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是养生的另一重要途径。它通过经、穴排出我们体内的毒素。在中医看来,体内毒素因不能及时排出会对身体和精神面貌产生不良的影响。可以称为“毒”的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堆积在五脏之内,首先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
心脏有毒
舌头溃疡:中医认为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溃疡长在舌头上,通常认为是心脏有内火。
额头长痘: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属地,心火旺盛成为火毒时,这个属地也会沸腾,于是此起彼伏地出现很多痘痘。
失眠、心悸:心脏处于不停的工作中,当火毒停留于心而无法排除时,睡眠不会安稳。
胸闷或刺痛:心脏内出现瘀血也是一种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车,轻一些的是胸闷,重一些的则会出现刺痛。
肝脏有毒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
乳腺出现增生,经前乳腺的胀痛明显增加: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
情绪容易抑郁: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
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痛经: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脾脏有毒
面部长色斑:长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统能力弱一些。
白带过多:脾主管体内排湿,如果湿气过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会出现体内湿气过盛,白带增多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脂肪堆积:脂肪在中医里另有一个名字——痰湿。由于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时把垃圾毒素排出体外而产生的。有效的减肥必须围绕恢复脾胃正常代谢痰湿的主题来做,否则就会反弹。
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口唇周围都属于脾,当脾中的毒素无法排出体外,蓄积的毒素就要找机会从这些地方爆发出来。
肺脏有毒
皮肤呈锈色、晦暗:中医认为肺管理全身的皮肤,皮肤是否润泽、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使肤色看起来没有光泽。
便秘:中医认为,肺脏和大肠是一套系统,当上面肺脏有毒素时,下面肠道内也会有不正常淤积,就出现了便秘。
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毒素在肺,会干扰肺内的气血运行,使得肺脏不能正常舒畅胸中的闷气,被压抑得多愁善感起来。
肾脏有毒
月经量少、经期短、颜色暗。月经的产生和消失,都是肾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现,如果肾脏中有很多毒素,经血就会减少。
水肿:肾脏管理体内的液体运行,肾脏堆积毒素后,排出多余液体的能力降低,就出现了水肿。
下颌长痘:脸部下颌部位由肾管辖,肾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会表现在下颌部位。
容易疲倦:身体内的毒素消耗了肾的能量,肾脏提供的能量减少,于是出现体倦,神疲思睡,四肢无力。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分别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还有五脏还有六腑,五脏与六腑是经络关系,互为表里。(人体五脏对应五行)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肝功能不良时,就会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腹胀。心为经、小肠为络心血的滋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当心有火时,可下移于小肠,使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就要考虑调理心脏。脾为经、胃为络,分泌脏器是胰腺胃是容纳食物的,像一个发酵器,脾像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的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差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净等不正常现象,还会引起膀胱炎、结石等疾病。五脏相生肝好就会滋养心好,心好会润补脾好,脾好支持肺好,肺好循环滋养肾好,肾好温补肝更好。
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肾之精以养肝,肝藏血以济心,心之热以温脾,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肺清下行以助肾水。五脏相互滋养和助长,人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良性循环,相生的过程。
五脏相克肝克脾: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的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腹胀、胃胀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不愈而死,也就是西医治疗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和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从相克的理论可以得出当人体有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其他的脏器就会受到殃连和伤害。一般的人,相克一次就不舒服(克一次一般为五年),
相克二、三次就躺进医院了,相克五次可能就“走了”!当一个人身体有疾,并且在短时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延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五脏就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五脏】 心脏功能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肝脏功能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脾脏功能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脏功能 一、支配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环——津液循环也在肺的支配下进行。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支配鼻子——自窦炎、鼻脓症的发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肾脏功能 一、储藏精气——精气有三种功能,其一为成长发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血气的来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 二、支配体内水分——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发——肾虚使人容易衰老,进而导致各种关节骨病,变弯、重听、头发脱落等现象的产生。 【六腑】 胆——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肠方面的疾病。 大肠——承受各器官吸收后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下痢是大肠方面的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造成痔疮,导致肛门出血。 膀胱——将体内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浮肿、排尿次数频繁。 三焦——能促进气、血及津液的循环,使各器官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会连带影响各器官的健康。 五脏养生要诀 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 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 “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本草纲目》云 “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 “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 “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养气——养肺要旨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 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 惜精——养肾之要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 “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