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在璇玑穴上1寸,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作用】
意义: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廉泉穴。天突穴的功效:吸热生气,天突穴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作用。
【主治病症】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痦、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
天突穴主治咳嗽,哮喘,咯血,喉痹,失音,呕吐,呃逆,噎膈,瘿瘤等。
【穴位配伍】
配定喘穴、鱼际穴治哮喘、咳嗽。
配膻中穴、列缺穴治外感咳嗽。
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呃逆。
配廉泉穴、涌泉穴治暴喑。
配丰隆穴治梅核气。
配少商穴、天容穴治咽喉肿痛。
配气舍穴、合谷穴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配定喘穴、膻中穴、丰隆穴治支气管哮喘。
配天窗穴、合谷穴、人迎穴治声带炎。
配内关穴、印堂穴、足三里穴治神经性呕吐。
配膻中穴,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哮喘,胸痹。
配璇玑穴、风府穴、照海穴,有行气解表,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喉肿咽痛。
配灵道穴、阴谷穴、复溜穴、丰隆穴、然谷穴,有滋肾降火利咽的作用,主治咽痛久不愈,喑哑,入睡口干。
【穴位解析】天突为经穴名(Tiāntū)。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天突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天即天空,突即灶突,此穴位所在相当于气管上端,颇似肺气通天的灶突,故名天突。
【穴位意义】
天突穴。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以此得名。
玉户穴。玉:金之属也,肺性之气也。户:出入的通道也。玉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性水气。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户。
天瞿穴。天:头面天部也。瞿:古代的戟属兵器,既能横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内气血为向外的冲突之状。天矍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上冲头面的天部。理同天突名解。
阴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其势单力弱,穴外天部的阴维脉水湿因而汇入穴内,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特异性:阴维、任脉之会。
【研究进展】针刺食道癌患者天突穴,可使蠕动增强,内径增宽。
针刺甲亢患者天突穴,可使基础代谢降低,而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后基础代谢可增加。
电针实验性结核性家兔“天突”“内关”部位,发现针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计数、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增加。
针刺小白鼠“天突”部位,观察发现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吞噬指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强。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阴维、任脉之会。
《普济》: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即下针宜直横下,不得低手,即损五脏之气,伤人短寿。
《类经图翼》:治一切瘿瘤初起者,灸之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