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消风散
组成:乌蛇粉10克(分吞,自小量起),牡丹皮10克,紫草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苍术10克,黄柏15克,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生甘草15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主治:急慢性湿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方解:湿疹,古代多称浸淫疮、湿疮。《诸病源候论》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侵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其疮若从口出,流散四肢者,则轻;若从四肢生,然后入口者,则重。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解毒、疏风活络止痒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之法。方中重用乌蛇为君,取其虫药走窜之性,能够搜剔皮肤、肌腠之湿毒。紫草性寒而滑,可清热凉血,牡丹皮辛凉疏利,既可清热凉血又可活血化瘀,二药共为臣药。地肤子性味苦寒,可清热利湿,苦参、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鸡血藤、当归养血和血,血行风自灭,诸药共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风邪偏盛者,加蝉蜕、防风以增强祛风之力;热邪偏盛者,加黄芩、石膏以增强清热之力;脾虚湿盛者,加白术、山药、薏苡仁;血瘀者,酌加川芎、丹参等。
提示:文章中所涉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请在中医指导下服用,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源: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秦小平;整理:周双双。
湿疹的治疗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如过敏引起的则需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抗过敏治疗。但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根据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不同的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如: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拓展资料】
一、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 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二、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
(1).急性湿疹:
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浓痂。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损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并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仍有剧烈瘙痒,皮损以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可见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治疗恰当数周内可痊愈,处理不当,则可急性发作或转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外阴、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三、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亦可见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约经5~9天潜伏期,突然高热(39~40℃)、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中毒症状。皮疹开始于面部、颈、上肢及躯干等原有皮肤病部位,也可以发生在正常皮肤上。下肢少见。皮疹特点:原有皮疹加重,突然出现许多密集的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顶有脐窝、基底明显红肿。有时皮疹融合成片状,经过1~2周后皮疹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及浅表性疤痕。附近淋巴结肿大。可并发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肺炎及脑炎等。
由于湿疹不是一个病因学诊断,因此临床上切勿满足于湿疹的诊断,而应仔细询问病史,并做相关检查,积极寻找病因及加重因素,力求从根本上治疗本病。皮肤科医师应熟悉各种内源性湿疹的致病因素以及外源性湿疹的各种致病物质,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
选择治疗方法,尤其是局部治疗时必须注意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即使炎症很轻的皮炎,皮肤屏障功能也已经受到破坏,如不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往往可能加重湿疹。如用花椒水或辣椒水来止痒,或干裂性湿疹使用红外灯理疗均可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而加重皮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以后,皮肤的屏障功能还需数周才能恢复。
(1)全身用药
①抗组胺类药物:抗组织胺类药物在皮肤科非常常用,但其对湿疹的治疗作用并未得到充分证明。从机制上讲,本类药物有抗组织胺作用,因此对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由组织胺介导的皮肤红斑、风团或瘙痒有效,而对非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湿疹皮炎并无充分证据证明其有效。由于这类药物多具镇静、嗜睡的副作用,因此可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湿疹患者由瘙痒引起的睡眠不佳等反应,有利于湿疹的治疗。由于新一代抗组织胺剂多无嗜睡的副作用,对湿疹的治疗效果似应差些,但这些假设均有待于确切实验证明。
②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适用于急性重症湿疹,而不应用于慢性湿疹。
③抗菌药物:适用于感染性湿疹及湿疹合并感染者。口周皮炎可口服四环素或红霉素。
(2)局部治疗
①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皮肤有红斑、水肿、丘疹,但无水疱糜烂或渗出者可以用温和的粉剂或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治疗。也可直接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对于皮损已糜烂渗出者应用湿敷,如硼酸水湿敷。如果合并感染应用抗菌药水如利凡诺液湿敷。
②亚急性湿疹:宜用油剂或糊剂进行治疗,也可直接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合并感染应先用抗菌药膏或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菌药物联合制剂。
轻度的干性湿疹可以用润肤剂治疗。许多润肤剂效果均不错,比如凡士林、矿物油等,这些药物最好在沐浴后马上应用,以保住皮肤内的水份不被蒸发。尤其是矿物油,应在皮肤还是湿的时候应用。
涂抹润肤剂的时候应顺着毛发的方向从上到下一遍一遍擦,不要来回乱擦,否则容易引发毛囊炎。
洗剂如手洗剂、乳酸洗剂等也常用来缓解轻度的皮肤干燥,这些洗剂的优点是不油腻,用后舒适。如果皮肤瘙痒明显还可以用些外用止痒剂。皮炎明显的,可以选用1%的氢化可的松霜或5%多虑平霜。
除药物治疗外,改善局部环境,如增加室内湿度、避免洗浴过频及热水烫洗、穿用无刺激性的衣物等均对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有一定作用。如果有原发病,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手湿疹者要注意保护双手。由于手部湿疹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因此微小的刺激也可造成手部皮炎加重或迁延不愈。必须注意保护双手,包括洗手时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不使用非皮肤清洁剂如酒精洗手。每日洗手的次数也不可太多,能达到清洁目的即可。
洗完手后要立即擦干,特别要注意擦干指间及腕部等等。手如干燥应使用擦手油或硅霜。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要戴手套。要注意有的手套只对某种物质有保护作用而对其他物质不起保护作用。对橡胶手套中的橡胶乳过敏者不应使用橡胶手套。胶皮手套内最好戴一层棉线手套,并在出汗后立即换掉,以减少汗液的刺激。
口周皮炎应停有含氟激素,改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③慢性湿疹:慢性肥厚性皮肤损害主要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皮损部位及激素的效力。皮质类固醇激素分为低效、中效、高效及强效四类。面部及皱褶部位皮损应选用低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霜,手足部、足跖等部位湿疹及角化性皮损可使用高效激素制剂。激素的剂型及浓度同样影响其效力,如低浓度氢化可的松属于低效,而在高浓度或加上促渗剂时,则变为高效。
肥厚皲裂性皮损可先用角质松解剂,如20%尿素霜,使皮肤变薄后再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夜间封包可加强治疗效果。
但应注意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及继发感染等。慢性湿疹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此时应使用相应抗细菌或真菌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继发过敏。
淤积性皮炎常继发外用药物过敏,最好先做斑贴试验,选择不过敏外用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应选用低效制剂。除治疗湿疹皮损外,应注意处理静脉高压。保守治疗包括抬高患肢,用弹力绷带,减少久站等,必要时可以施行手术或硬化剂治疗。患者在卧床或夜间睡眠时可用额外枕头垫高双足,坐位时则应将足部垫高,使足部高于膝部。使用弹力绷带时应从足趾部打起一直打到膝部。以上措施可有效改善足部循环,减轻静脉高压瘀血。
治疗溃疡,首先要清创。注意不要使用双氧水、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清创。这些物质对创口有毒性会延缓愈合。清创后用含凡士林的绷带包扎以保持创面水份,减少干燥结疤,并保护创面。如有感染则应先抗感染。久不愈合的溃疡可以进行手术植皮,但如不能去除静脉高压因素,植皮的远期效果不佳。
(3)其他治疗:国外报道,PUVA疗法对慢性湿疹尤其是慢性难治性手部湿疹有一定疗效。报道严重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对控制皮损有效,但因多数湿疹病因不明,经常复发,应慎重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免停后药病情加重。
(4)持续不愈病例的治疗:对于持续不愈的湿疹患者,首先应注意寻找原因。比如最初制订的治疗措施在治疗后病情变化后是否依然适当?治疗措施是否加重了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患者是否遵医嘱施行了治疗?患者生活环境中是否仍有对其过敏的物质?是否有过敏原还未被发现?治疗过程中是否有继发过敏?有否交叉过敏因素?有无继发感染?患者的生活环境是否利于湿疹的恢复?患者的饮食是否会加重病情?患者有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合并疾病及其治疗对湿疹有无影响等等。最后还应检查湿疹的诊断是否正确?为更好控制上述不定因素,可以让患者住院治疗,这样就可对患者生活及治疗环境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正规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