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中医止咳方、通治方

时间: 2023-11-02 05:07:54

中医止咳方、通治方

紫菀与百部性温润相同,而味苦亦相同,但紫菀有辛味,百部有甘味之不同,都入肺经,皆可理肺止咳,既有辛甘开发为阳,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白前与桔梗性平相同,都有辛味,但白前有甘味,桔梗有苦味之不同,都入肺经。桔梗能升提肺气排脓而利膈;白前能下气开壅而止嗽,同有辛甘上升,甘苦下降的作用,不论属寒属热均能应用。

总之这四味药具有上升下降,有出有入的双重功能。故能调整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另外,佐以橘红祛痰化湿,荆芥散风解表,通窍利咽。甘草缓急止嗽,并能调胃,若与桔梗配合名“甘桔汤”,再配以荆芥为“荆芥汤”,同有利咽喉而止痛的功用。

以上七味药的组成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既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故适用于肺之宣化肃降,更能加强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当病人初诊时主诉为咳嗽,首先问其发病日期,因为日期的多少对于病情的演变关系很大,继问其既往证是否有咳喘宿恙,围绕其主诉重点询问其自觉症状,同时对于天气之阴晴,气候的寒暖,与咳嗽也有关系。止嗽散是治疗由于外感风寒而引起咳嗽所适应的一个方剂。

一、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痰色白而稀,兼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头痛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证候分析:咳嗽是肺经受邪气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症状。由于风寒犯肺,肺气不温,故痰白而稀。肺开窍于鼻,窍不通故鼻塞而流清涕。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外感风寒,腠理被束,卫外之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或头痛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邪气在表而无里症。脉象浮为在表;弦乃正气与邪抗争,故出现弦而紧张状态。证属风寒犯肺,邪束肌表,肺气不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味。紫菀三钱,百部三钱,白前三钱,桔梗三钱,橘红二钱,甘草二钱,荆芥钱半,防风二钱,苏叶二钱,生姜一钱,姜夏三钱,茯苓三钱,水煎服。此由于外有风寒表证,故加防风、苏叶,配合荆芥以发表。加生姜、姜夏、茯苓以温肺燥湿化痰。

二、咳嗽未愈

主证:咳嗽不已,咯痰不爽,痰白而粘,喉中发痒。已无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脉弦而略有滑象。

证候分析:外感已除,留有咳嗽余恙,痰白而粘,咯而不爽,肺系余邪未解,将有化热之机,脉已不浮,但兼有滑象,证属痰壅肺系。

治法:宣肺肃降,开痰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以止嗽散原方将荆芥减为五分,加炒杏仁三钱,川贝母粉二钱冲服。这因为表邪已除,故将荆芥减量,但只有肺系余邪未净,少留荆芥以搜肺系余邪。痰粘咯而不爽,故加杏仁肃降肺气。加贝母以润肺,使其咯痰易出,并防其化热烁肺。

三、湿热咳嗽

主证:痰量较多,色黄白相间,并连粘不清,苔黄而腻,口干不欲饮水,脉滑而略数。

证候分析:素有湿热内蕴,以感外邪,最易转为肺经湿热,故痰色黄白粘腻不清,苔黄而腻,口干不欲饮水,脉滑而略数,证属湿热蕴肺。

治法:利湿清热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荆芥减为五分,加前胡三钱,白蔻二钱,苡仁五钱,节菖蒲三钱,炒杏仁三钱,滑石三钱。这里加菖蒲、白蔻以化湿浊;加前胡清湿热而止咳;加滑石、苡仁清热利湿;加杏仁肃降肺气。

四、肺火咳嗽

主证:咳嗽气促,咯痰不爽,痰黄而稠,胸胁闷痛,口干思饮,舌质稍红,苔黄燥,脉弦滑而数。

证候分析:咳久不愈,肺失肃降,肺气膹郁而化火,故痰黄而稠。气机不利,故胸肋闷痛。口干思饮,苔黄燥,脉弦滑而数乃肺经郁火之证。

治法:清肺火而止嗽。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减去荆芥,加桑白皮三钱,地骨皮三钱,黄芩二钱,炙杷叶四钱,炒杏仁三钱,全瓜蒌四钱,炒枳壳三钱。因为肺已化热,故去荆芥,加桑白皮、地骨皮、黄芩以泻肺火;加炒杏仁、炙杷叶肃肺清热止嗽;加瓜蒌润肺,枳壳开胸利膈。

五、燥热咳嗽

主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咽干而痛,或声音嘶哑,舌质红,苔干燥,脉沉细而数。

证候分析:咳嗽日久,化燥伤津,肺失润泽,故干咳少痰;灼伤肺络,故痰带血丝;咽喉失调,故咽干而痛,声音嘶哑。舌质红苔干燥,脉细数,属燥伤肺阴之证。

治法:清肺润燥而止咳。

方药:止嗽散加减。按原方减去荆芥、橘红、白前,加川贝母二钱,沙参四钱,麦冬四钱,知母三钱,玄参三钱,胖大海三钱,金果榄三钱,蝉蜕三钱。因为肺已化燥伤津,故去荆芥、橘红、白前。加川贝母润肺止嗽;加沙参、麦冬、知母、玄参滋阴生津;加胖大海、蝉蜕润咽喉开声音,金果榄利咽喉而止痛。

止嗽散是用于外感咳嗽的通用方。程钟龄说“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治疗咳嗽的方剂有哪些

一、治疗咳嗽的方剂有哪些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治疗咳嗽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的方剂也有区别。

治疗咳嗽的方剂有止嗽散、川贝止咳露、橘红片、二母宁嗽丸、百合固金丸等,患有咳嗽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些方剂哦。

二、治疗风寒咳嗽的方剂

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一般选用:

1、止嗽散

药物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苑(蒸)百部、白前蒸各1000克、甘草(炒)375克、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用量:上七味为末,做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2、解肌宁嗽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陈皮80g、浙贝母80g、天花粉80g、枳壳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参80g、甘草64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适用小风寒咳嗽。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功效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三、治疗风热咳嗽的方剂

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一般选用:

1、川贝止咳露

药物组成:川贝母5g,枇杷叶130.9g,百部23.4g,前胡14.1g,桔梗9.1g,桑白皮9.4g,薄荷脑0.16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禁用。

功效主治:止嗽祛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2、川贝清肺糖浆

药物组成:枇杷叶、苦杏仁、川贝母、麦冬、地黄、甘草、桔梗、薄荷。辅料为蔗糖、防腐剂(苯甲酸钠)。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功效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四、治疗痰湿咳嗽的方剂

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一般选用:

1、橘红片

药物组成:化橘红75g,陈皮50g,半夏(制)37.5g,茯苓50g,甘草25g,桔梗37.5g,苦杏仁50g,紫苏子(炒)37.5g,紫菀37.5g,款冬花25g,瓜蒌皮50g,浙贝母50g,地黄50g,麦冬50g,石膏50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2、苏子降气丸

药物组成:紫苏子(炒)160g,厚朴160g,前胡160g,甘草60g,姜半夏160g,陈皮160g,沉香112g,当归112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功效主治:降气化痰,温肾纳气,镇咳平喘。

治疗痰热咳嗽和阴虚燥热咳嗽的方剂,下面继续为大家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五、治疗痰热咳嗽的方剂

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一般选用:

1、二母宁嗽丸

药物组成:川贝母225g、知母225g、石膏300g、炒栀子180g、黄芩180g、蜜桑白皮150g、茯苓150g、炒瓜蒌子150g、陈皮150g、麸炒枳实150g、炙甘草30g、五味子(蒸)30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功效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2、止嗽定喘口服液

药物组成:麻黄1000g,苦杏仁1000g,甘草1000g,石膏1000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功效主治: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慢性支气管炎。

六、治疗阴虚燥热咳嗽的方剂

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一般选用:

1、养阴清肺膏

药物组成:地黄100g、麦冬60g、玄参80g、川贝母40g、白芍40g、牡丹皮40g、薄荷25g、甘草20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功效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2、百合固金丸

药物组成: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甘草100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服药期间,不宜抽烟喝酒,不宜吃油腻、腥冷、辛辣食物。脾虚大便溏泻者忌服。

功效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中医怎么治疗咳嗽的?不同类型的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呼吸道疾病之一。引起咳嗽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着凉,过敏等,而咳嗽又被分为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咳嗽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中医怎么治疗咳嗽的?不同类型的咳嗽中医怎么治疗?
1、中医怎么治疗咳嗽
1.肺热咳:肺热咳嗽一般表现为咳嗽面红,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等症状。而且孩子平时一般喜欢吃油腻的食物。这时候需要选择麻黄、石膏、甘草、知母、杏仁等中药,常用的中成药是在麻杏甘石汤和白虎汤基础上,加减裁化而来的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它是治疗儿童肺热咳嗽的代表药物,清肺热、胃热效果都比较好。
2.风热咳嗽:这种类型的咳嗽表现为痰色黄稠,发热,鼻流浊涕,口渴想喝水。此时最好选择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效果的中药,比如薄荷、桑叶、黄芩、前胡、菊花、连翘等。常用的药物一般是在方剂桑菊饮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3.肺燥咳嗽:燥咳一般多发于秋天,表现为少痰,口鼻、咽喉比较干,且伴随声音嘶哑等症状。常选择的中草药有玄参、麦冬、地黄等。除了选择一些药物外,肺燥咳嗽也可以配合雪梨、白萝卜、百合等食材,可以很好地润肺止咳去燥。
4.风寒咳嗽:风寒咳嗽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痰多色白,畏寒,鼻塞不通。治疗风寒咳嗽宜选择具有疏风散寒作用的中药,比如:含有杏仁、紫苏、前胡、桔梗、半夏等成分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等。
2、缓解宝宝咳嗽方法
1、给宝宝吸入温湿空气:室温以20℃为宜,室内湿度应维持在60%~65%。房间里最好挂一个湿度计,便于观察。冬春季干燥,可用加湿器加湿或在室内晾湿衣服、湿毛巾。咳嗽严重、喉咙有痰时,可让孩子吸入蒸汽或与孩子一起坐在浴室里,打开热水,让温湿的蒸汽进入气道。
2、热饮止咳:多喝温热的饮料可使黏痰变得稀薄,容易咳出。最好让孩子喝温开水或温牛奶、米汤等,也可给孩子喂兑温开水的鲜果汁。果汁应选刺激较小的苹果汁或梨汁等,避免喂橙汁、西柚汁等柑橘类果汁。
3、夜间抬高宝宝头部:鼻子和鼻窦的分泌物会在孩子躺平的时候流到喉咙,引起喉咙瘙痒,致使咳嗽在夜间加剧,而头部抬高,可减少鼻分泌物向后引流。可在宝宝的床垫下面垫枕头,抬高他的头部位置。
4、热水袋敷背止咳:用热水袋敷背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在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背部靠近肺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很快止住咳嗽。
5、协助宝宝咳嗽:宝宝清醒时如咳嗽,可把他抱起来,抚摸背部,轻轻拍打。入睡时咳个不停,可抬高上半身侧躺,用垫子或枕头垫在孩子的肩背部。让宝宝左右侧睡交替进行,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咳嗽的宝宝喂奶后不要马上躺下睡觉,防止因咳嗽而吐奶引起误吸。如已经误吸呛咳,应立即改头低位,拍背、鼓励其咳嗽,将吸入物咳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