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达原饮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时间: 2023-11-02 09:28:34

达原饮为明·吴又可创立,载于《瘟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芩、甘草等组成,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的功效,是治疗湿热瘟疫初起、邪阻膜原的要方,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

达原饮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现代临床常用于恶性疟疾、病毒性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等,儿科临床常用于夏季热、感冒夹滞、小儿厌食症等。笔者将本方广泛应用于儿科以湿热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达原饮方义

吴又可认为,瘟疫是人体感受天地之间异常的邪气导致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种邪气从口鼻入侵,所侵犯的部位在伏膂,即半表半里。《内经·疟论》所谓“横连募原”者也。

疫邪从口鼻而入,阻遏营卫运行,故见畏寒高热;温疫热毒内侵入里,客于膜原,引起水液失调,秽浊之邪阻遏于中,故见胸闷呕恶、苔白厚如积粉等一派秽浊之候;湿遏热伏,故烦躁、头痛。此时邪不在表,不可误用汗法;热中有湿,故不能单纯清热,又忌片面燥湿。唯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

由此可见,湿热交杂是达原饮的重要病理因素,是方证的重要病理基础。方中槟榔苦辛温,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厚朴苦辛温,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同时,三药共性温热,湿得温而化,辛能开能行,以宣湿;苦能燥湿,降以利湿;辛开苦降,舒畅气机,以化中焦之湿。故使秽湿浊气得以消散,湿消则阳气不受湿遏,热自除矣。

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上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饮,非拔病之药也。

二、验案举隅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梅某,男,8岁,2019年6月22日初诊。主诉:发热5天。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T38.5℃,伴咳嗽,乏力,纳差,平素喜荤少素,小便调,大便质黏臭秽,每日一行,精神可,舌红、苔白浊腻,脉浮数。查体:咽稍红,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WBC6.68×10/L,N69.2%,L25.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0.5mg/L。肺炎支原体抗体1:40。

西医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感冒,证属湿遏热伏、营卫不和。

治以清热化湿、调和营卫,予达原饮加减。处方:槟榔9克,厚朴9克,草果6克,黄芩9克,甘草9克,柴胡12克,半夏9克,陈皮6克,枳壳9克,蚕沙10克,竹茹9克,连翘12克,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2019年6月25日二诊:热退,一诊方去柴胡、陈皮、枳壳、蚕沙、竹茹、连翘,黄芩减为6克,甘草减为3克,加知母9克,炒白芍6克,茯苓10克,橘红6克,5剂,用法同上。痊愈告终。

【按语】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大部分为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的“感冒”范畴。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则肺脏娇嫩,卫外御邪功能较差,加之寒温不知自调,最易被外邪所伤,导致各种肺系疾病,且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阳化热;二则脾常不足,且小儿饮食不知自调、自控,加之家长对孩子的喂养过于追求高蛋白、高营养,导致小儿脾胃运化失健,乳食停积,郁而化湿酿热,加上感受外邪,临床常出现高热不退,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秽浊,舌苔厚腻等感冒夹滞症状。

本案患儿病发于初夏之际,湿热交蒸,侵袭人体,直趋中道,内归膜原。湿热郁伏膜原,阻碍营卫运行,加之患儿平素喜荤少素,食积内停,郁而化湿酿热,故见发热畏寒、乏力、舌红、苔白浊腻,为湿遏热伏之象,柴胡、连翘为治疗外感发热之佳品,故予达原饮去白芍、知母,加柴胡、连翘清热解毒、避秽宣透,半夏、陈皮、蚕沙、竹茹健脾祛湿化浊,共奏退热之效。

二诊时患儿热退,故去柴胡、蚕沙、竹茹、连翘等清热之药,减黄芩、甘草用量,加知母、炒白芍以滋阴和血;因咳嗽有痰,加橘红、茯苓组成二陈汤,以开达膜原、燥湿化痰、健脾理气和中。邪伏膜原是湿温病邪致病特有的证候,膜原向外与卫表肌腠相通,向内与五脏六腑相近,是三焦的关键和门户,实际上是一身的半表半里。

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陈某,女,4岁,2019年5月18日初诊。主诉:咳嗽10余天。患儿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气喘,血常规:WBC5.6×10^9/L,N50.2%,L45.4%,hs-CRP6mg/L。肺炎支原体抗体1:1280。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炎。予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对症治疗。

刻诊:咳剧,痰黄稠,质黏不易咳出,纳欠佳,平素喜食水果,喜荤少素,寐安,二便可,舌淡、苔白腻,脉浮滑。查体:面色欠华,心(-),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

西医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中医诊断:咳嗽,证属湿热痰浊郁伏肺络。

治以清热化湿、祛痰止咳,予达原饮加味。处方:槟榔9克,厚朴9克,草果6克,白芍6克,知母9克,黄芩6克,甘草3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2019年5月24日二诊:咳嗽好转,痰易咳出,质黄稠,伴流清涕。一诊方去干姜、细辛、五味子,加半夏5克,茯苓6克,陈皮4克,桃仁5克,川芎5克,葛根10克,3剂,用法同上。痊愈告终。

【按语】小儿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过食瓜果生冷及肥甘厚味,导致脾阳受损,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邪内停中焦,脾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

本案患儿病程已有半月之久,湿邪久郁化热,故辨证为湿热痰浊郁伏肺络。患儿虽非温病之湿热,但症状特征与湿热邪伏膜原一致,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故予达原饮疏利透达肺络之湿热痰浊,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加强温化痰饮之效。

二诊时患儿咳嗽好转,痰易咳出,效不更方,一诊方去干姜、细辛、五味子,加二陈汤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因咳嗽日久,久咳肺络瘀阻,故加桃仁、川芎以行气活血;流清涕,故加葛根以解表。

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林某,女,4岁,2019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腹痛3个月余。患儿3个月余前出现腹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3~5min,时作时止,以进食中和进食后为主,腹痛不剧,可自行缓解,平素喜肉食及乳制品,口秽,大便偏干,每日一行,小便无殊,夜寐尚安,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查体:面色欠华,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未及包块及反跳痛。

西医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腹痛,证属湿热痰食瘀阻肠络。

治以消食化滞、清热化湿、理气止痛,予达原饮加减。处方:槟榔8克,厚朴9克,草果6克,白芍6克,知母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柴胡6克,枳壳6克,延胡索5克,浙贝母9克,炒谷芽9克,炒稻芽9克,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019年7月2日二诊:腹痛明显好转,无口秽,舌淡、苔薄腻,脉滑,一诊方去炒谷芽、炒稻芽,7剂,用法同上。痊愈告终。

【按语】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小儿,尤以7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冬季及春季高发。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具有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症状突出、体征模糊等特点,西医学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情志刺激等均会导致气滞于脾胃肠腑,脾失健运,六腑不通则腹痛。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经脉未盛,御邪抗邪能力不足,易为各种病邪所扰,兼夹饮食积滞,使肺失清肃,脾失健运,而使痰、热、食、湿互结,瘀阻肠道,中焦气机室塞,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本案患儿平素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脾失健运,饮食内积,郁而化湿化热,瘀阻肠道,六腑不通则痛。故予达原饮透达肠络之湿热痰食,辅以四逆散调和肝脾、透邪解郁,加延胡索行气止痛,浙贝母清热散结,诸药共奏祛湿清热、开达膜原、疏肝理脾、行气止痛之功。

二诊时患儿舌苔转淡,内积已除,故去炒谷芽、炒稻芽。药证相符,故疗效满意。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本文摘自《中医儿科杂志》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