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学家陆谌予,提出了糖尿病的活血化瘀疗法。
糖尿病的产生,从蕴酿阶段的郁开始,一路升级,发展到热、虚,到最后的损。所谓虚损,正是虚实夹杂,热、痰、湿、瘀等混合一处。尤其最后损的阶段,可因虚极而使脏腑受损,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等。而活血化瘀疗法,正可运用在糖尿病的虚损阶段。
糖尿病蕴酿阶段的郁,主要是肝郁和脾郁。所以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了这两个部位出问题,而肝和脾均属于膈下。
膈,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块肌肉,长在胸腔和腹腔之间,膈上有心和肺,膈下有肝胆脾胃胰,所以古代人所指的心痛常常包括胃痛,就是因为仅一肌相隔,离得太近了,有时候连病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是心痛还是胃痛。且膈下的胰腺,负责分泌胰岛素,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而患糖尿病。
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有一个与膈相关的方子:膈下逐瘀汤,可在虚损的阶段用来治糖尿病属血瘀气滞者。
组成: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全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这是因瘀则不通,容易引起疼痛。
方子里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好几味,领头的灵脂尤为醒目,能以温暖肝脾而化膈下之瘀。早在金元时期,名医刘完素就将它和黑豆同样的量各3克打粉,加冬瓜汤煎服而治糖尿病。患者若是只有一点点渴,只喝一次就能见效。
这个方子黑豆滋阴,冬瓜汤生津止渴,加上灵脂活血化瘀,可谓除热生津化瘀俱备,对应了糖尿病的热与虚损阶段。也说明金元时期的名医就已将活血化瘀运用到了糖尿病的治疗中。
其它几味活血化瘀的老司机: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红花,太多方子请它们了。川芎活血还能祛风,风是各种邪气的老大。所以王清任的其它几个逐瘀汤:身痛,少腹,血府,通窍全有它,相当于五个逐瘀汤没有一个落下。可见药王孙思邈的“良药降苍穹”绝非虚言。
丹皮赤芍活血的同时均能清热,但丹皮实热虚热郁热都能清,赤芍主要用于清实热。两味的合用,对应着糖尿病虚损阶段的虚实夹杂。
桃仁和红花主要入于心肝,流利血脉,所以常常作搭档活血化瘀。
而本方行气止痛的中药,包括了乌药、玄胡索、香附、枳壳,它们同样是治气病的老司机。
乌药主要用于顺气止痛,但以顺气之功尤为显眼。其所顺之气,从肺经脾,入肾达膀胱,一路高歌猛进,把寒气散了,把郁气消了,最终理顺气机,让疼痛走开。
玄胡索主要用于理气止痛,但以止痛之功尤为精到,心腹腰膝的痛都可用它镇压,尤其擅长治心腹之痛。
香附根茎长,把香气带入三焦,除郁气,尤能除肝脾郁气。
枳壳理气尤能理脾胃气,给脾胃创造一个宽敞的环镜,让五脏气机通行。
最后用一味甘草调和调和,一个针对膈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便出品了。全方清热与温通配合,而以偏温为主,温性的活动力强,对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更能起到推动作用。
本方除了治糖尿病,还可用于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等。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为辨证,脉是涩的。
膈下逐瘀汤的制作与服用: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文源:本草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