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治皮肤瘙痒验案两则

时间: 2023-11-02 01:12:54

治皮肤瘙痒验案两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国权认为,诸多瘙痒亦源于湿,湿邪不去,久郁化热,湿热郁于肌表,则皮肤瘙痒。其多用祛湿清热法治皮肤瘙痒,常选五苓散健脾祛湿;连翘、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皮肤瘙痒验案两则总结分析如下:

【案一】风瘙痒案

侯某,女,65岁,2022年7月12日初诊。主诉:上肢瘙痒半年余。患者自述上肢瘙痒、欲挠抓,吹风尤甚,痒则烘热心烦,伴有口干口苦、精神疲乏,大便每日2次,质黏腻,舌红,苔白腻,脉略数。

中医诊断:风瘙痒(湿郁化热,枢机不利)。

治法:祛湿清热,和解少阳。

处方:用茵陈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茵陈20克,泽泻24克,桂枝4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猪苓10克,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8克,黄芩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白鲜皮10克,连翘10克,苦杏仁10克,白蔻仁8克,薏苡仁2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荆芥10克。7剂,水煎服。

7月19日二诊:服药后上肢瘙痒大为改善,但头皮略痒。舌红,苔白,脉略数。上方加桑叶10克、菊花10克、荷叶10克。7剂,水煎服。

7月26日三诊:服药后瘙痒基本消失。舌红,苔薄白,脉略濡。上方加佩兰10克。7剂,水煎服。

按:患者舌红、苔白腻、脉略数,知其脾虚湿重;湿性黏腻,清阳不升,见精神疲乏;湿邪久留,郁而化热,则口干口苦;湿热久郁肌表而不得解,见上肢瘙痒。处方选用茵陈五苓散祛湿清热,佐苦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增强祛邪之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枢机;白鲜皮、荆芥、连翘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全方共奏祛湿清热止痒、凉血活血解毒之功。患者服药后瘙痒大为改善,加桑叶、菊花疏风清热,荷叶、佩兰解暑化湿。

【案二】热瘾疹案

李某,男,22岁,2022年8月28日初诊。主诉:出疹伴瘙痒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自述遇热或运动汗出后皮肤见风团块、色红成片、伴瘙痒,以颈项、头面、胸部多发,遇冷则舒,过时自消;手心易出汗,冬天怯寒恶风;学习压力大,形体瘦高。舌暗红,苔白滑,脉细。

中医诊断:瘾疹(脾虚湿盛,营卫不和,肝肾亏虚)。

治法:健脾祛湿,调和营卫,滋补肝肾。

处方:用五苓散、桂枝加黄芪汤合一贯煎加减:泽泻24克,桂枝15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猪苓10克,炒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24克,炙甘草8克,炙黄芪20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炒川楝子8克,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枸杞15克,连翘10克,白鲜皮10克,焦山楂15克。7剂,水煎服。

9月4日二诊:服药后出疹伴瘙痒改善近八成。舌红,苔白,脉细。上方加金银花10克。7剂,水煎服。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

按:患者运动汗出后瘾疹即反复发作,风团块多集中在上半身,扪及灼热、遇热加剧、得寒则舒,知其为风热瘾疹;长期学习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下降,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见出疹瘙痒;手心汗出、形体瘦削、舌暗红、苔白滑、脉细是脾虚湿盛、肝肾亏虚之象;湿为阴邪,阻遏阳气,遂见怯寒恶风。处方用五苓散利水渗湿;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一贯煎滋阴养血,使利水不伤阴;连翘、白鲜皮清热解毒止痒;焦山楂活血化瘀消食。二诊症状大为缓解,加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并嘱咐加强体育锻炼以固卫肌表。

提示:文中配方仅供参考,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患者用药需遵医嘱。

文:湖北中医药大学:李克、李云海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