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中医的放血疗法

时间: 2023-11-01 17:13:40

放血疗法 耳尖放血

什么是针刺放血疗法

“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疗法中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来历和原理

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放血疗法在民间疗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哪些病适合于放血疗法

很多,这个方法往往也是各种治疗方法不显的前提下用放血疗法,常常会有峰回路转的功能和作用。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临床常常用放血疗法来治疗疾病,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放血疗法会有怀疑和产生恐惧心理,在决定采用放血疗法时:

Ø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Ø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Ø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Ø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Ø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中医放血疗法常用哪些穴位

放血疗法可以治哪些毛病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疗法常用穴位

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

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

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

龈交:主治齿龈肿痛;内地仓:主治面瘫;

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

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

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

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

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

丹毒;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

放血疗法的方法

1、刺络法

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

2、点刺法

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将止血带放松)。

3、散刺法

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

4、挑刺法

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

5、划割法

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中医所说的.十宣放血是怎么做?

中医所说的十宣放血疗法,是指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称其为十宣穴。然后用三棱针刺破十宣穴,放出少量血液,宣泄人体内的毒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其为十宣放血法。它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比如中风时急救,就用十宣放血法,在病人手指上刺上去,要刺出血来 (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 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中医刺舌放血疗法治

舌下“砭镰取栓”放血疗法,可以治疗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偏瘫、脑梗、心梗、口齿不利、舌强不语等病症!

人的身体98%都有活动能力,只有脑袋没有,所以那些血瘀,血栓,血粘稠大都集中在头上,而头部存放血垃圾的地方就在舌下金津玉液两处装着,如果多了就会引发大脑上的很多疾病,你只要提前把脑袋中的血垃圾放出,让大脑气血畅通,就不会出现心脑血管上的疾病。

病者,不通也。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体的哪个器官出了问题,就会在哪里发生病变,如:各种肿瘤,糖尿病等都是瘀结不通惹的祸,久而久之就成了肿块,即肿瘤,西医学称癌症。

高血压是胆固醇、甘油三酯、自由基沉积在血管壁内造成管颈狭窄、管壁张力增大,血压升高。

手脚麻木是脑血栓的前兆。大脑疾病是血瘀、血块、血粘稠引起的气血不通而造成的。

这个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取栓疗法,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近年来因为三高人群的不断增加,案例也不断的增加.

采用中医自然疗法,应用特殊的微创技术,从金津玉液二穴上用针刀, 放出血垃圾, 将脑部里面的血栓、 血瘀、 血粘稠排出体外。

保健方法:提前把脑中的血垃圾放出来,让大脑气血畅通就可预防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达到健康的目的。

该疗法是传统的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明的,不打针不吃药,采用针刀的特殊疗法将舌下囊腔中长年累月堆积的致病毒素、垃圾清除干净还您一身干净健康的血液循环系统!

沈三针舌下砭镰取栓三大好处:

1、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

2、促进脑血栓和心梗后遗症的康复

3、可减轻和治愈心脑血管后遗症

该技术目前在世界心脑血管疾病领域首创,尚未有其它任何手段能做到如此彻底清除体内血栓。

该项手术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立竿见影是当今老百姓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选择。

一年一到两次,有生之年永不得心脑血管疾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