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到底有什么作用
1、疏通经络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而针灸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也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2、调和阴阳
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根据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针灸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灸;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法宜轻。
2、孕妇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灸。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尤其是对腹壁薄的年轻女性。
8、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9、对于实热、阴虚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宜用灸法治疗,因为艾灸疗法助阳、温热,会加重病情。
10、高血压处于剧烈波动期时,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宜慎针。
针灸在哪些情况下应禁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径》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5 、严重心脏病慎灸。
6 、局部红肿热痛慎灸。
7、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8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9、化妆、喷香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患者化妆、喷香水容易影响医生准确判断、辨证论治。
10、针灸前建议去一次厕所,避免针灸后留针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11、热势炽盛,大汗不止,脉象混乱,脉证不符等病情危重的患者,针刺必须慎重。
12、骨关节急性感染、结核、恶住肿瘤患者忌用针灸。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中医针灸不仅有严格的适应症,还有严格的禁忌情况。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那么,针灸最适用于那些疾病?哪些疾病用针灸治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针灸疗法又是否有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针灸适宜治何病?
于涛博士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官方统计,大约有43种疾病是最适宜的,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有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面瘫,中风后遗症,扭伤,视疲劳、慢性结膜炎、鼻炎、慢性咽喉炎、胃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他还举例说,像急性胃痛、咽喉肿痛的患者,往往一针扎下去,病人症状即可缓解,疼痛感消失大半,肿胀也迅速缓解,针灸治疗?立竿见影?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另外,用?天灸?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病症特点着手治疗,中医和西医在病症的叫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医称胃炎或溃疡引起的疼痛称?胃脘痛?、网球肘称?肘劳?、肩关节炎称?肩痹?等。于涛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对应的脏腑或经络的气血不通,只要把脏腑和经络的气血疏通,就能基本达到治疗目的。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和调和气血,所以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急性胃痛、痛经、扭伤等疾患。对于癌症引起的疼痛针灸也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针灸治疗痛症与中药和西医治疗相比有何不同?于涛博士表示,中药治疗时效性相对较长,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虽也可达到很好效果,但起效没有针灸来的迅速。西医的止痛主要是通过各类镇痛药物来治疗,如常用的神经阻断,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针灸科的治疗则主要通过整体调理、疏通经络的作用,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针灸有何副作用?
小小针灸,发挥着无比巨大的功效,但也有人对针灸望而却步,扎针会不会出血?会不会感染?他们对针灸就是没有安全感,其实,他们是担心针灸有没有副作用呢!于涛博士指出,?这些人是多虑了,针灸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目前来看唯一不好的就是有少许痛感,小孩的依从性比较差些,难以耐受,还有孕妇某些部位亦不能扎针,其他人一般是没问题的。?
同时,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依从性差或不能配合治疗的小孩,针灸时仅需在身上扎几针后不留针即可。而对于孕妇而言,虽能做针灸治疗但要注意方法,应避开腹部、腰骶部、下肢的部分穴位,以免造成堕胎等副作用。除了禁忌的穴位,使用其他相关联的穴位来治疗头痛、颈椎病、面瘫等疾病均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针灸有何注意事项?
很多人不了解针灸,在第一次治疗时难免过于紧张,容易出现晕针的场面。于涛博士说:?针灸治疗还是会有些痛的,如果是空腹、紧张、过于疲劳、身体状态不好时,很容易出现?晕针?现象。?所谓的?晕针?,指的是扎针后脸色变白、出冷汗,甚至头晕、头昏、眼前发黑、血压下降等现象。处理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于涛博士表示,立即将针拔出,让病人平躺,并饲以温开水很快就可缓解。
另外,妇女经期不建议在腹部扎针,但如果是治疗月经病,则医生有时还会特意选择经期来治疗,这是因为排经的时候是引邪外出的良好时机,通过针灸可以把体内的寒气、痰、淤血等邪气通过月经排出体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治疗痛经也需注意,最佳针灸治疗期为月经前一周至月经结束,无论是宫寒或有淤血的患者,经过针灸都可达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什么时候可以冲凉?冲凉会影响针口吗??很多患者扎针后都会咨询医生上述的问题。于涛博士回答说,?其实,扎针后1-2小时后就可冲凉,因为针口非常小影响不大;若是拔罐,则3-4小时后再冲凉;若是灸法,则建议稍微缓和之后再洗热水澡,对治疗不会有影响。?于涛博士提醒,无论是针还是灸,治疗时间和药物敷贴时间,均应遵医嘱执行,以免时间过长引起皮损。
所以,当你不慎患病又想快速缓解症状时,不妨到中医院针灸科尝试针灸疗法,该治疗目前按所用的针法和用针数量来收费,可医保报销,属于?治疗费?范畴。多数病症在门诊治疗即可,但以下几种病人需要住院,如行动不方便、不能自理的病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
一、呼吸系统疾病
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女人针灸的禁忌
女人针灸的禁忌,在现实生活中,针灸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医疗法了,很多朋友都对针灸非常感兴趣,但针灸却也是有着一定的注意事项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女人针灸的禁忌。
女人针灸的禁忌11、饥饿、严重疲劳、剧烈劳动以后、过度紧张的患者,先不要针灸,容易出现晕针的症状。
2、孕妇慎用针灸,像她的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其他活血化瘀的穴位要禁止针刺。
3、婴幼儿囟门未闭者,头部一些穴位要禁针。第四、特殊的部位神阙,也就是肚脐禁针。
4、皮肤有疤痕、溃烂的地方,我们要禁针。
5、重要脏器的外表以及大血管的周围要禁针,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要禁针。
需要针灸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针灸,或者进行化脓灸,因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都比较偏高,一旦出现伤口感染。不容易愈合。在此期间如果不注重意饮食调节。或者严格饮食控制,容易造成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消毒,应该更加严格。
二、凝血障碍人群。这类人群凝血时间比较长,就会导致针眼流血不止。所以这样的人群,不适合针灸治疗。
三、怀孕的女性。怀孕期间,女性虽然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但是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度。有穴位的问题一定要了解。对穴位一定要有所了解,不然很可能会造成早产或流产。
四、局部有感染的地方,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女人针灸的禁忌2 针灸的十个禁忌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目前没有十个禁忌这个说法,但确实有需要禁忌的事项,主要包括体位禁忌、部位禁忌、疾病禁忌等。针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而灸法是用灸柱或灸草在穴位上进行熏灼,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
一、针法:
1、体位禁忌:对于第一次进行针刺,精神紧张、畏惧的患者,针刺时可能出现晕针的情况,应保持卧位针刺,而不要坐位针刺;
2、部位禁忌:在女性月经期间,尤其是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腰骶部、会阴部应避免针刺。另外,在怀孕期间,像颌骨、太冲这些刺激比较强的穴位也不要针刺,以免对胎儿不利,严重时可能引起孕妇流产。
对于囟门未闭的婴幼儿,也不能针刺这些刺激穴位,而且进行针刺时一般不留针,因为婴幼儿会乱动,留针有可能出现危险,比如折针或者刺激到重要脏器。因为肚脐不容易消毒,所以针刺肚脐有一定的危险,最好不要针刺,有些特殊的重要脏器,比如胸部、腹部以及后脑部、后脑和颈部的交界处,也不能随意针刺,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3、疾病禁忌:当皮肤有溃烂、溃疡、瘢痕时,不能针刺。如果是有严重糖尿病或者肿瘤的患者,也不要针刺,因为其免疫力较低,而针刺容易引起感染。另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尽量避免针刺,因为扎针后流血不容易止住;
4、其他:对于过饥、过饱、严重疲劳、睡眠不足、剧烈运动以后的患者,不建议进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的情况。
二、灸法禁忌:
1、部位禁忌:患者的颜面部不可直接采用灸法,以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灸法,以免出现溃烂,不易愈合。另外,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均不宜用灸法,以免引起流产。人体重要部位,比如心脏、大动脉等处也不宜进行灸法,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
2、疾病禁忌:对于患有传染病,处于高热、昏迷、抽搐的患者,也应尽量避免灸法,因为患者此时体质虚弱,进行灸法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进行针刺后应注意不要立刻洗澡,以免发生感染。如果是眼周的`穴位针刺,应观察是否有出血,出血量少时可以进行冷敷。灸法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体位即可,如果是在冬季进行,应注意保暖。如果进行针灸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保持卧床休息来缓解不适症状。
女人针灸的禁忌3 针灸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
1、禁刺部位
针灸虽然不会引起患者太明显的疼痛感,但是针刺部位不当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危险。很多重要脏器部位是禁止针刺的,如心脏的虚里处、肺尖处、大血管所经过的部位都是禁止针刺的。针刺心脏部位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感,甚至引起休克。针刺肺尖部位容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针刺大血管部位容易导致出血不止。还有妇女处于妊娠期的时候,下腹部以及腰骶部是禁止针刺的。
2、禁灸病症
很多患者患有发热等疾病的时候,由于体内本身就比较热,这时候更不能采用艾灸的疗法,因为艾条表面温度比较高,会引起患者烦燥不适。还有一些感冒的患者,由于阴虚,会导致体内热象比较严重,这时候也禁止采用艾灸疗法。还有抽搐、癫痫、极度衰弱的患者也不适合艾灸。
针灸要注意什么?
1、注意晕针的处理
有一些患者在初次选择针灸的治疗方法时,会出现晕针的现象。出现晕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焦虑、紧张或者是行针的时候手法不恰当,会导致患者不适应而出现晕针。这时候要及时停止针刺以及行针,迅速起针,让患者平卧,做深呼吸以调节这一症状。
2、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给病人做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患者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距离太近引起患者有灼热感而烫伤皮肤。在艾灸的时候也要远离一些易燃物。远离患者的衣物以及床单,施灸完毕要及时熄灭艾条,防止引发火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