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针法
急速降温法:我个人喜用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穴进行针灸,少商,耳尖,十宣(指甲边)泻血消炎退热为先。
后续治疗先针大椎与身柱皆深刺1.5寸,略留针10分钟即去针。更针风池、风府、肺俞,曲池,留针三十分钟。中强刺激。针后,即嘱回家休息,多饮温水以取汗。
1、外感风热
【症状特点】壮热有汗,微恶风寒,咳嗽,痰粘色黄,鼻塞或流浓涕,头痛,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曲池、大椎。
配穴:鱼际、尺泽、合谷、外关。
①鱼际(荥)、尺泽(合水)——均能清泻肺经之火。
②大椎(诸阳交会穴),清热要穴——能宣散一身之阳热。
③合谷、曲池、外关——疏风解表、清热泻火。
【随证配穴】咳嗽较甚者加列缺。头痛明显者加百会、印堂、太阳。咽喉肿痛者加少商。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少商可点刺出血。
2、温邪内陷
【症状特点】
(1)热邪在气分:(白虎汤证)
身热面赤,大汗出,渴喜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2)热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证)
高热入夜尤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或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口燥而不甚渴,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法】热在气分者:清热泻火、通腑生津;以阳明经穴为主;热在营血者:清热凉血、开窍宁神;以手少、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1)热在气分:合谷、曲池、大椎:均为清热要穴;内庭、二间(荥)、丰隆:泻阳明热。
(2)热在血分:少冲、中冲、曲泽:清营凉血开窍;神门、内关、大陵:清心宁神;曲池、委中:清热凉血解毒。
【随证配穴】高热、神昏者,加水沟、十宣;大便秘结者,加支沟、天枢;斑疹和出血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中冲、少冲、曲泽等穴可行点刺出血法。
3、暑热蒙心
【症状特点】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泻暑热,开窍启闭。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中冲、内关:清心开窍、除烦安神;曲泽、委中:(刺血)清泄暑热。
【随证配穴】神昏者,加水沟、十宣;口渴唇干者,加廉泉、金津玉液;抽搐者,加太冲、阳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中冲、曲泽、委中可施行点刺出血法。
4、疫毒熏蒸
【症状特点】全身高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痧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曲泽、委中:清血热、解疫毒;内庭、陷谷:疏解阳明热邪。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者,加少商、天容;肌肤丹痧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曲泽、委中可点刺出血。
提示:文章内容中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文源:针尖上的文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