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呼吸吐纳功法

时间: 2023-11-01 19:00:54

慢呼吸、长寿命——我国古代的呼吸吐纳功法。《黄帝内经》有大量调养呼吸的方法,如《上古天真论》中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非常注重呼吸运气。我国历代都注重调息法——调养呼吸吐纳的功法。气功的本意就是一种以调气为主的养生方法,当然调气与调形、调神是不可分离的。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行气玉佩铭”。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的藩王墓葬中,有一个十二面棱柱体的杖首。在十二面中,一共刻了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释读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大意为:行气时要深深吸气,体内蓄积的气体增多,然后引气下伸,稍停,意固气于下焦;然后缓缓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下伸的道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即缓缓呼气,直到腹中秽气全部吐出为止。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呼吸吐纳功法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诀:“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不仅是著名的道家修炼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收集和整理了南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汇集成《养性延命录》。其中就记载了六字诀的呼气方法。

吸气只有一种,呼气却有六种。就是在呼气的时候发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吹、呼、唏、呵、嘘、呬。六种不同的声音可以用来治病。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下气,嘘可以散寒,可以解极。心脏病,体有冷热,可用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胸膈胀满,可用嘘气出之;脾脏病,体上游风,身痒痛闷,可用唏气出之;肝脏病,愁忧不乐,可用呵气出之。 

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有不少发展变化。

宋代陈直提出养气七法:

陈直在《寿亲养老书》中说:“一者,少语言,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节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详解如下:

1、不要多说话,说话太多会耗真气。古人说“行走勿语,伤气”,意思是说走路时不要说话,边走边说也是伤气的。

2、节制色欲以养精。

3、饮食方面不要贪口舌之欲,吃一些破气耗气的食物,比如山楂,少量吃时可以消食化积,但吃太多了就会伤胃气。

4、咽津液,即咽下口中产生的津液,不要吐口水。津液被认为是肾精上承而来,咽津液可以养脏气,尤其可以养肾气。

5、节制怒气以养肝气。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也是耗气的,惊悚恐惧会使气散乱不收,过度的心花怒放会使气散发掉,而所有情绪中,怒最耗气。

6、饮食有节可养胃气,主要是做到少、杂、淡、慢、温五个字

7、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心事重重,少思虑才能减少心气的损耗。

这里提到了保养七种气,已经不是纯粹靠呼吸来养气,而是结合了调神、调形。说明养气不仅是调呼吸,而且要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配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养气的方法,得到养气的真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道家的“内丹功”在养气方面也有十分有效的方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