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作者巧思,选之疗面瘫亦多获良效。
案例1:本村年过六旬的老农张某,突发面瘫,口眼喎斜相当严重,说话跑风,喝水漏水,向承岐讨取治病的偏方。他见老人面如此严重,告之说只用偏方恐怕无济于事,得用常规药物治疗。老人家境困难,不愿吃药,他就说:“我为您针灸吧”。老人之前几乎没有患过病,看见针就害怕。着急地说:“孩子,你千万别扎,我怕!”承岐就想,老人怕针,又经济困难,有什么办法能让老人不花钱、少挨痛而病好呢?
考虑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从此通向足阳明胃经,阳明主面;同时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这就是说,冲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也就是说,足太阴脾和冲脉这两条经脉都与颜面神经有直接关系,以之治疗颜面神经的疾患,是不是可行呢?
承岐安慰老人说:“我只给您扎一针,如果有效,明天咱接着来。如果无效,我明天就不给您扎了”。老人胆怯地说:“咱可说好了,就这一针”。承岐就用一寸毫针在老人的健侧公孙穴扎了一针,得气后让老人做张口、睁眼闭眼的动作,自己则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反复捻转针柄,一直操作半个钟头。第二天老人高兴地告诉他:口眼基本不喎了,主动要求再给他扎一次。
案例2:2003年10月,家住灵寿的季某来找承岐,说他2个月前左侧上下牙剧痛,找医生吃了好多消炎止痛药都不管用,左侧脸频肿得像个馒头。后来就口眼喎斜了,说话跑风,喝水漏水。在当地多次找医生扎针、吃药、割治无济于事,后经人介绍来找承岐针灸治疗。
患者年近六旬,口眼向右侧明显喎斜,左眼不能闭合,自述喝水时左侧口角漏水,心情郁闷,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象微弱。承岐原意以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相结合进行针灸治疗,但转念一想,患者的病程这么久了,又找人割治、针灸多次了,用常规扎法肯定无效,遂决定扎公孙穴一试,同时公孙穴又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针刺后还可能增进食欲。就取患者右侧公孙穴,进针得气后让其反复做张口闭眼动作,他则用补益的方法反复转针,持续5分钟后休息5分钟,连续3次为一个回合,第二天再进行下一次治疗。针刺3次后,患者口眼喎斜明显减轻,食欲增强,心情好转,再连续针刺3次,诸症悉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