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咳嗽大军又来了。这个病估计朋友们都不陌生,很多人可能都有过亲身体验。而郝先生这一体验就体验了20余年,他的咳嗽总是不断根,反复发作,秋冬季节或一受凉后加重。这一次又是受凉发作了,服用消炎药、止咳药等都没有效。
也是经人介绍来找张教授,用中药采取治标+扶正固本的方法,把咳嗽给制服了。
间断咳嗽20年,一受凉就加重
郝先生这次受凉咳嗽,痰很多,而且都是稀白的,还有泡沫。咽部发痒,一痒就咳嗽,一咳嗽地厉害就会恶心干呕。
具体医案记录如下:
【临床医案】
郝某某,男,63岁,2019年12月19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咳嗽20余年,加重月余。
病史:二十年来间断性反复咳嗽,以秋冬季节或受凉后加重。本次于11月上旬受凉后加重,服用消炎药、止咳药等未见效。
刻下:咳嗽咳痰,痰多稀白有泡沫,伴咽部发痒,咳甚引发恶心干呕。无胸闷气短,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溏薄日行2~3次。
查:肺部CT(—),面色萎黄舌质暗红,苔厚腻,脉细。
这个诊断是很明确的,患者以间断性咳嗽20余年,加重月余就诊,所以诊断为“咳嗽”。下面要注意搞清楚这是什么性质的咳嗽。
张教授对跟诊的学生说:“治疗咳嗽首先要弄清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他的病史长达20年,应当属内伤咳嗽;而这次是感受寒凉后加重,所以不能忽视外感二字。 ”
咳痰稀白有泡沫,这是有寒邪在作祟,中医专业术语叫“寒饮”。病是寒性的,你再用寒凉属性的消炎药,等于是用冰块去暖冰水,效果会好吗?而且患者脾胃也不好,一咳嗽地厉害就会受影响,出现恶心干呕的症状。平时大便溏薄,每天拉肚子2~3次,这也是脾虚的表现。因为脾虚水液得不到正常的运化,反而为痰饮的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
这些痰饮生成后,一时间排不出人体,总得给自己找个落脚地吧?肺很多枝枝桠桠,为它们藏匿其中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所以它们就近跑到肺部占山为王。因此,古人总结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病根在脾虚生痰、痰湿蕴肺,现在又有个寒邪在捣蛋,所以光用止咳药是止不住这种咳嗽的。该怎么办?张教授开方如下:
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 苍术20克,厚朴10克,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炙麻黄6克,细辛3克,干姜6克,党参12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炙甘草6克,14付,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再来复诊时,郝先生说咳嗽基本缓解,已经很少有痰了。
这个方大家看出门道在哪里了吗?这是由二陈汤、平胃散、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化裁而来的,都是便宜又常见的药,而且非常好用。
四方联用,标本兼治直捣黄龙
首先,张教授派出千古治痰基础方二陈汤来标本兼治。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这4个药组合在一起,燥湿化痰力量杠杠的,能迅速祛除已经形成的痰;更妙的是它们还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从源头上杜绝痰饮产生。
脾这个脏器喜欢干爽,最讨厌湿乎乎地了,痰饮清稀又是寒湿属性的,你必须投其所好,顺应它“喜燥恶湿”的脾气。
怎么做呢?你看潮乎乎的天空,太阳一出来就“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了。所以我们也要给脾安排一个太阳,让湿气都散开。
这里,张教授把这个光荣又艰巨任务交给了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它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业务能力一流。它和二陈汤联手,燥湿化痰的力量就更强大了。
脾虚的人消化能力一般都不太好,郝先生已经63岁了,老年人脾虚吃下去的食物容易不消化,反而变生痰湿为患。所以张教授又专门选了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炒莱菔子)来温肺化痰、降气消食,再次给痰饮的生成加了一道锁。
最后,面对内有寒饮、外感风寒的局面,张教授派了最擅长处理这类问题的小青龙汤,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应用最适合的药物。
先用辛温散寒的炙麻黄,干净利落地解决在体表的寒邪。它还能开宣肺气,正好与五味子敛肺止咳相对应,一宣一敛,有利于肺气的开合。再派方中的三剑客,细辛、干姜、半夏来温肺化饮。
以上四方联合应用直捣黄龙,解决外寒来犯,痰湿蕴于肺脾的问题。最后,再派一些后援军做好收尾工作。党参健脾益气,补骨脂温脾阳止泻,山萸肉收敛固涩、温中逐寒,这是治本的用药方法。
如何杜绝痰饮再泛滥?
2020年1月2日郝先生来复诊,咳嗽基本缓解,痰减少非常多。目前大便溏薄,日行2~3次。舌暗红苔腻,脉细。 张教授说病标基本清除了,后续治疗要重视培土生金,以杜绝痰饮复生。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因为厨房阴暗潮湿导致东西总是发霉,你想要彻底根治,就必须打扫好卫生,开窗通风,让阳光进来,防止霉菌再生。张教授选了六君子汤、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加减,来帮助增加身体的正能量,打赢这场攻坚战。患者服用后咳嗽基本痊愈了,这就是“培土生金”法的强大力量。
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于金,而土生金。大家想一想金子从哪里来的,不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吗?所以说土能生金,你想要金子,就得把土照顾好。专业说法就是健脾培本,通过健脾气来补肺气,脾不虚了肺也好了。同时采用燥湿、温肺、化痰的药物兼顾其标。
具体方药:党参12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苍术2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防风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炙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炙甘草6克,7付,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张教授强调,治疗这类咳嗽日久的患者,开好“有药处方”的同时,还一定要开好“无药处方”,不厌其烦地嘱咐患者:
第一:要避免受寒受凉。
第二:不能吃太油腻、太甜腻的食物,因为这些最能助湿生痰了,应当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清淡饮食。
第三:平时要坚持运动健身,这种增强体质的方法,既省钱又有效。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用方,还需中医辩证而治,请勿随意套方使用。
小儿肺热咳嗽用中药也要慎重
小儿体质属阳性体质,易内生热,俗称上火。上火咳嗽就是中医讲的肺热咳嗽。很多家长都有经历过,孩子刚上幼儿园、吃多了伤食、感冒等都会形成肺热,口臭、口干、口渴,脸蛋、嘴唇、舌尖红,晨起有眼屎等,有经验的家长基本就能看出是孩子上火了,随后多会伴有长期咳喘等症状。
小儿肺热咳嗽用中药也要慎重
这样的咳嗽是比较常见的在治疗孩子采用西医治疗多会出现反复咳嗽,迁延不愈的现象,有中医健康知识的家长一般会购买中药治疗,效果较好。中医辨证治疗标本兼治,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的同时注重清热、解毒,消除疾病的根本病原,同时化痰、止咳,治疗表征。我们都知道中医配方针对不同病情设计组方,系统治疗疾患。但是每一个产品的组方也不是尽善尽美。
第一: 儿童用的中药组方在适用性上也有较大差别。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组方较多,清肺热的中药有药性大寒的石膏等成分,大寒伤胃,所以清热解毒的药物多数不适合孩子长期服用。在祖国千年经典古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双黄连+板蓝根基础上研制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有效治疗肺热咳喘。同时针对儿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驱邪易伤正"的特点,以"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清热解毒,宣肺解表,同时配伍麦冬、知母滋阴润肺,实现扶正驱邪的目的。另外,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大胆而巧妙的重用"石膏反佐麻黄"的中医理论,石膏为清气分热之重剂,与麻黄配伍既可遏制其温散之性,又能协同加强宣肺泄热之效。甘草--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极大保证了小儿用药安全。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下通,肺热自降。黄芩上行泻肺火,下行泻大肠下焦之火;麦冬对肺燥干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效果明显,二药合用,驱逐毒秽,通腑泄肺逐瘀。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科临牀应用较广泛,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家长放心购买。同时清肺热、抗病毒、化痰、止咳、消炎、退热。系统治疗肺热感冒、肺热咳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防治甲流等恶性流感等病症。是家庭常备的小儿及儿童专用药品。
第二: 大人服用的中药很多是不适合孩子服用的。有家长图方便,把自己服用的"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给孩子吃,实际上并不妥当。因这些成药是根据成人特点配制的,对小孩来讲,有些成分 *** 性较大,不少孩子吃了以后会出现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胃镜检查常常发现有"急性胃炎"。
因此,吃药应根据小孩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度身定制,不能想当然地移花接木,把大人的药给孩子吃。
你好,慢阻肺是功能性病症,不是病理性疾病,因此,无论中医药、西医药,没有可以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尘肺病等)的特效药物产品,只有缓解症状的药物。
慢阻肺不但可以直接导致呼吸衰竭,而且其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尽快控制病情继续发展与治愈。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按照以下治疗方案,即可达到临床治愈:
1、坚持三甲医保医院教授级主任医师系统药物治疗,如无活检检验出病菌,禁用抗生素。按时复诊。不对症使用抗生素会直接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快速低下,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
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止喘的喷剂,以备紧急时使用。
2、使用国家专利、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产品: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解决呼吸系统代谢功能、提高血液含氧量、康复免疫系统生物平衡功能。
疗效承诺:确保疗效,20天内如无显效(率)产品召回。
按照上述方法,可在10天到60天左右时间基本充分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巩固2到4个季节后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目的。
仅供参考
孙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