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流传着“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的说法,体现了临床经验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针对不同的人中医处方中药物的最佳剂量是不同的。为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必须通过反复摸索、观察和验证。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现代的中药因种植、炮制等问题,有效含量大打折扣,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疗效无法体现,所以在治疗慢性肺系疾病时,多重用生麻黄,即使是幼儿,生麻黄用量常规都在10~30克,借其辛温之性达到宣肺发表平喘的功效,确有明显的疗效。
火神派传人李可老师在附子的用量上表现了艺高人胆大的气概,附子用量一般都在100克以上,尤其对危急重症患者具有救危缓急的奇效。
一、川芎倍量治疗偏头痛,收佳效
还记得著名中医学家何绍奇老师曾谈到在治疗偏头痛时,无意中发现川芎倍量而收到佳效的故事,感慨万千,这就是偶然中确实蕴含了必然,正所谓古人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阵发性反复性发作为特点,或左或右或两侧同时发病,以女性患者为多。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头部两侧属于少阳经脉循行之处,为肝胆所主。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而用阳;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属甲木,禀春生之气,共主调节周身之气。若肝胆之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脉瘀滞,则少阳经气不利而导致偏头痛。
川芎为血中气药,气味辛温,善行血中瘀滞,疏通经隧。如《神农本草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痉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王好古又云:“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一般常用量为10~15克。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在治疗偏头痛时,常以辨证为基础,加川芎并重用,依据何绍奇老师的经验,一般从30克开始,逐步增加至45~60克,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验案
现将临床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验案一】高某,女,41岁,经商,已婚,2009年4月11日初诊。
偏头痛病史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时明显加重,或左或右,尤其是遇寒冷更甚。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多种西药不愈。近期偏头痛发作明显,以右侧为甚,舌暗苔薄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头痛,属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祛瘀。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物汤加味。
药用:麻黄6克,附片6克,细辛3克,皂角6克,川芎3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桃仁6克,川楝子15克,延胡索25克,法半夏10克。水煎服,日1剂,共7剂。
二诊:药后头痛已愈,近日天气变化未见发作,余情可。守上方,水煎服,隔日1剂,1日1次,共7剂。以善后调理。
按语:本例偏头痛具有遇天气变化之时则作,寒冷加重的特点,说明患者既有素体阳气不足,又有卫阳虚弱。因为病程长久,根据中医“久病则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的理论,该证属于中医的本虚标实证,本虚表现为肾阳虚弱,标实表现为寒凝血瘀,所以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取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其中川芎重用加强辛温走窜通络的作用。
【验案二】李某,女,51岁,干部,已婚,2009年5月21日初诊。
左侧后头部疼痛固定伴胀麻感,按之得舒1年有余,近日因久居空调房中着凉而症状加重,伴畏寒,神疲无力,面色黧黑,舌红衬紫,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中医诊断:头痛,属血瘀络阻证。
治法:祛瘀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川芎45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豨莶草30克,炙甘草4克,黄芪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15克,桔梗6克,枳壳10克,葛根30克,大枣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精神转佳,面色黧黑稍减,舌红衬紫,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守上方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精神佳,舌边瘀点消失,舌红衬紫,苔薄,脉细涩。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改用血府逐瘀口服液,1日2次,1次10毫升。以做巩固。
按语:本例头痛偏于后部,与足太阳经循行部位有关,所以在活血祛瘀取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既宣通太阳经脉,又起引经报使之作用。同时重用川芎加强辛温走窜通络、攻逐瘀滞的作用。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
中医治疗偏头痛以内服中药疗法为主,在生活中好多患者长期受到偏头痛的困扰,使患者无法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资料,希望你会喜欢。
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1、丹参息痛方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平肝;尤其适用于高原地区偏头痛。
处方: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刺蒺藜、菊花、秦艽;每日1剂,水煎服。
2、天麻头痛散
功效:活血化瘀,驱风镇痛;适于各型偏头痛。
处方: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生地、茯苓、白芍、蔓荆子;每日1剂,水煎服。
3、疏肝止痛方
功效: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偏头痛。
处方:柴胡、赤白芍、香附、桔叶、炒枳壳、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效: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偏头痛。
处方:半夏、陈皮、枳实、竹茹、桔梗、茯苓;每日1剂,水煎服。
5、当归化瘀方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偏头痛。
处方:当归、丹皮、红花、生地、桔梗、川芎,每日1剂,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效: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偏头痛。
处方:龙胆草、柴胡、生地、丹皮、赤芍、白芍、枳壳;每日1剂,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效: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偏头痛。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茯苓、菊花;每日1剂,水煎服。
8、散寒止痛方
功效: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偏头痛。
处方:吴茱萸、党参、半夏、茯苓、肉桂、旋覆花,每日1剂,水煎服。
9、祛风止痛方
功效: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偏头痛。
处方:半夏、茯苓、钩藤、白芍、胆星、陈皮,每日1剂,水煎服。
10、桂枝调和方
功效: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偏头痛。
处方:桂枝、白芎、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每日1剂,水煎服。
偏头痛的食疗方
(1)芹菜根煮鸡蛋:取芹菜根250克,洗净切碎,与鸡蛋2枚加水煮至蛋熟。每日早晚各1次,食蛋饮汤。适用于肝阳上亢、时作时止、经久不愈之头痛者。
(2)荷叶煮鸡蛋:取荷叶1张,红糖20克,鸡蛋1枚,加水共煮,蛋熟时去渣即成。每日1次,食蛋饮汤,连服6日。用治脏腑内伤、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而致的头痛。
(3)米醋花生粥:取花生米、大米各40克共研为末,取嫩花生叶50克捣泥,再加清水750毫升煮粥1碗,粥成放入米醋20~30毫升即成。每晚睡前顿服。用治神经官能症,症见头晕隐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4)油煎毛蛋:取生姜60~100克,去皮拍烂,与毛蛋(在蛋内已长羽毛的鸡胚胎)2枚(去壳),用花生油煎熟即成。适用于风湿性头痛,症见头痛困重、遇风或湿邪头痛加重。
(5)葱姜粥:取葱白、姜适量,洗净,与粳米30~50克,米醋少许,清水750毫升共煨粥。热食取汗。用治风寒头痛。
偏头痛的运动锻炼
在运动时,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这样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放松。
在运动的时候,也得循矩渐进,动作尽可能缓慢,防止动作过快拉伤肌肉,同时也防止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一定得随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慢?。
不论是偏头痛还是其他的疾病,锻炼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练习后也一定要做一些自我保健按摩,也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每一名患者都要认清自己的病情,做一个长远打算的计划。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的疾病,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对于患者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可能也知道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平时一旦发现病因要及时治疗,及时用药。
猜你喜欢:
1. 典型偏头痛症状
2. 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3. 经常偏头痛是什么原因
5. 引起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头痛是怎么回事?头痛怎么治疗?头痛应该吃什么药?相信这是许多人都会问到的吧,关于头痛有许多治疗的方法,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中医里的汤药配方,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治疗头痛汤方:天麻头痛散【组方】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功效】功能活血化瘀,袪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丹参息痛方【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溶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疏肝止痛方【组方】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橘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清热止痛方【组方】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功效】清化痰热,用于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散寒止痛方【组方】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复花10克,水煎服。
【功效】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女生经期偏头痛方【组方】当归、丹参、黄芪、牛膝、乳香、没药各10克,鸡血藤25克。
【用法】水煎服,于经前1周起每日1剂服到月经来潮。急性发作时,另行加服。
吃中药注意的事项:一、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三、发物类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四、生冷类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五、油腻类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六、酸涩类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