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蟾赊皮而施灸的一种灸法。首载于明代的《类经图翼》:“用癞虾蟆一,破去肠,覆病上,外以艾照痛大小为炷,于虾蟆皮上当疡灸七壮或十四壮,以热气透内方住,亦从后发者先灸,至初发者而至。若虾蟆皮焦,须移易灸之。”治疗癡痂。
【灸前准备】大艾炷,活蟾蛉一只(破腹去肠或剥取皮),银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法】取略大于病灶范围的蟾赊皮一块,将其内面平铺于患部,上置艾炷,用线香火点燃施灸,施灸过程中,当蟾赊皮呈现干裂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润之,以避免烫伤。每次灸7~14壮,以灸至自觉热气内透为度,每日1次。
【适应证】本法适用于治疗癡痛(淋巴结核)、疳肿、痈疽、疔疮(初起或溃后久不收口)、乳腺炎、痔疮、皮肤感 染等证。
【注意事项】
1、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2、蟾酥皮很薄,施灸时应该密切观察,当蟾蛛皮呈现干裂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润之,以避免烫伤。
3、蟾赊皮的大小应大于病灶范围。
4、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 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5、灸后宜暂避风吹,或以干毛巾覆之轻揉,使其汗孔闭合,以利恢复。
6、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和蟾酥皮蒸气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如日蟾毒它灵、蟾毒灵、蟾毒它灵、去乙酰蟾毒它灵、3-蟾毒辛二醇酯等14种成分;梭基或醛基的笛体化合物,如沙蟾毒素、蟾毒它酮、嚏根草忒元、3-沙蟾毒精辛二酸酯等日引噪类化合物,如蟾酥碱以及笛醇类成分,如蟾赊季铉、蟾赊色胺等。《类经 图翼》:“活癞蛤蟆一只,剖去肠杂,将其躯壳覆于縻痛上,上置大艾炷灸之。”指用癞蛤蟆躯壳作垫隔物施灸的方法。该灸法可用于治疗疲疡、疳肿、痈疽 疔疮、乳腺炎、痔疮、皮肤感染等证。隔蟾灸,又称隔蟾蜂皮灸。
此灸法原为民间验方,主要用于治疗癡疡。首载于明-《类经图翼》“用癞虾蟆一个,破去肠,覆痛上,外以真嶄艾照病大小为炷,于虾蟆皮上当病灸七壮或十四壮,以热气透内方住,亦从后发者先灸,至初发者而至。若虾蟆皮焦,须移易灸之。”该灸法现代临床亦有应用。
【按语】蟾酥别名蛤蟆浆、蛤蟆酥、蟾酥眉脂。蟾酥记载首见于《药性论》,名蟾酥眉脂,《日华子本草》名蟾酥眉酥,至《本草衍义》方名蟾酥。蟾酥性味甘辛、温,有毒,古代多作解毒消肿,止痛药用。《本草纲目》:“蟾酥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蟾酥中具有醍键的螢体化合物,如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蟾毒它灵宁、去乙酰华蟾毒精醇、及华蟾毒它灵等13种,其中脂蟾毒配基则是含量较多的主要活性成分,脂蟾毒配基及其衍生物可能同蟾酥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提示:以上操作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施灸,谨防灼伤皮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