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奇门排痰针法

时间: 2023-11-02 00:33:19

怪病顽疾痰作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排痰针法。

学习排痰针法之前,我们先复习下排胃水针法。因为排痰针法是在排胃水针法的基础上延伸的。

奇门排痰针法

排痰针法,是在排胃水针法的基础上,加双侧天枢、丰隆、大横、曲池、陷谷、支沟。排痰针法,顾名思义,可以疏布津液、祛除痰饮水湿。凡是舌苔厚腻、脉粘滞的人,都可以使用这套针法。

针法原理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排痰针法的原理。

首先从排胃水针法讲起,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中医讲究“治病求本”,既然“脾为生痰之源”,那我们治疗时就应该先考虑“脾胃”。

因为脾胃不运化,很容易导致痰湿内生。而且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体内的痰浊比古人的更难处理,所以我们先用排胃水针法调理脾胃。

针法穴象

1、曲池穴:弯曲的肠道易储留水,就像我们的水池一样。所以针刺此穴,有调节胃肠道水饮的作用。排肠道水分,使水分由里到表,可发汗,需配合足三里。

2、支沟穴:按我个人理解,就是沟渠的分支。沟渠为什么会有分支?是因为本身的沟渠疏布不利,所以需要分支“帮忙”。而沟渠为什么会疏布不利呢?我们可以想想沟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分支?

一是,天降大雨,原本的沟渠排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分支来分流。

二是,原本的沟渠堵塞了,疏布不畅,而且暂时无法完全疏通,所以需要分支的支援。而人体不太可能如“天降大雨”般,体内水饮突然大量增加。即便我们多饮水,也很容易从汗液、大小便排出。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因为人体“堵塞”,原本的沟渠一时无法疏布,所以需要“支沟”的帮忙。再从解剖上看看,支沟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间隙处,更容易堵塞,所以更需要“分流”。

3、大横和天枢穴:两穴相配形成杠杆,起平衡效果。天枢穴,是上下气机调节的中枢(即太极的“S”线),天枢和地机,是天地之枢机,但天枢更多的是升气,而地机更多的是降气。这里是脾气容易郁结的地方,而气郁就会导致水饮内停,进而形成痰湿。所以扎这里呢,可以取悦腑气,输转天地之枢纽,重新疏布津液。

4、足三里穴:补充能量,双向调节。我们的身体运转需要能量,所以需要启动能量机制。

5、丰隆穴:此穴是雷神,配合天突降气化雨,对应到人体,则是降逆化痰。万物疗法提示我们观察天象,风起云涌,继而电闪雷鸣,然后大雨滂沱。所以雷神是个“势”,而“大雨”是雷神引发的自然现象,天地之间由此沟通。

6、陷谷穴:大循环按跷导引术提示此穴是祛除内痰的要穴,有开门外走之意。山谷是“凹陷”的,“陷谷”显然有“凹陷”的含义。“凹陷”意味着清阳不升。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所以我们扎这里,是驱邪外走。

针法操作注意事项

1、因个人解剖结构差异,中脘穴旁开四寸取穴的时候,如果触碰到肋骨,则稍微向下挪动位置,与中脘穴不一定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2、腹部穴位宜迅速破皮,减轻受术者痛苦;然后缓慢进针,抵住腹膜后,不宜再往下扎。因为腹膜归属于三焦,抵住腹膜就会激发三焦元气的发动,从而起极,以此取效。

3、四肢穴位,以针刺有气泡感为宜。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在扎针时不宜“深”,治病要讲究“润物细无声”,只要有效果,身体自然会慢慢去调整。

4、一般留针一小时左右,无需行手法。有些人留针的时候,身体反应很大,则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提示:本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