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禾虫是什么

时间: 2023-09-22 01:58:40
道家文始派传承人收徒声明

疣吻沙蚕俗称“禾虫”,是环节动物门沙蚕科的一种,通常栖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国内主要见于浙江、广东、福建三省。沙蚕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材,另可用作中药,有消肿益气之功效。

禾虫体细长稍扁,长40~80毫米,宽约5毫米,全体有60多个体节。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绿褐色,后面稍带红色,背中央浅红色。头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对。头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触须4对,触角和触手各2个。吻分前后两部,每部又分3小区,吻无小齿,而有软突起;Ⅰ、Ⅱ区小突起不显,Ⅲ、Ⅳ区有柱状小突起约20个,Ⅴ、Ⅵ区有4个大突起。深绿色,两旁有小突起1~2个,Ⅶ、Ⅷ区前缘有一排大突起。体节两旁均有疣足,第4对起有少数刚毛。体中部的疣足,背须有大基叶,腹须同长,基叶不显,背肢较小,其腹侧有一舌状叶,刚毛多而长,大多成桨状。肛节有小肛须1对。

禾虫哪里才有

禾虫,又名疣吻沙蚕【别名】沙虫、沙蚕、海蝗蚓

栖于沿海、河口或稻田中。分布广东、福建、上海等地。

禾虫,其色金黄带红杂绿,虫身丰腴,含浆饱满,行动缓慢,样子可怕,多栖身于咸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层里,以禾,植物为食,身长3—4厘米,通体粉红色,有时又变成乳黄色或绿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禾虫生长的季节性很强,新会禾虫每年只有在农历的三月、四月和八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时才出来。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颇为壮观。农民守候在河涌的出口处,抓紧时机捕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时一次可捕捞数百斤禾虫,用农艇满载而归。自从农田施用农药后,禾虫逐渐减少。现在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新会的禾虫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多,而且价钱昂贵。现在有的地方用人工养殖禾虫。分布于珠江口各地咸淡水交界处的稻田、淤泥中,繁殖时才出泥面。

禾虫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神湾禾虫汤采用新鲜禾虫和晒干的禾虫一起煲,兼取其香味和鲜味。

炮制禾虫就更加复杂了,据闻,程序如下,先将生油往禾虫盆中淋,稍后放入盐粉,盐粉所到之处,禾虫随即爆浆而亡,此后加入鸡蛋、新会陈皮,榄豉,入炉蒸熟,蒸具必须用瓦钵,蒸熟的禾虫稍凉后再连钵烘烤,然后就散发出一阵奇香。

一般酒楼生炒禾虫,必炒至爆浆,小火慢炒,需时半个钟,但原汁原味保留了禾虫的香味。禾虫制成佳肴,清香鲜美,嫩滑甘香,还有滋阴壮阳、健脾、暖身、祛湿等药膳功效,风味独特。烹制禾虫的方法很多,只要加上姜、葱、油、盐,蒸、炒、煲、炖、焗都可以制成味美可口的佳肴,也可以腌成咸禾虫或晒禾虫干,还可以捣烂制成禾虫酱。

禾虫与青虫有什么区别

种类不同。根据查询虫子相关资料得知,禾虫与青虫区别是种类不同。
1、禾虫是稻田里的一种虫,如稻苞虫,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食用。
2、青虫,泛广义讲指农作物上生的绿色的害虫,如蔬菜上的菜青虫丶大豆上的豆青虫。

禾虫是什么?为什么广东人喜欢吃禾虫呢?

主料辅料〕
禾虫1000克去壳鸡蛋200克
肥叉烧75克炸油条50克
炸蒜肉50克陈皮未1.5克
柠檬叶5克榄角25克
精盐7.5克味精5克
黄糖5克胡椒粉2克
芝麻油5克花生油100克

〔烹制方法〕
1.将禾虫洗净捞起,用洁净毛巾轻轻吸于水分,盛入瓦钵,加入花生油l00克,静置10分钟。
2.将叉烧切成中粒,榄角洗净粗粒,炸油条横切,成5毫米的小块。柠檬叶切成细丝。
3.把鸡蛋、叉烧、油条、陈皮末、蒜肉、精盐、味精、糖、胡椒粉、麻油,一并放入禾虫瓦钵里拌匀,入蒸笼用中火炖约1小时至熟,转放在小炉上用微火烤干水分盛起,淋油50克,撒上胡椒粉、柠檬丝即成。

〔工艺关键〕
1.禾虫身软如蛋,外表青黄,中有白浆产于海滨沙田禾根。
2.榄角是广东所产的乌榄。色紫黑,夏秋采集加工成榄角,其核可取榄仁。为岭南著名食品之一。
3.炸蒜肉制法:去皮蒜切去两端,放入五成熟的油中炸至金黄便成。
4.食用炖禾虫时,不要加酱油,否则影响香味。

〔风味特点〕
1.禾虫是沙蚕的一种,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成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能游泳。身长10厘米左右。平时栖息于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方游出水面。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很多,同属有多种,分部于长江口的日本沙蚕,欲称“水百脚”,秋季常由海上溯河日或到田中生殖。广东的禾虫,每年于农历4月和8月乘潮而出。一向是盘中佳肴。《顺德县志》载:“禾虫,制之作酱或腌咸晒为干,味皆美,长州学士陈璋竹枝词云:“粤人生性嗜鱼生,作脍无劳刮镬鸣,此士何来多性味,禾虫今亦列南烹。”
2.此品膏状,虫条与虫膏均匀交错,色泽金黄,味道鲜香,含高蛋白,营养丰富,是珠江三角洲老少皆喜食的佳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