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达到治病目的。刺络为人类各种医疗方法中,具有最长久历史的一种,从砭石与九针之形成及《内经》之记载来看,刺络疗法在中国古代医术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灵枢。小针解篇》曾说“宛陈则除之”,意思就是说久病应以放血刺而除去。
《甲乙经》也说:“经脉者盛,竖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刺而泻之万全”,这说明了刺络的应用及重要。放血的范围,一般可指三大类,即经脉、络脉和孙络。络脉是小静脉,孙络是末梢毛细脉管,这些血管在没有病变时不甚显著。因为病变才会出现,形如小红虫状或成红丝状,或成白条状,隐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细小红点,漫散全身各处。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委中、尺泽、四肢外侧,更有发生在肩胛与腹壁的。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
1、肘窝部。
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膝腘部。
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
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内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下臂部。
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下腿部。
阳阴部位 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少阳部位 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炎、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太阳部位 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太阴部位 相当于阴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仑一带。
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内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
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7、脚背。
阳阴部位 解溪穴附近。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少阳部位 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
8、侧额部。
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
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9、舌下部。
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
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
其它常见刺络部位 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下面说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颔关节炎。
4、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颜面神经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主治:出黄水治肾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
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穴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穴(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加。
放血疗法虽然可以治疗一些病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那么,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叫做刺络法,使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
放血疗法适用的病症很广,例如发烧、嗓子疼、头疼等,放血疗法的效果更好。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来说,采用放血疗法的部位、方法以及针具也各不相同。
如果是手指上放血,一般采用三棱针刺一下,出少量血就可以;如果是在后背放血,还需要配合使用拔罐,叫做拔罐放血;如果是在带状疱疹起疱的地方放血,一般先采用梅花针扣刺,然后再拔罐放血,梅花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具,在针头上聚集着多支小三棱针,这样刺激的面积比较大。
放血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且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情绪波动以及自身情况等的不同,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急性病如心梗等诱发因素,所以有心脏病的患者使用放血疗法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后再进行。
有的血液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的情况,放血后不易止血,也不适合使用放血疗法。此外,本身气血不足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放血疗法,如产妇、孕妇、刚做完手术的人等。
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此法中医针灸的专业称呼为:“刺络拔罐”,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作用。排毒减轻身体内的寒毒、湿毒!减轻周身酸软疼痛的感觉,缓解感冒症状,对解决疼痛效果明显。去瘀血通经络,祝你健康。
放血疗法操作手法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
(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刺络疗法又叫放血疗法,是针刺治疗的一种,而针灸疗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刺疗法,一种是灸法,针刺包括普通针刺,火针,圆利针,锋钩针,三棱针,腹针,头针,鼻针,眼针,耳针等等,灸法包括化脓灸,间接灸,回旋灸,雀啄灸等
发热体内一般是由于感染到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在体内发生炎症反应。这个时候机体免疫力起作用和病原体做斗争,免疫系统发挥斗争机制。因为这个原理和中医所谓的刮痧应该是差不多的,尤其是扎手指的少商穴。
中医理论,放血疗法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人体的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退热作用。特别是对于自限性的疾病,病毒性感冒药物无法直接杀死病毒,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机体自身免疫力来清除病毒,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发烧也自然就消退了。
扩展资料:
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放血疗法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还有少量采用,如中医或藏医还存在采用放血疗法的情况。西医中,利用医蛭吸吮臃肿块附近的淤血,也还是一种常规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放血疗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