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艾灸调理疾病总结

时间: 2023-11-02 14:24:35

艾炙原理

艾灸首先它是一种能量。天上有太阳,地上有小太阳,小太阳就是艾灸。艾灸为什么在中医中称为小太阳,因为艾条艾球点燃后它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个能量用中医特别是道医、气功讲的能量是一样。气功、道家等发功能量是受限制的,你不能一直发功,而艾灸只要有艾草存在,随时随地地都可以用。

艾灸是有温补的作用。通够通过我们的经络穴位直达病灶。如某人生了气冒了火,我们就艾灸百会穴,如有人头顶不舒服要问下是否生了气。如果是可以灸百会和精索、肝俞胆俞、还要取穴位太冲穴。近取穴百会,远可取涌泉。头顶痛是肝受了损伤,肝气淤积。太冲是消气穴。

艾灸可以产生红外线,燃烧后可以产生10mm的红外线,可能直达病灶,胃不舒服可以灸中脘这个地方,特别是胃寒,胃就暖和和的,很舒服。女士的痛经,中医讲的宫寒,可以灸关元,就会暖宫。女士长期保持关元附近保养,一般不会出现妇科病。如果摸关元地方冷的,你就有问题。

艾灸能产生治愈的能力。中医讲的增强免疫力,补充你的肾气、元气,中医讲的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经常艾灸的人,正气足,不容易生病。今年的新冠肺炎,中医讲就是肺气弱了。艾灸就是激发人的自愈力,补充你的能量。

艾灸推荐拿着灸,其他的一些方法如用盒子以及其他的方法可以参考。因为拿着灸人有能量艾条也有能量。如果想吐艾内关,你的意念就要用在这上面,使其能量从心包经走到中冲,5-10分钟,只要精气走到心脏这个地方,人马上就感到不想吐了。心脏出问题首先是心包出问题,人想吐其实是心脏的问题而很少是胃的问题。有时感到胃不舒服,炙心包经。

拿着灸能量是温和的,不会一会热一会儿冷,直达病灶,它热量不会时断时继。人膝关节不舒服,一般人的就去找膝眼、足三里等,要找腰阳关,我们的腰阳关就是人下肢开关。灸了会直到膝关节。

中医对艾灸是“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都是经验总结,其他的要谨慎。

艾灸在中医中的地位

中医行业“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药之不进,针之不透,必须灸之”。生病了,首先是吃药,吃药都不行就扎针,针也扎不好就要考虑灸,因为生病如果开始只在表皮上,吃药效果较好,如果疾病还在经络上针灸效果很好,如果疾病入了脏腑,就要考虑灸。艾灸灸一个穴位人全身都有反应,比如说灸神阙穴,很多人全身都有反应,如膝关节甚至妇科病、肝上的问题,他都感受得到。它走到哪哪里就通,它是循经找病,就可以治病。艾灸是灸感气感走到哪里治哪里的病。

艾灸要注意灸感,没有灸感也不是一定没有效果,但如果灸一个地方三次都没有感觉就可以放弃了。治不了就要放弃。

中医讲“一灸二针三用药”,中医三宝,内调外治都用完了,灸还是放在前面。针灸艾灸不分家的,一般结合来,要综合运用。

艾灸为什么能止痛

艾灸是热量,它可以以热引热,如我们哪不舒服我们用吹风吹一下就要好得多了。艾灸以热引热,把你体内的热引出来。如有的小孩感冒发烧它吃药也不行,用灸,灸大椎,大椎和典池退热的要穴。灸后如果小孩出汗了,他马上体温就可以下降,有的可能有些反复,再多喝水、洗个澡第二天就好得多。以热引热。

第二、艾灸可以消炎。消炎就可止痛,西医讲的炎症引起痛。

艾灸还可以促进人的新陈代谢。炎症物质可以通过艾灸排除出去。艾灸止痛特别好,如牙痛,上牙和下牙都痛,一碰到都痛。有女孩子年纪轻轻都不来月经了,许多是肝上的问题,如是否是肝炎,因为中医理论肝是管卵巢的,要从肝经上去考虑调理。

走灸

艾灸在哪些情况下才能发挥较大作用

人要有灸愿。人一定要相信,愿意使用愿意,一定要有病状,亚健康状态。

辨症施治。中医讲辨症施治和总体观念,要进行诊断,如人头不舒服,头顶和肝有关系,如果前额不舒服服务,近端取穴可以灸神庭,远端取穴可以灸中脘;如果后脑痛,你就要考虑膀胱经络问题;偏头痛你要考虑的是胆经的问题。肚子气鼓饱胀的,吃不下饭,首先要考虑肝的问题,肝是最在的消化器官,可以灸章门穴,屁放掉、打个嗝就可以消除。

艾条的质量要好。有的艾条打的10年或50:1等,并不是越久越好,三年陈艾就可以了。便绝不能新艾,烟太多,药力不够。

穴位一定要找准。这个不用说,针灸艾灸以前其他如排毒都是这样要求。

方法要当。动静结合,既要走灸也要定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特别是美容方面,一个小时都在走。走灸热量始终是散的、不集中。要懂灸感。

时间要足够。5-10分钟,或灸红了,也不一定。一定要时间足够,时间不够就没有灸感,没有灸感就没有疗效。中医讲艾灸是气至才有效,气走到那个地方才有效果。

不能随便一个人都可以随便使用艾灸,什么情况下满足什么条件艾灸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艾灸的几大功效

艾灸的几大功效

艾灸的几大功效,艾灸但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使用艾灸,特别是女性朋友使用艾灸是非常多好处的,对我们的身体特别好,那么,艾灸的几大功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的几大功效1

1、治疗疾病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它是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可以用于急性发作疾病、危重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也可以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像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等,都有应用到艾灸治疗地方。

2、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时对人体局部有温热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以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从而改善血肿、炎症等产物的消散。另外,艾灸时的温热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

3、祛湿散寒

在施行艾灸操作时,艾灸的热力能够透过肌层,向下行气,所以艾灸又具有祛湿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那些风湿、胃脘痛、痛经、闭经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健脾益胃

人体的穴位众多,都与各个重要器官相关联,让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的时候,可以在中脘穴、足三里处施灸,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艾灸的几大功效2 一、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因为脾气暴躁,脾是血的管理者,脾气不好,被管者也就会造反,与此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身体阳气火旺或情志抑郁。

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有效的改善。

二、月经推后

月经延迟量少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粘液状,月经前后白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

艾灸,散寒祛湿提升阳气,改善血块排不出,子宫痰湿太重造成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调气血,祛湿活血之效。

三、宫寒不育不孕

失眠多梦,月经过少有血块不排卵(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卵巢是不排卵的),白带增多,乳房胀痛,宫寒,痛经

艾灸是通过远红外线加艾绒温热子宫,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灸相应穴位可提升子宫温度和活性。

艾灸的几大功效3 局部刺激

艾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艾火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有一定的温热刺激,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还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一定镇痛作用,对于有痛经的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温经散寒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有一定的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艾灸子宫有助于调和气血,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等。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

现在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日益重视,我们古人留下的瑰宝--艾灸。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而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的保健应用上。 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二、运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四、调节阴阳 古人对人体的阴阳调和异常重视,而人体阴阳若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五、回阳救逆 我们都知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多用于温灸,温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养生馆也都增加了温灸项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