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就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食物能让我们填饱肚子,但是食物选择不当身体也会出现不舒服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豆沙包。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糖尿病人少吃豆沙包
上面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豆沙包的介绍,这样很多人就能够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搭配好饮食了,另外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想要身体健康,也要注意饮食结构营养均衡。
豆包是一种以黄米(大黄米或小黄米)面为皮,以豆沙为馅,蒸熟后食用的食品。一般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但是,华北很多地区随着人口的迁移,也渐渐出现了白面为皮的豆包,为了区分于馒头,还用胭脂在上面点上红点,馅料也逐渐简化,不用豆沙而直接将红小豆煮熟,加糖,看起来,豆包馅都是一粒粒的。在东北,豆包也叫黏豆包,但不叫豆馅包,豆陷包是指白面皮的豆包。有的地方,豆沙包也简称豆包。在吉林,与豆沙包不是同一种东西。与其它“包”的区别在“皮”的采用原料不同。
【贝壳小岛征文】‖『品味人生』期待你的精彩……
文:苏香飘飘
图:网络(侵删)
提起豆包,没吃过的一定记得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粘豆包是以前东北人冬天的一道常见主食。
记得当时,我家也是每年做豆包的。
那是临近年关时,妈妈用自家种的小黄米,没有小黄米或者数量很少就得去买些。把小黄米去磨米作坊磨成黄米面,然后在黄米面里要兑少量的玉米面,兑多少,妈妈是有经验的。兑多了,豆包就不粘了,兑少了,豆包粘在一起就没型了。
把兑好的黄米面和玉米面用大盆和上,放在热炕头上,盖上帘子,捂上被子醒发一宿,醒发好的面有时沿着盆沿往下流,这就是充分醒发好了。
妈妈还要煮豆子,就是红小豆。也是一大锅。煮得烂烂的,把多余的水淘掉,然后用勺子捣稀碎,拌上糖精,那时还用不起白糖。晾凉豆馅,用手攥成鸡蛋大小的一小团一小团,备用。
包豆包是个技巧活,但是对于那时东北的妇女来说,这是从小父母包教包会的活。往往一家人或者有邻居加入,围坐炕上,在面盆里取一小块面,团圆,压扁,把团好的豆馅放里面,然后用面把馅严严实实包裹在里面,不留一点空隙,再团圆,一个豆包就包成了。
豆包的备料里还有一个重要东西,那就是苏子叶。春天的时候,家家都会种上一垄苏子,秋天把苏子叶用线穿起来,挂在房梁上晾晒干,苏子籽留作下年种。
包豆包前,把苏子叶用温水泡开洗净,攥干水分,这时的苏子叶很有韧性,轻易不破。把包好的豆包放在苏子叶上,放在用秸秆钉的盖帘子上,这才算完工。如果家里苏子叶不够用了,也可以用玉米叶或干白菜叶代替应急。苏子叶或玉米叶白菜叶主要作用是防止豆包粘在一起,豆包太黏,蒸熟了会粘在帘子上拿不下来,有了苏子叶可以轻松拿下豆包,而且苏子叶白菜叶可以直接食用,玉米叶不能食用,所以人们还是对苏子叶情有独钟,苏子叶这种植物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与粘黄米小豆馅料搭配一起,味道发挥其极致。所以,人们觉得只有用苏子叶的豆包才正宗,对味。
包好的豆包放在大锅里,用柴火蒸熟。数九寒天,外面就是天然的大冰箱,蒸熟的豆包拿到外面冻上就可以了。记忆中,起豆包的活是爸爸的,我和妈妈还要继续包豆包,准备下一锅。
灶台上,爸爸弯腰埋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上,灶台旁边有一碗清水和一个盖帘子,爸爸右手拿着一个小木板,沾了一下清水,迅速去锅里在一个豆包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插一下,与其他豆包分离,这样起了一个豆包,用左手扶着放到帘子上,完好的豆包就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帘子上,等着下一个伙伴的到来……
想吃豆包时,就去袋子里取出冻豆包放在帘子上,下面炖上猪肉酸菜粉条子,是东北人的家常美味啊!
夹一个豆包放在碗里,蘸上红糖,甜甜的,糯糯的,还有豆香,再夹一口猪肉酸菜粉条子,嚯!嚯嚯!酸香软糯,大块朵颐,天下美食不过如此啊!
后来东北地区引进水稻种植,开始有了江米面,就是南方的糯米。豆包就出现了两种颜色,黄色和白色。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豆包,东北人都有一种豆包情结,每年都要吃几次的。虽然不是家家去做豆包了,但是如果想吃,到集市上就可以买到。
说到豆包,中午就吃它了,冰箱里正好冻着几个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