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经外奇穴治近视

时间: 2023-11-03 01:07:10

百劳穴治疗眼瞼痉挛和面肌痉挛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且有关文章得以发表。实际上,我最早发现的是百劳穴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眼,疗效更为显著!

每年寒暑假,我们的门诊科室几乎被假性近视眼小患者占有。多年前,我们曾按排年龄差不多大、近视度数相同的小学生,10人一组共两组,常規手法与穴位不变。结果发现,达到同样正常度数的,加用百劳穴的一组比没有加用百劳穴的一组治疗大约提前2/3时间。从此说明,百劳穴治疗近视眼的疗效确实显著。

经外奇穴治近视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头微前屈。医者双拇指指腹对准百劳穴,余四指自然放在颈两侧。双拇指同时也可分别按压百劳穴,受力大小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为加大刺激量,拇指可分别加用弹拨法。一次施手法1分钟,可分两次共2分钟即可。

百劳穴,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别名颈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

主治:瘰疬,咳嗽,气喘,骨蒸潮热,颈项强痛,妇人产后痛病等。

合阳穴:治肩背痛如闪电

治疗腰背疼有一个非常灵验的穴位,可谓百发百中、屡试不爽,这个穴位就是合阳穴。

合阳穴针落疼走。

除了治疗腰疼外,用合阳穴来治疗肩疼也有奇效,并且速度如闪电,几乎在瞬间就能止疼,合阳治腰痛的对侧选穴原则,针刺了右侧的合阳。须臾间,针已刺入、麻电感向下放散、足心迅速“开花”。

程氏针灸之点合阳法

先找到膝盖背侧的腘窝,也就是平时俗称为“腿弯儿”的地方,在其横纹的中点处取委中,然后在委中直下约2~3指处,也就是小腿背侧正中线上,将拇指立起,与小腿纵线平行,用力点下,注意要极度用力,使局部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努力上下探查,直到小腿出现麻感为佳,点穴的同时,可以让患者做轻微的晃腰动作,使局部放松,可以迅速缓解腰腿痛。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点合阳治腰腿痛,采用的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法,哪边腰痛,就点对侧合阳,双侧都痛,那就两边都点吧!

臂合阳也同样神奇

在人的手臂上,有一个穴位和合阳穴一样神奇,连位置都差不多,这个穴位是程氏针灸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所以我们家将它称为“臂合阳”。

程氏针灸之点臂合阳法:在上肢内侧肘横纹中点处向下(即向腕的方向)约2~3横指,前臂的正中间取臂合阳。将拇指尖立起,与前臂纵线呈平行向,用力点下,会感觉到此处有肌肉的缝隙,再向深部用力,当拇指尖有一半深入肌肉内时,前臂深部出现麻电感,迅速向中指指尖放散。同时让患者缓慢活动对侧肩关节。

点按时要向深部垂直用力,出现麻或特别酸胀的感觉后,要坚持10秒钟左右,然后稍松开一会儿,再次点按,同时活动对侧肩关节,直至肩部放松或有热感为佳。

注意:要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提示:本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怎样保护眼睛

治疗近视前提必须,屈光度600度以下,
眼调节力强,眼轴及眼屈光系统正常,非弱视,非遗传,眼底健康......
符合条件者年龄越小越好。

真性近视“不可逆”、“不能治愈”以及“唯镜论”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定论后遗害匪浅

我的事例,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或躺,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
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
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

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
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永远记住 假性近视的恢复之路门是大开着的
只要你敢于去闯
就算是真性近视 门也是虚掩的
只要你不被
真性近视“不可逆”、“不能治愈”以及“唯镜论”
这句话吓倒
敢于去推开它

我的事例:
我的近视小学时已属于真性近视.初二时已升至250度,那时我坐第二排最中间
位置也戴眼镜
初二时开始每天转眼睛100-150转
(都在上课或食堂排队转,一般在无聊的课或
不重要的课上转眼睛,一看到黑板上
有我看不到的字就不停地转眼睛,
转眼睛前黑板上有几个字都看不到,
转了5分钟后就能看清黑板上写了什么字了)
,到去年初三恢复到了估计100度,所以上课坐第四排最靠边位置
都不戴眼镜看得见,

我长得很快
现在坐最后一排了
可我不戴眼镜仍看得很清晰

注意:

转眼睛一定要用力
另外,用圆圈转,三角形转,8字形转之间互相转换,
并不断正转和逆转
恢复速度将大大提升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左右转动眼球,可有效提高记忆力。如果你想快速回忆起某件事情,只要将眼球左右来回转动30秒,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研究人员认为,眼球水平转动,可以让大脑的左右半球互相沟通,这对于重新勾起人们的记忆至关重要。
在50度温水或冷水中转眼就效果更佳(最好50度温水)
当然记忆之前或回忆某事时也可以转眼因为转眼睛也能提升记忆
如果先转眼睛后戴老花镜或渐进多焦点眼镜(千万别戴好视立眼镜,因为骗人)写作业看书
恢复效果就更好了
刚恢复的视力将不易反弹还有,转眼法越快越好
走路乘车乘船时不要使用转眼法否则会头晕呕吐 既然自身裸眼视力可以有效提高,自然屈光度会有所降低,屈光度能降低,说明曲率是可以借助转眼法改变的,散光也一样,汇聚能力的提高反向纠正了散光。

真性近视也能恢复吗?
答:能恢复,看近视性质,指数近视及曲率性近视不能恢复,非可塑性轴性近视不能康复,真性近视眼是视轴变长了,有些能缩短,有些不能变短,也有些真性近视不是视轴延长,而是眼视功能出了问题。因此要看真性近视眼的性质,每个近视者都不能放弃康复近视的机会,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年龄越小,眼球的可朔性越大,恢复原正常视力的希望也越大。

鱼腰的针刺方法 鱼腰针刺方向

人的眉毛就像一条弯着身子的小鱼,而鱼腰穴就在眉毛中点,也就是鱼腰部的位置,所以就把这个穴位命名为鱼腰,下面来看看鱼腰的针刺方法。

鱼腰的针刺方法取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坐位或仰卧,在眉弓中心点取穴。

进针方向:沿皮肤刺向侧方,与额平面成30°。

进针深度:可横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

注意:禁灸。

鱼腰穴位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分支。

针刺鱼腰的作用主治类属:属经外奇穴。

作用:疏风清热,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外感风邪,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斜,屈光不正,眶上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诸病证。

鱼腰常用配伍疗法配耳尖治疗目生翳膜;配合谷治近视;配攒竹,四渎,内关,合谷治疗眶上神经痛;配瞳子髎,攒竹,翳明治疗白内障;配攒竹,合谷治疗眼睑瞤动;配太阳治疗目赤痛;配下关,地仓,颊车,合谷治疗面瘫。

耳尖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经外奇穴名·耳尖 4.1拼音4.2代号4.3耳尖的别名4.4出处4.5耳尖穴的定位4.6耳尖穴取穴方法4.7耳尖穴穴位解剖4.8耳尖穴的功效与作用4.9耳尖穴主治病证4.10刺灸法4.11耳尖穴的配伍4.12特效 *** 4.13文献摘要4.14耳尖穴研究进展 4.14.1治疗眼病4.14.2对青光眼眼压的影响4.14.3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4.14.4耳尖放血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清NO的影响5耳穴名·耳尖6经穴别名·耳尖 6.1率谷穴的别名6.2出处6.3穴名解6.4特异性6.5所属部位6.6率谷穴的定位6.7率谷穴的取法6.8率谷穴穴位解剖 6.8.1层次解剖6.8.2穴区神经、血管 6.9率谷穴的功效与作用6.10率谷穴主治病证6.11刺灸法 6.11.1刺法6.11.2灸法 6.12率谷穴的配伍6.13文献摘要6.14率谷穴研究进展 6.14.1治疗偏头痛6.14.2治疗中风偏瘫6.14.3治疗眩晕7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耳尖 1拼音 ěr jiān

2英文参考 EXHN6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uàigǔ GB8 [中国针灸学词典]

ěrji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HN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X6、7i(耳穴)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ar apex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耳尖: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3.耳穴名。

4经外奇穴名·耳尖 耳尖为经外奇穴名(ěrjiān?EXHN6)[1][2][3]。出《针灸大成》[1]、《奇效良方》[2]。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3]。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目翳,角膜炎,沙眼,麦粒肿,咽喉肿痛等。

4.1拼音

ěr jiān

4.2代号

EXHN6

4.3耳尖的别名

耳涌(《刺疔捷法》)。

4.4出处

《针灸大成》: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

4.5耳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耳尖穴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3]。

在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4]。

耳尖穴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1]。

耳尖穴位于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2]。

经外奇穴——耳尖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耳尖穴的位置

4.6耳尖穴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正坐或侧伏位,折耳向前时,于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4]。

快速取穴:坐位,将耳郭折向前方,耳郭上方尖端处即是耳尖穴[5]。

4.7耳尖穴穴位解剖

耳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耳郭软骨。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4.8耳尖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尖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

耳尖穴位于耳郭最高点处,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五官病[6]。

4.9耳尖穴主治病证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目翳,角膜炎,沙眼,麦粒肿,咽喉肿痛等。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1]。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等[2]。

耳尖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咽喉肿痛[4]。

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五官病[4]。

4.10刺灸法

一般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1]。

直刺0.1~0.2寸,局部疼痛;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4]。

注意:针前要严格消毒耳部,以防感染[4]。

4.11耳尖穴的配伍

耳尖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耳尖配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听会、风池、光明,治眼病[4]。

耳尖配太阳、合谷,治偏头痛[4]。

耳尖配后溪、肝俞,治麦粒肿[4]。

4.12特效 ***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挤压耳尖穴,早晚各1次,每次100下,能防治麦粒肿[5]。

4.13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灸五壮。

《银海精微》:患眼偏正头痛,灸百会一穴,神聪四穴,临泣二穴,听会二穴,耳尖二穴,风池二穴,光明二穴,太阳二穴……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耳尖……主治沙眼、眼有翳膜。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宜灸七壮,不可多灸。

《针灸学简编》:眼生翳膜,总性结膜炎,喉痹,麦粒肿,高热。

4.14耳尖穴研究进展

4.14.1治疗眼病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105例、结膜炎64例、霰粒肿36例,均有活血消肿,缓解疼痛的作用,并能促进疤痕及结节吸收。

4.14.2对青光眼眼压的影响 实验显示,耳尖放血对青光眼患者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善有明显作用,能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保护视力[4]。

4.14.3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电针家兔“耳尖”有显著增加膈神经放电频率和振幅的作用,但随窒息加重或延长,这种作用维持时间有依次减弱和缩短的现象。提示电针耳尖改善呼吸状况宜尽早 *** 为好。[4]

4.14.4耳尖放血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清NO的影响 耳尖放血疗法可以通过影响血中NO的浓度,进而调节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目的。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组疗效显著高于耳尖放血组,说明耳尖放血与西药有协同作用。[4]

5耳穴名·耳尖 耳尖(ěrjiān HX6,7iear apex)为耳穴名[3]。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3]。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等[7]。

6经穴别名·耳尖 耳尖为经穴别名[1][2]。即率谷穴[1][2]。《银海精微》:“耳尖穴,即率谷穴。”

穴位 率谷 汉语拼音 Shuaigu 罗马拼音 Shuaiku 美国英译名 Chains of Valleys 各


号 中国 GB8 日本 8 法
国 莫兰特氏 VB8 富耶氏 德国 G8 英国 G8 美国 GB8

率谷为经穴名(Shuàigǔ GB8)[8]。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9]。属足少阳胆经[8]。率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8][9]。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8]。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偏头痛,目眩,惊痫,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6.1率谷穴的别名

率骨(《银海精微》、《针灸大全》)

蟀谷(《外台秘要》)。

耳尖(《银海精微》)

6.2出处

《针灸甲乙经》: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

6.3穴名解

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8]。

率,有循、行之义。谷,泉出通川曰谷。穴在头侧骨与颞颥骨之合缝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交错、曲如蛇行。《孙子》:“夫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出之蛇也。”谷即缝也,因名此缝合处为率谷,故曰“率谷”。全身以“谷”命名的各穴均在肢体,仅有率谷高居头上,有如诸谷穴之表率。[10]

6.4特异性

率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8][9]。

6.5所属部位

侧头[11]

6.6率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3]。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8]。

率谷穴位于头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9]。

一说:在耳直上入发际一寸,高于曲鬓,相距八分。

率谷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

6.7率谷穴的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8]。

6.8率谷穴穴位解剖

率谷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提耳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软骨,其作用可上提耳廓,受面神经分支支配。在皮下组织内,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6.8.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8]。

皮肤→皮下组织→颞肌[12]。

6.8.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分布[12]。

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并有颞浅动、静脉顶支通过[9]。

6.9率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率谷穴有疏风活络、镇惊止痛的作用[8]。

率谷穴具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的功效。

率谷穴位于侧头部,具有平肝熄风、宁神止吐之功效[13]。

率谷穴系胆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偏头痛、烦满、呕逆、胃寒等症[10]。

6.10率谷穴主治病证

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偏头痛,目眩,惊痫,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等[8]。

率谷穴主治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12]。

率谷穴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呕吐、惊痫等[9]。

率谷穴主治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小儿惊风[14]。

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等[8]。

现代常用率谷穴治疗偏头痛、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

2.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6.11刺灸法

6.11.1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9]。

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并可向上方扩散[14]。

平刺0.5~1寸[12]。

6.11.2灸法 可灸[8][14][12]。

艾条灸5~10分钟[9]。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6.12率谷穴的配伍

率谷配风池、太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率谷配风池、太阳、中渚、足临泣,治偏头痛[14]。

率谷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率谷配水沟、曲池、太冲,治小儿惊风[14]。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14]。

6.13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

《类经图翼》:主治脑病,两头角痛,胃膈寒痰,烦闷呕吐,酒后皮风肤肿。

《针灸大成》:主痰气膈痛,脑两角强痛,头重,醉后酒风,皮肤肿,胃寒,饮食烦满,呕吐不止。

《医宗金鉴》:伤酒呕吐,痰眩。

《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6.14率谷穴研究进展

6.14.1治疗偏头痛 ①取患侧率谷,以2寸毫针,沿头皮水平进针后朝丝竹空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再将针朝角孙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再将针退回至皮下,然后朝脑空方向平刺1~1.5寸,得到较强针感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次针刺由浅入深过程中体现苍龟探穴针法,如龟入土,一深再深,一探再探,产生足够量的针感,出针时摇大针孔,不闭其孔。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5例,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8.6%。[13]

②令患者侧卧位,灸患侧率谷,距皮肤2~3 cm,令患者感到稍有温烫感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43例患者,临床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13]

③患者卧位,取率谷、天冲。率谷常规消毒后,以15°角向后平刺透天冲,以每分钟150~200次频率捻转行针1~3 min,使酸胀感向头颞周围放散,留针30~6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一次。上法左右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隔日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共治疗93例患者,经治1~5个疗程,治愈76例,显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13]

6.14.2治疗中风偏瘫 取双侧率谷。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平刺1寸深,一般留针30 min,每隔10 min随患者呼吸行针20~30次,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d。吸气进针,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或双手同时进针。腧穴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百会、曲泉、太冲透涌泉;头痛者,加风池、太阳、上星;舌强语涩者,加神门、廉泉、聚泉;头晕者,加当阳(目瞳子直上入发际1寸处)、太冲;上肢痉挛者,加肩髃透极泉、外关透内关;下肢痉挛者,加阳陵泉透阴陵泉、公孙透涌泉;痰多者,加丰隆、太溪;大小便失禁者,加三阴交、关元;烦躁者,加神门、足临泣。53例中风偏瘫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3%。23例脑出血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13]

6.14.3治疗眩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