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苏木30克,红花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芒硝15克,当归30克,葱须30克,桑枝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
主治: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加水2500毫升,煎汤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用3天。
方解: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形成的疾病。其发生于浅层静脉者,临床上称为浅静脉炎,中医学中的“恶脉”“赤脉”“黄鳅痈”“痃症”“青蛇毒”“青蛇便”“脉痹”等类似于本病。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曰:“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蚯蚓。”《医宗金鉴》谓:“此证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该病多因湿热互结、脉络瘀滞所致,以热重于湿为主。
临床表现为患处可触及索条状突起,形如蚯蚓,红肿疼痛。方中苏木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用于热毒疮痈,有解毒消肿、清热活血的功效,是为君药;以金银花、蒲公英清热消痈、解毒散结,为臣药。君药、臣药合用,清热解毒,血活则肿消,瘀去则痛止。佐以红花活血通络,芒硝散瘀消肿,当归补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散瘀,加上葱须辛散消肿,桑枝祛风利湿,更增强主药功效,利于消肿止痛。全方组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气活血之效。
验案举例
王某,男,28岁,1977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左下肢大腿内侧条索状、斑块状红赤硬结5月余。左下肢沿大隐静脉走向红赤压痛,可触及索条状硬结,上自髂窝,下至胫骨上端内侧。在膝盖上方内侧有约4cm×4cm大小两块红肿酸痛,膝下胫骨内侧有一约3cm×3cm肿块。苔黄,脉弦滑。诊断为左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为湿热蕴积、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中药内服方,配用浅静脉炎洗剂原方熏洗患处,内外并治,前后内服、外用中药各26剂,肿块基本消散,行走方便,只留有局部色素沉着。之后以健脾理气法巩固治疗,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名医介绍】赵尚华,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文: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周益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