过多种护理方法,睡觉前不要喝水。3)、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勿摄入过咸的食物和刺激性过大的食物。4)、及时治疗所存在的慢性疾病,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他命C、A、E。5)、穴位按摩:黑眼圈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而造成的,穴位按摩有助于打通血脉;在眼周皮肤上涂上眼部按摩霜或眼部营养霜。用无名指按压童子廖(在眼尾处)、球后(下眼眶中外1/3处)、四白(下眼眶中内1/3处)、睛明(内眦角内上方)、鱼腰(眉正中)、迎香(鼻翼外侧),每个穴位按压3--5秒后放松,连续做10次。用中指和无名指(中指放在上眼睑,无名指放在下眼睑)轻轻地由内眦向外眦轻拉按摩,连续10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轻弹眼周,3--5圈。6)、温和热敷----热敷有助促进血液循环,用柔软的棉质毛巾浸入温热的清水中拧干后铺在上眼皮上,反复2--3次;水温不可太热,因眼睑皮肤很薄,过热敷会使皮肤松弛、起皱。 然后用冷冻的湿毛巾敷眼睛10分钟。 7)、彻底卸装----如果你经常化妆,一定要用眼部专用的液状乳液清除眼妆,特别是眼线和睫毛液,不要让化妆品的色素渗透聚在眼皮里,否则眼睛看起来像捆了一个黑圈,平时应使用眼部专用化妆品,不可以面部化妆品代替8)、黑眼圈,可用化妆来掩饰:(1)在涂好粉底的脸上,用无名指尖轻轻拍上比皮肤稍浅的遮暇膏,抹匀。(2)用化妆刷扫上透明干粉,这样更牢靠、持久。(3)在眉骨后三分之一处涂上浅黄色,可增加眼睛的神采。(4)选择中庸色系的眼影淡淡地刷上,如皮肤较白者可用灰色;偏黄时可用淡黄色;而粉红和紫色的眼影只会强调黑眼圈,不可选用。(5)只画上眼线,如果要修饰眼型,也只能用碳灰色的扁头眼线笔轻轻地描一描。经过这样的修饰,你的黑眼圈看上支就不会太明显了。 祝你健康美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