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疾病转归,在继承先祖经验方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实际,以滋肝补肾养精血、祛瘀活血宁心络、升阳降浊舒筋络为治疗原则,创设“祛脂通脉汤”。原方为何首乌20克,桑葚20克,生山楂30克,葛根12克,焦枣仁20克,丹参2克,川芎10克。胆固醇不降将生山楂加至60克,甘油三酯不降加红花15克、桃仁10克,胸阳不振加瓜蒌15克、薤白10克,不寐失眠加焦枣仁30克、磁石20克,心悸怔仲加菖蒲15克、柏子仁20克,四肢麻木加黑芥穗30克、嫩桑枝30克、当归15克,腰腿酸软加骨碎补15克、杜仲炭20克,大便燥结加火麻仁30克、郁李仁15克,小便黄涩加白茅根20克,车前子15克。其用药味简,根据并发症相关证候随证论治,疗效显著。现将一则医案分享如下。
陈某某,男,67岁,2022年5月18日初诊。病人诉半年前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总胆固醇8.22mmol/L,三酰甘油2.28mmol/L,患轻度脂肪肝,肝功能轻度异常。刻下:体态偏胖,眩晕,右手臂麻木,眼睛干涩,双下肢困乏,自觉怕冷,纳食一般,眠差,大便日行1次,成形,小便不黄。舌淡胖,苔白腻,舌下脉络较粗,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10余年,平素服厄贝沙坦片降压,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查体:血压137/87mmH克,血脂:总胆固醇8.22mmol/L,三酰甘油2.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4mmol/L。
西医诊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肝肾不足,血脉瘀阻)。
治法:补肾养肝、活血化瘀。
方用祛脂通脉汤化裁:制何首乌20克,桑葚20克,葛根30克,净山楂30克,炒枣仁20克,丹参15克,炒桃仁10克,红花10克,炒决明子10克,制黄精15克,荷叶30克,泽泻10克,鹿角霜15克,天麻15克,川牛膝10克。12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6月2日二诊:患者诉眩晕好转,眼睛干涩好转,纳食可,眠可,仍有双下肢困乏,怕冷较前好转。舌淡胖,苔白腻,舌下脉络较粗,脉弦细。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12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6月20日三诊:病人眩晕明显改善,怕冷、手臂麻木、眼目干涩及双下肢困乏较前缓解,纳可,眠可。复查血脂:总胆固醇5.28mmol/L,三酰甘油2.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5mmol/L。将上方改为“祛脂通脉丸”后继服2个月。
随访2个月,患者诸症消失,血脂恢复正常。
按:姚氏太和医学流派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多为脾胃素虚,过食高粱厚味,劳倦失宜,水谷精微无法化生气血,导致水瘀成湿,湿邪弥漫三焦,与体内糟粕浊毒相蕴。头晕、眼目干涩,为肝肾不足、精血难充脑髓之象。双下肢困乏,自觉怕冷,舌淡,体胖,苔白腻为阳虚之候。姚氏门人针对肝肾阴虚的核心病机,遵循“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中制何首乌、桑葚、川牛膝、制黄精补益肝肾精血,使肝肾得养,精血自充,阴足而阳盛,净山楂运脾消积化滞、通脉降脂,葛根、荷叶以其轻清之性,鼓舞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使精微四布,经脉得养,天麻平抑肝阳、祛风定眩,炒枣仁宁神定志、调肝补胆,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利经脉,决明子益精明目,泽泻通泻下焦之水湿邪气。诸药合用,肝肾同治,精髓益充,瘀血得去,新血再生,中焦升降相因,四肢经筋得以濡养,体内痰浊、水湿、血瘀得以祛除。
提示:本文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陕西姚氏太和医室:姚蕤、宋小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