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消化性溃疡。
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水分 M。(4)气海D。(5)关元D。(6)天枢M(双侧)。
辨证加减:
(1)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2)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
14、慢性肠炎。
处方:(1)中脘D。(2)下脘D。(3)腹泻M。(4)关元D。(5)天枢(双侧)M。
加减:小腹胀痛:加大巨M(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M(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M(双侧),神阙温灸。
15、胆囊炎。
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气海D。(4)关元D。(5)天枢(双侧)M。(6)上风湿点S(右侧)。
辨证加减:急性胆囊炎:加大横M(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侧)。
便秘:加加天枢下M(左侧)
16、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1)中脘S。(2)下脘S。(3)上风湿点M(双侧)。
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
高热不退:加气海M、关元M。
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因而,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nbsp;nbsp;第二章nbsp;定位取穴法nbsp;nbsp;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nbsp;nbsp;一、定位取穴法的内容nbsp;nbsp;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nbsp;nbsp;nbsp;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nbsp;nbsp;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nbsp;nbsp;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nbsp;nbsp;三、定位取穴法的特点nbsp;nbsp;人体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而腹部的全息影象是整体经过缩微的图相,因此,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能否准确地选用与肢体相关的穴位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习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nbsp;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时以中脘、阴都等周围的穴位治疗。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治疗。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故治疗左右上肢的疾患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腰骶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故腰椎的疾患由其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nbsp;nbsp;nbsp;第三章nbsp;腹针的临床应用nbsp;nbsp;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一般而言,只要能临证悉变,依理施法,便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因此,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整体现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色。本章从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腹针的针刺手法,腹针的常用处方等3个方面对腹针进行分析,使大家对腹针的规律近行一定的了解。nbsp;nbsp;第一节nbsp;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nbsp;nbsp;应用腹部穴位来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不做讨论,腹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仅以全身疾病为前题。nbsp;nbsp;一、腹针的适应证nbsp;nbsp;由于腹针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因此,腹针的治疗以调动与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为目的,使之运转逐渐地有序化。故而较大地依赖人体的本身。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件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
大家都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个重点中医院校嘛,所以中药、中医、针灸、护理等等专业的专业课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了,这已经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了。但是有一些课程真的是在我进入大学之前,我从没想到过会学习到的。这些课程既有趣又能让我们学到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
1、启明实验班
17年学校办了一个启明实验班,从报名到考核,最后选择了40个左右的人组成这个班级,班级开展速读速记、气功、悬针等课程。三种课程都是我之前没接触过的,开始的时候,感觉每个课都很神奇,很玄幻。就拿速读速记来说,老师教我们的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方法。他开始的时候让我们盯着三种图案看,一直看,直到脑子放空,看出图案中的变化。然后又让我们快去浏览一些重复的汉字,能看多少看多少,速度要快,而且不要特意去记。最后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浏览文章,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开始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但渐渐地,就这样反复训练,竟然让我的速读速记的能力渐渐提高。
2、医古文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门对于学习中医很有用,但是很难学,又很有趣。我们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学起,后面又从汉字结构、音韵、部首和词意学到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等,让我们对汉语的源远流长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同时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古籍非常有帮助。
3、特色体育课
如果说每天的学习很累,很枯燥的话,那么放松有趣的来了,就是体育课上的一些特色课程。首先,除了那些体育项目,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这些对于锻炼身体以及养生方面都是很好的选择,通过学校老师的精心讲授、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其中的精妙也能领悟得更透彻。我们学习之后又教给家人朋友,让他能也能身体得到放松,还能以此来养生。除此之外,初级剑是我最喜欢的啦,因为小时候看了太多的武侠剧,从小就有一个剑客梦,拿到剑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满足了,练习的动作,招式真的非常酷,我相信有很多人也是会很喜欢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还有很多的特色课程我还没有说到呢,希望喜欢的小伙伴可以亲自来体验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