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概述】手三里穴,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
【功能作用】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此穴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针刺此穴针感很强;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由于此穴通泻的作用强,具有清泻阳明经郁热、化痰散结的作用,可治疗面颊肿痛、齿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过调理大肠经气而具有清肠利腑的作用,可治疗腹胀、肠鸣、泄泻等肠腑气机紊乱之疾患。
【主治疾病】
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口腔炎。
4、其它: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穴位配伍】
齿痛:手三里、阳溪、悬颅。
喉痹:手三里、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阳谷。
妊娠水肿:手三里、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悬钟、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瘰疬:手三里、肘尖、肩髃、支沟、足三里。
【穴位治法】直刺0.8~1.2寸。
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记述,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二十穴 。
商阳 [经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井穴
二间 [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2-0.3寸。【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荥穴
三间[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输穴
合谷[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主治】:①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③痛经,经闭,滞产。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⑤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⑥疔疮,瘾疹,疥疮。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原穴
【附注】:别名虎口
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②手腕无力。【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偏历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主治】:①龋齿,耳聋,面瘫。②水肿,手背酸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络穴
温溜[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②面瘫,面肿。【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郄穴
下廉[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腹胀,腹痛。②肘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上廉[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②腹痛,肠鸣。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手三里[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
【主治】:①腹痛,腹泻。②上肢不遂。③止痛,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酸胀感。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曲池[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针刺方法】:直刺1.0-1.5寸。治瘰疬针尖平刺上透臂臑穴。
【主治】: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③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⑤腹痛吐泻。⑥癫狂。⑦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合穴
肘髎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针刺方法】:直枣0.5-1.0寸。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五里[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主治】:①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②瘰疬,肩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肩髃 [经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②瘰疬,风疹。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巨骨 [经穴]
【定位】: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天鼎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扶突[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禾髎[经穴]
【定位】: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迎香[经穴]
【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交会穴
大椎(督脉),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1 手三里针刺感受取穴:坐位或侧卧位,前臂外侧缘,肘横纹以下2寸距外上髁2.2寸,桡骨外侧缘处。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手远侧端。
2 手三里穴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等。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以及桡神经深支。
3 针刺手三里的作用主治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腰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
4 手三里常用配伍疗法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这是一个关于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0个(含子类)。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I。与手太阴肺经相为表里。五行属金。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著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分别向上夹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病候有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手阳明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经腧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五输穴井穴(金):商阳
荥穴(水):二间
输穴(木):三间
经穴(火):阳溪
合穴(土):曲池
交会穴交会穴表:●所属经 √交会经
经名
穴名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任脉
督脉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阳蹻脉
备注
承浆
√
√
●
√
水沟
√
√
●
秉风
√
√
√
●
角孙
√
●
√
地仓
√
●
√
臂臑
●
手阳明络之会
肩髃
●
√
巨骨
●
√
迎香
●
√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病证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 位
主? 治
商阳*
食指端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昏迷、热病
二
间
指
目昏,鼻衄.齿痛,口?
三间*
指
下齿痛、咽喉肿痛
合谷*
手背
头痛、鼻衄,耳聋、齿痛,口?、咽喉肿痛.
热病,多汗
阳溪*
腕
头痛、目赤、耳聋、齿痛
偏历
前臂
鼻衄、水肿,手臂酸痛
温溜
前臂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肠鸣,腹痛
下廉
前臂
肘臂痛,腹痛
上廉
前臂
上肢不遂,肠鸣,腹痛
手三里*
前臂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曲池*
肘
咽喉肿痛、上做不遂,热病、瘾疹、腹痛,
吐泻
手、肘部:头面,目、耳鼻,口,齿疾患和热病
肘髎
上臂
肘臂痛
手五里
上臂
肘臂痛
臂臑*
上臂
臂痛,目疾
肩髃
肩胛关节
肩臂痛,上肢不遂
巨骨
肩
肩臂痛
上臂,肩部:局部疾患为主
天鼎
颈
暴喑、咽喉肿痛
扶突
颈
暴喑、咽喉肿痛
颈部:咽喉疾患
口禾髎
面
鼻塞,鼻衄、口?
迎香*
面
鼻塞,鼻渊、鼻衄、口?
面部:鼻疾患
注:*为常用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