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指的换奶粉拉肚子是排除了那些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是指一直正常喝奶粉的宝宝。
宝宝换奶粉拉肚子的原因
因为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宝宝大便次数和性状的异常,所以要排除是否有其它原因导致宝宝拉肚子,比如:身体有其它不适;辅食添加不当;预防接种;腹部受凉等。
如果确定拉肚子是因为换奶粉造成,那么宝宝换奶粉产生腹泻的原因有几种:
第一种是奶粉浓度冲泡不当造成。奶粉冲调把握不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宝宝消化吸收不了,也易造成腹泻;
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换奶粉拉肚子是由于经常换奶粉或是换奶粉的方法不当,换奶过快,宝宝肠胃接受不了,所以导致腹泻。
宝宝经常换奶粉好不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宝宝月龄到了需要换高段数奶粉外,平时宝宝如果吃的奶粉很好,不需要频繁更换奶粉。
另外,婴儿配方奶粉虽然以"母乳化"为设计目标,但婴儿配方奶粉仍然不含有可以帮助宝宝消化的酵素。尤其是宝宝在6个月前与6个月后的营养需要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宝宝6个月转换第二阶段奶粉时,需要格外注意。
1、及时就医
很多父母面对宝宝的感冒都会自行给宝宝吃些药就算了,若不是高烧也不会随便送医院。其实,宝宝感冒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是要根据宝宝的月龄而定。如果你的宝宝还不到6个月,一旦发现他有任何生病的迹象,都应该马上去医院,尤其是当宝宝发烧超过38℃(腋下温度)或咳嗽的时候。如果你的宝宝6个月或更大了,发烧超过38.5℃,也应该去医院。要是你对此有任何不确定,一定要向医生咨询。
另外,如果你发现宝宝有如下情形,一定要及时送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
宝宝病了3天不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还加剧;或者感冒症状持续7天以上,并出现吃奶差、睡眠不安稳、烦躁或大小便异常等情况。
宝宝的咳嗽更厉害了,而且开始气喘。这些症状可能是肺炎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征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1岁以下宝宝相当常见、并且有潜在危险性的呼吸疾病。
2、按时吃药
宝宝感冒是否能吃非处方感冒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你不要急着自行给宝宝吃非处方药。要先咨询医生,看看医生建议如何治疗宝宝的感冒。
另外,给宝宝喂养父母也要知道一些注意事项。部分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都是新生儿的禁用药。给宝宝吃的药物中不要有麻黄,或者麻黄碱(麻黄素,用作滴鼻剂,可以减少鼻粘膜充血),因为它的药性变化很大。
一些糖浆类药物服用前要先摇匀;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不能用牛奶给宝宝服药……这些服药原则父母应该要提前了解,如果没有按照指示服药,会对药物疗效造成影响。
不管是不是传统常用药品,在给宝宝用任何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如果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
3、缓解宝宝感冒症状
事实上,没有哪一种药能加速一种病毒的消失速度,所以父母不要认为只要给宝宝吃药了感冒很快就会好起来。如果能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液体,并让他充足休息,对缓解宝宝的感冒症状是有帮助的,宝宝不仅会感觉好一些,而且还能预防感冒的进一步恶化。
4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多给他吃母乳或配方奶。如果是2个月以上吃配方奶的宝宝,还可以喝少量白开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4个月也能喝点水了,等到了6个月,宝宝除了喝水还能开始喝稀释的果汁了。给宝宝补充液体的原则是少量多次。
如果宝宝鼻塞,睡觉不通气难受。妈妈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小方法来舒缓症状。
把宝宝的头向后仰,往他的鼻孔里滴几滴非处方的生理盐水,轻轻揉捏,来湿润松软鼻子里的鼻屎。几分钟后,用一个吸鼻器把水和鼻屎吸出来。妈妈要注意的是,未经医生许可,不要给宝宝使用鼻腔喷雾制剂。喷雾制剂可能暂时有效,但长期使用有反作用,会使鼻塞更严重。
在宝宝头枕部位的床垫底下塞两条毛巾,以便使床垫的一头略微抬高一些。让宝宝睡觉时头稍微高一点,这会有助于减轻鼻涕从鼻腔后部流出来并在咽喉部堆积的感受。
4、多喝水多休息
宝宝感冒发热、流鼻涕,许多年轻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赶紧买药吃”。但儿科专家表示,宝宝感冒一般多喝水、多休息、物理退热就行。“我们不主张宝宝感冒后马上吃药,小于3月龄的宝宝,特别要慎用退烧药。”由于宝宝肝脏的解毒能力不像成人那样完善,越复杂的药物成分越容易令宝宝肝脏负担过重,因此,越小的宝宝用药越要谨慎,越简单越好,尽量不要使用复合制剂。
但专家称,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烧,仅靠喝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于婴幼儿来说,许多疾病都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比如手足口病,也是以发热为首要症状,但这不是喝开水可以治疗的。小儿发热首先要明确病因,方可用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