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便难】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上下】也,当以温药服之。
微为阳虚,弦为阴盛,腹膜炎属阳虚阴盛,故曰法当腹满,设腹不满而便难,则寒凝于下矣,便难而兼两胠疼痛,则寒气由下而上犯矣,如是者当服温药,以下其寒,寒去则便通,便通则两胁不痛,大黄附子汤之症也。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本节是《伤寒》阳明病,宋臣林亿等,因其有腹满,故附入本篇,且将阳明病改为“病者”二字,未免有意掩饰。腹膜炎病,无一不痛,无一不虚,例如大建中症曰痛不可触近,其明证也。设误以痛者为实,则杀人矣。舌黄者阳明胃实之征,腹膜炎之舌,鲜有黄者,今日医生,于腹痛之病,每以拒按喜按分虚实,皆林亿等阶之属耳。魏本王南《阳明篇》均有此节文字,宋本殆已遗漏。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此节是肠胃虚寒胀满,因正气之紧缩救济作用,故有时减小,然正气已衰,虽减小亦不能持久,故旋复胀满如故,《大论》曰,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当先救里,宜四逆汤,即本节当与温药之旨也。
夫(瘦)【病】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瘦人,当是病人之误,绕脐作痛,病在小肠部位,寒疝症也;风冷,即寒气也;“必”解作“每”,言绕脐痛,每有寒疝,不可认为阳明病也;诸寒收引则肠管蠕动停止,故大便不行。若误作热实而下之,轻则正气起反抗作用,必气上冲胸;剧则内寒与药寒相结,成为寒实结胸,结则不冲矣,故曰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中痞,胸下痞满而痛也;诸逆,一切冲逆也,或气逆,或干呕,或呕吐,胃神经起排毒作用之故;病在胸下之胃部,而牵及胸中之食管,嘈杂作痛,谓之心悬痛,心即胸中,悬即牵引也。枳实消痞止痛,生姜和胃,桂枝降逆,所以主之。
临床经验:消化不良之人,偶食生冷,或感外寒,辄痛吐交作,喘状甚苦,投此方覆杯而愈。
大黄附子汤方: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细辛二两。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三味,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本文摘编自学苑出版社《金匮要略改正并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