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围产期高危妊娠监护的重点。笔者自1986 年以来,应用自拟“益母顺子汤”矫治胎位不正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32例均为门诊孕妇,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28岁。臀位23例,占71.9%;横位9例,占28.1%。均经妇检和B超确诊为胎位不正。孕期均在30周以上。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车前子、党参、白芍、白术各9克,益母草、苏梗各6克,当归8克,川芎、甘草各5克。
加减:偏于气血滞阻者,加枳壳8克;偏于脾虚湿阻者,加泽泻9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剂为1疗程、药后3天检查。以3个疗程为限。服药期间停用其他疗法。
【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
治愈:治疗3个疗程以内,胎位矫正者;无效:服药3个疗程,并经3次以上复查,胎位未矫正者。
2、治疗效果
本药服1个疗程以内,胎位矫正者19例,2个疗程矫正者8例,3个疗程矫正者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
【典型病例】朱××,女,31岁,初产妇。妊娠31周,经妇检和B超确诊为臀位妊娠而转中医治疗。
刻诊:面色无华,脘腹胀满,拘急疼痛,口干苦,不欲饮,腹壁紧张·胎位未固定,羊水中等量,足跗微肿。舌尖红,舌下系脉紫暗,苔薄白,脉细滑。
证属气血滞阻,水湿停留。治以调理气血,健脾利湿。拟益母顺子汤加枳壳8克。
患者服药3剂后,脘腹胀满、疼痛减轻,小便量增多,腹壁松弛,胎动次数增加。药后3天,经B超检查,胎儿已转为头位,以后足月顺产。
【讨论与体会】胎位不正属中医逆产、横生范畴。多因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日增,孕妇阴血相对不足,气血易失调和,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水湿肿满而发生胎位不正。《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气滞而胎不转动,水湿壅滞胞中可致难产,方中当归、白芍和血养血以补孕妇阴血不足;川芎、益母子、枳壳以行气活血而治气滞血阻;党参、白术、车前子健脾益气,利水除湿;配苏梗以理气宽中,安胎除胀。《本草纲目》载:“益母子能治难产,消水行血。”“车前子末酒服或水服2钱,可治妇人难产、横位不出、横位倒生”等。因此益母顺子汤有调理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根据临床观察,服药后孕妇胎动增加,尿量增多,促使胎位自然转动的机会。
4例无效者,经观察多因羊水过少、胎儿较大和妊娠8月以后,胎位已固定而效果不显。
提示:文章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切勿盲目套方。
文源:经典国医学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