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无蛋不成宴席”,可见蛋在我国人民餐桌上的地位是极高的,煎蛋、茶叶蛋、咸蛋、卤蛋、皮蛋等多种多样的吃蛋方式,让人们对其爱不释手。然而,当蛋的风味改变后,你可知它的营养价值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吗?…
当人们开始琢磨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时候,蛋——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漫漫的历史长河。
什么季节吃什么蛋!
在我国,有很多吃蛋的习俗,例如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可保一年不会头痛;
在立夏这天将整只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刚生完孩子的家里会把煮鸡蛋染红,送给街坊四邻,可保孩子健健康康,并且有象征大家同喜的寓意。
煎蛋 煮蛋 茶叶蛋 吃什么蛋最有营养?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无蛋不成宴席”,可见蛋在我国人民餐桌上的地位是极高的,煎蛋、茶叶蛋、咸蛋、卤蛋、皮蛋等多种多样的吃蛋方式,让人们对其爱不释手。然而,当蛋的风味改变后,你可知它的营养价值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吗?
1.鲜鸡蛋:
100克鸡蛋约含蛋白质15克、脂肪11.6克、碳水化合物1.6克。另含钙55毫克、磷210毫克、铁207毫克、维生素A1 440国际单位,还含有维生素B、尼克酸等成分。但是经过不同的烹饪方法后,蛋内的营养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2.煎蛋、
烤蛋:维生素B1、B2损失率分别为15%和20%,叶酸损失高达65%。
3.煮蛋:
煮蛋几乎不引起维生素的损失,因而孕妇、乳母、婴幼儿最适宜吃煮鸡蛋、蒸蛋或蛋花汤,营养流失少,又容易消化吸收。
4.茶叶蛋:
茶叶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蛋类营养价值高,两者对人们的健康都有利,但如合二为一,不仅营养价值下降,对胃还有一定的刺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利于人体健康。故营养不良、胃溃疡、缺铁性贫血等病人,儿童、孕妇等不宜吃茶叶蛋。
5.皮蛋:
鲜蛋制成皮蛋后,B族维生素损失较大,例如维生素B1下降70%、烟酸下降50%,但矿物质元素铁和硒的含量有一定增加。而且,有些皮蛋含铅,所以,小朋友们尽量不要吃。
6.卤蛋:
卤蛋的营养价值不错,但因为已经去皮,容易被细菌污染,因此食用前最好加热。
7.咸蛋:
咸蛋与鲜蛋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但咸蛋中钠、钙、铁、硒等矿物质元素含量比鲜蛋高。特别是含钠量高,折算成含盐量,每只咸蛋含盐在6克以上,含盐太高,一天最多只能吃一个。
每天吃多少鸡蛋方为合理?健康传家宝:
体虚者、产妇和大病初愈的患者,吃蛋一定要慎重。因为身体状况差,胃肠消化功能减退,而这时食用过多的鸡蛋,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每天吃多少鸡蛋方为合理?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看,每天吃2~3个鸡蛋就行了,消化功能差的只需吃1~2个,一般每天不要超过3个
茶叶蛋的制作方法起源于我国民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间美食之一,通常被列入早餐范畴,不过也可在闲暇时食用。以前没有早餐店的,茶叶店往往是在家里自己制作的。它的营养价值就是鸡蛋加茶叶的价值。
1、 因茶叶蛋在制作过程中是将鸡蛋与茶叶同放入水中蒸煮,而在茶中含有咖啡因,所以,茶叶蛋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2、茶叶中还含有一种成分单宁酸,还能有效地预防中风;
3、茶叶中含有的氟化物,还可以预防牙齿疾病;
4、茶还可防癌抗癌、抗衰老、消炎杀菌。
而鸡蛋的好处就更多了,这是人所共知的。 其中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1~2个,人体可以充分吸收它的营养。可以给人体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所以,人们对鸡蛋几乎是每天都离不开的,尤其是产孕妇,需要的量更是大。不过,在这里还是提醒大家,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也绝对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身体营养过剩,因为鸡蛋黄里胆固醇的含量比较高,所以,鸡蛋吃多了容易导致肥胖,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一个做月子的女性一般一个月以后都会胖了很多,这跟月子里鸡蛋吃的过多也有一定的关系。
之前人们认为茶叶蛋之所有有营养价值,是把茶叶和蛋的营养价值叠加,但是忽略了茶叶和鸡蛋之间还有一些不和谐的作用,会削减茶叶蛋的营养。比如:在茶叶中含有一种成分生物酸碱,煮蛋的时后就会渗透到鸡蛋里,而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形成硫化铁。这种结合体,对胃有会有很强的刺激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体对于铁质的的消化吸收,造成贫血症状,从这一点来讲并不利于人体健康。
茶叶蛋里面的茶叶还含有高浓度的单宁酸,而这种单宁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一旦相遇,就会产生凝固物质沉积体内,会严重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茶叶与蛋搭配并不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茶叶蛋的营养价值远没有想像的那么高,但是作为早餐和零食还是可以吃的,但是切忌一次吃的过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