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王远明治高热经验二则

时间: 2023-11-02 01:52:00

王远明治高热经验二则

我县王远明老中医年过八旬,积60余年临床经验,尤以内、儿科独具风格,声著于川西汶江一带,然无著述。笔者随其学习共事多年,对他的经验稍有所悟,兹录其治高热的经验点滴,仅介绍二案:

【案例一】

1966年仲春,一老妪患结核病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曾用青、链霉素、四环素、雷米封等常规治疗数月效果不显。证见:咳嗽气喘,每日上午各发热一次,体温39℃,面颊潮红,心烦口渴,喜冷饮,盗汗、骨蒸,脉细数,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赤,头晕,烦不思食,少气懒言,倦怠神疲。余诊为气阴两虚之证。先以生脉散合竹叶石膏汤服两剂,心烦口渴稍减,食欲渐复,精神稍好转。

然每日仍发热如前,骨蒸盗汗不减,余思王冰言:“寒之不寒,当责无水”。故给知柏八味丸两剂,不效,又换秦艽鳖甲散合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服两剂仍不效而邀王老师会诊。王师乃于秦艽鳖甲散加味处方上再加全虫三只(茶洗)、牡蛎5钱、钩藤一两,嘱进两剂。一剂热势平熄,二剂诸证均好转。后又进数剂痊愈出院。

余问方义,王老曰:“寒之不寒当责无水,滋水仍不效者,当责有风。今用全虫、钩藤祛上煽之风,牡蛎潜镇浮越之阳,风熄而热奚不平哉!”

【案例二】

1977年8月门诊见一小儿,6岁,高热、惊厥、时时抽搐,体温39.5℃,舌红口干,脉数,烦躁,呕吐不食,神志昏迷。因邀王老师会诊,王师诊视后说:“此乃暑厥,类似暍病”。

处方:全虫一只(茶洗),僵虫2克,钩藤10克,石膏20克,朴硝6克,酒军4克,麝香三厘,白芍6克,知母10克,甘草1克。除麝香外,余药煎服,频频喂之,麝香分三次纳药汁服之。连服三次。

下午,患儿神志清醒体温降至37.8℃,王老又于方中减去麝香,喊其再服2剂。旬日之内又两诊,患儿康复。余问王老:“暍病或厥,用大承气汤为釜底抽薪法,折何用全虫、钩藤、僵虫?”曰:“风减则火势折锐,风平则惊厥悉除,热势可平矣。”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