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祛斑醒肤法
材料:小碗、啤酒、面纱
方法:
1、取干净小碗一只,倒入啤酒,面纱浸入啤酒约2分钟
2、取出面纱微微扭干,敷脸上大约25分钟
3、时间到了,面纱拿下,脸部非常清爽的感觉
4、坚持每周敷3/4次,一个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淡斑祛斑效果哦
小提示:面纱在啤酒中拿起来的时间适当拧干,以不滴啤酒为准,不然敷在脸上在滴下来很难受的~
啤酒水洗脸可以达到营养肌肤、防止感染,使粗糙的皮肤变得细腻、滑嫩的效果。经常用啤酒洗脸,不仅有明显美容效果,而且对面部皮肤病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洗发、润发: 啤酒中含有大麦和啤酒花,用过期的啤酒清洗头发可以让头发柔顺、富有光泽,而且它还能去头屑。 先用洗发液将头发洗净,然后在温水中参入过期啤酒,用它来浸泡头发。
清洁玻璃: 啤酒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而啤酒又是胶体溶液,用抹布蘸啤酒擦玻璃,玻璃会光亮无比,这是因为用啤酒擦完玻璃后, 啤酒里的酒精成分挥发了。另外,擦完的玻璃上也不会留下抹布的纤维。
养花、护花: 过期的啤酒可以拿来擦植物的叶子,不仅擦掉灰尘还会使叶子变得更有光泽,而且不招惹蚂蚁。 啤酒是微酸性的,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硷度,能够使喜酸的花卉长得更茂盛。如万年青、君子兰等。 也可把啤酒直接倒入花盆里,它也是一种极好的肥料,因为啤酒里所含的酵素会使花卉长得茂盛。 另外,买来的鲜花一般1、2天就凋谢了,在插鲜花的容器内加一点啤酒,就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期了, 因为啤酒里含有乙醇、糖还有其他营养成分。
一、“淮扬菜”名称的由来
旧中国没有什么菜系之说,那个时候叫“帮口”,什么叫帮口?扬州叫扬帮菜,淮阴叫淮帮菜,杭州叫杭帮菜,这就叫帮口。
菜系之说是上世纪70年代才有。“文革”结束之后不久,有一批文人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因为毛主席说过,中国对人类文化有两大贡献,一是烹饪,二是中医。所以“文革”结束之后,理论界就提出了菜系之说。
最早提出的就是四大菜系。以广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叫粤菜,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叫川菜, 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地区叫淮扬菜,过了淮河,就叫北方菜。
后来,菜系理论有了发展,有人提出了八大菜系之说,有人提出了一省一菜系之说,甚至有的一个城市也提出了一个菜系,比如说杭州菜。但是无论多少菜系,淮扬菜都是最有影响的菜系。
二、“淮扬”释名
首先要解释一下“淮扬”。
淮扬这个词是从这张图来的。这叫《九州图》。中国第一个朝代叫夏朝,大禹是夏朝的一个王。大禹成了王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东南沿海地区是大扬州的范围,有一本史书对它进行了说明,这就是《尚书》。《尚书·禹贡》中有一句话“淮海惟扬州”。什么意思呢?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扬州。
这个扬州有多大?比今天的华东六省一市还要大,包括台湾岛,都在扬州范围之内。九州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代称,很多文人墨客在写古诗文的时候,把九州作为中华民族来指代。例如大家很熟悉的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代有个诗人叫龚自珍,写了一组《己亥杂诗》,其中有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将《尚书》中的“淮海惟扬州”缩写一下,就是“淮扬”。
所以淮扬这个地理概念,本出自于古扬州, 历史 可以追溯到 4000年前的夏朝 ,其文字记载至少也在 2500年以上 。
扬州城什么时候建立的?是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灭了越国之后,想继续争霸中原,于是他就北伐齐国。吴王夫差的军队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大小国家俯首称臣,很快吴王夫差就占领了齐鲁大地,就意味着他掌控了中原的半壁江山。
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从江南孤军深入,战线太长。更重要的是这中间隔着三条大河——长江、淮河、黄河。而且古代的长江有40里宽。这对于吴国来说,那就是天堑。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北伐部队粮草得不到补充,他这一仗就可能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跨过长江来,在古老的扬州北区的那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吴王夫差干了两件事。第一,开了一条河,叫邗沟。第二,建立一个城,叫邗城。邗沟把长江和淮河连通起来了,全长将近500里。
开这个邗沟是干什么的?运输通道,向北方运送军粮兵草,军需物资。筑这个邗城的目的是什么?做大后方,在这里训练军队,生产军需物资,随时补充前线需要。《左传》这本书上记载,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这个邗城就是今天扬州最早的雏形,邗沟是中国大运河开挖的最早的一段。
从吴王夫差开邗沟之后,又过了1000多年,到了中世纪的隋王朝,又再度统一了中国。隋文帝死了以后,隋炀帝即位。隋炀帝太急于要把隋王朝建设成强大的帝国,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基础工程建设,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公元605年即位,在位14年,用6年的时间,沟通了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将近6000里。这条运河开通了之后,打通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保证了南北方的交通通畅。
大运河造就了扬州 历史 上的数度辉煌。长江从扬州流入大海,是中国东西方向最长的水上运输线;运河是中国南北方向最长的水上运输线,这两条运输线在扬州交汇。大运河开通之后,长江中下游所有的物资都通过长江顺流而下,运到扬州,由扬州通过运河转运到全国各地。所以扬州就变成了水上交通枢纽、漕运集散中心,从而造就了扬州在唐代的辉煌。
唐代扬州是整个淮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历史 上有个“两淮”,最初它并不是指的淮安、淮阴这两个城市,而是指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北宋建立王朝之后,下面划几个相当于今天的省,开始以扬州为中心叫淮南道,管理淮河以南地区(包括今天的淮安),治所在扬州。到了北宋熙宁年间,将淮南道分成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的中心在扬州,淮阴属于淮南东路。清代设两淮盐运使衙门于扬州,这个两淮是沿用宋代的说法。
在 历史 上,无论是“淮扬”之淮,“淮南”之淮,“两淮”之淮,“江淮”之淮,均指的是淮河。而扬州,自唐代起就是淮南、淮扬、两淮、江淮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三、淮扬菜的起源与发展
两汉是淮扬菜的起源时期。两汉时期的江淮地区已经比较富裕了,水土肥沃,出产丰富,形成了淮扬菜起源的物质基础。
西汉时候的扬州叫广陵,有一个西汉的诸侯国也叫吴国。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儿,受命到广陵来当吴王。当时的广陵,前面是长江,东面是大海,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吴王刘濞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海水煮成了盐,将铜矿铸成了铜钱,其国力迅速增强,在诸侯各国中脱颖而出,使得“广陵大镇,富甲东南”。
这时候的广陵,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包括饮食文化。有一篇文章叫《七发》,文中零星地记录了当时广陵的菜肴情况,可以看成淮扬菜在汉代滥觞阶段的一段最精彩的描述。
唐宋时期是淮扬菜发展时期。
唐代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 历史 上称之为“扬一益二”。扬州的繁华富庶,唐诗多有描述。如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虽然这些诗词中没有提到烹饪,但是可以想象,它既然是一个全中国最繁华的都市,肯定离不开菜肴,离不开酒肆茶楼。
具体记录扬州菜肴的诗文有没有?也有,比如李白。李白曾经五次游扬州,他留下来直接写 美食 的诗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吃螃蟹的。
除了李白的诗以外,外国人也记录了唐代扬州餐馆酒肆很多,供应的饭菜品种也很多。日本有个僧人叫圆仁,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一文当中写到“廿九日暮际,道俗共烧纸钱,俗家后夜烧竹与爆,声道万岁。街店之内,百种饭食,异常弥满”。这个外国僧人记录的唐代扬州食肆的景况,其真实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到了宋、元、明时期,扬州的菜肴就丰富了。大家都熟悉的苏轼,是个 美食 家,会烧红烧肉,叫东坡肉。苏轼笔下有很多 美食 诗文, 比如说他曾经记录过扬州土特产的鱼、醉蟹、莼菜、芽姜、咸蛋等等。同时他还记录了扬州人吃河豚的习惯,那就是著名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代有个吃货叫萨都剌,他的诗文中也记录了一些扬州的饮食情况。比如说他有一首诗,“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鲥鱼出丝网”。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除了鲥鱼以外,还有两鲜,一是刀鱼,一是鮰鱼。他还写过一首喝过酒以后过长江的诗,“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
明清时期,是淮扬菜的成熟时期,为什么淮扬菜到了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呢?因为元朝时,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了,京杭大运河成为保障京城供应的咽喉要道,而扬州仍然处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
康熙皇帝登基之后,六次南巡,来干吗的?第一是文化征服,对汉人施行怀柔政策;第二就是来打通这条运河。在康熙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大运河再度贯通,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扬州也在这个时期呈现了 历史 上的第三次辉煌。
康乾盛世的扬州是全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人口在50万以上。扬州盐商给国家提供的税收占到全国税赋收入的将近一半。史书上是这么说的:“两淮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而两淮盐商大多集中于扬州。由于经济基础好了,交通条件好了,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到扬州来谋生,最典型的是,一批书画艺术家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形成了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画派,史称“扬州八怪”。
文人到扬州来,对于推动淮扬菜系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淮扬菜的装盘与造型和就餐环境的营造等等,就得到文人的指导和点拨。
清代的扬州,很多文化现象在全中国都知名,如扬州玉器、扬州漆器、扬州学派、扬州戏曲、扬州园林、扬州民间音乐、扬州剪纸、扬州美女等等。这些文化现象,对于淮扬菜的成熟,起了相辅相承的作用。
清代康乾年间,两淮盐运使署衙设于扬州,盐商富豪生活奢侈,以家厨的手艺高低作为自身炫富的资本,客观上使得扬州烹饪技巧精益求精,有很多典籍记录了当时扬州的饮食状况。如童岳荐的《调鼎集》、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袁枚的《随园食单》等。这三本书记录了大量的淮扬菜的菜品典故、酒楼茶室等等。
淮安处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的东部,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是苏北的中心城市之一,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淮安 历史 上也以漕运而兴,是淮扬菜系的重要区域之一。淮安最擅长的菜是鱼菜,其中鳝鱼菜可以做108道 。此外,上汤蒲菜、平桥豆腐等也是淮扬名菜。
作者简介: 华干林,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文化史教学与研究,对扬州城市文化情有独钟。为 社会 各界开设扬州文化讲座数百场次。
文字 华干林
摄影 刘江瑞 张卓君 司新利
编辑 晴子
相信爸妈们都和孩子玩过成语接龙,又好玩又长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你看,张口就来:取长补短——短见薄识——识变从宜——宜家宜室——室如悬磬——磬石之固——固执己见——见事生风——风驰云走——走马看花……
上面这种,叫“顺接”,就是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尾。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这样玩。不过,成语接龙只有这么一种玩法吗?
当、然、不、是!
成语接龙的方法很多,并在不断创新之中。根据接的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成语、诗词两种基本类型,这两种类型又可以组合,比如诗词成语双飞。接龙最好不用谐音,但难度大的一般都允许用谐音。常见的成接龙方法有:顺接,逆接,双飞,接二连三(老版),1234,比翼双飞,乌龙摆尾,浪子回头(连环扣),庖丁解牛, 双飞1+1, 234 顺(反)接 ,埋龙,接二连三(提高版), 1234、4321,顺双飞。
下面,就让小编和你一起涨姿势——
1、顺接
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尾,例如:快心满意 → 意到笔随
2、逆接
下一个成语的字尾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头。
例如:典章文物 → 朝章国典
3、双飞
两个成语,第一个成语字头和第二个成语字尾一致,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快口直肠;沉著痛快 → 口诛笔伐;守瓶缄口
4、埋龙
埋龙就是隐去成语最后的那个字 对方接出以隐去的那个字开头的成语。
例如:典册高 → 文思敏 → 速战速 → 决胜千
5、接二连三
三个成语,前两个双飞,第三个成语从前两个成语中分别选字组成一个成语,但不得选双飞那个字,接前一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快步流星;不吐不快;不同流俗 → 步雪履穿;望而却步;望眼将穿
6、一二三四
四个成语,第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第二个成语的第二个字,第三个成语的第三个字,第四个成语的第四个字相一致,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快心遂意;以快言论;能言快说;眼明手快 → 心如刀锉;爽心豁目;额蹙心痛;羊体嵇心
7、比翼双飞
四个成语,第一个成语的字头和第二个成语的字尾一致,第二个成语的字头和第三个成语的字尾一致,第三个成语的字头和第四个成语的字尾一致,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快心满志;人心大快;高明妇人;沟深垒高 → 心口如一;狼子兽心;贪如虎狼;涤私愧贪
8、乌龙摆尾
四个成语,前三个互为双飞,第四个成语从前三个成语中分别选字组成一个成语,但不得选双飞的那两字,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成千论万;无为自成;视有如无;自有公论 → 千金买骨;仪态万千;不腆之仪;万金不换
9、浪子回头
又叫连环扣,四个成语,第一个成语的字尾和第二个成语的字头一致,第二个成语的字尾和第三个成语的字头一致,第三个成语的字尾和第四个成语的字头一致,第四个成语的字尾和第一个成语的字头一致,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成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命关天;天平地成 → 年湮代远;远隔重洋;洋洋盈耳;耳顺之年 。
10、庖丁解牛
四个成语相接,以第一个成语为主,进行逐字分解。接者从最后一个字起接。
例如:
A(分解字在首)语不择人;不幸之幸;择焉不精;人中龙虎 → 虎口拔须;口角流涎;拔树搜根;须弥黍米
B(分解字在尾)语妙天下;穷极其妙;古木参天;名满天下 → 下马看花;盲人瞎马;白眼相看;风里杨花
11、双飞一加一
三个成语相接,其中1与2成双飞模式,第三个成语必须以第一个成语的第2个字结尾,且不能出现双飞的字。接者从第一个成语的第3个字起接。
例如:接续香烟;肩摩袂接;存亡绝续 → 香风毒雾;捻土焚香;省俗观风。
12、内外双飞
对称234接龙法,四个成语相接,其中2、3以第一个成语的第2个字起飞,且成双飞模式,第四个成语必须以第一个成语的首字收尾。接者从第一个成语的第3个字起接。
例如:龙血玄黄;血债血还;披心沥血;文炳雕龙 → 玄黄翻复;黄钟大吕;牝牡骊黄;玄之又玄。
13、有头有尾
指定以某字开头,再以某字结尾,中间有多少个成语的成语接龙方式,是浪子回头的加强版。
例如:以“鼠”开头,以“花”结尾的成语接龙:鼠首偾事 → 事关重大→ 大酺三日 → 日新月异 → 异草奇花
爸妈们用起来,让你家孩子震撼一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