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病方评析

时间: 2023-11-03 04:31:24

本草纲目wwwzgmjyxw.com

一、痛泻要方治五更泄方案

刘某,男,43岁。患五更泄3年余,服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效,1990年10月求治于师。其证每日清晨起床后必直奔厕所,泻势甚急,有刻不容缓之感,早起则早泻,晚起则晚泻,不起则不泻,泻后甚感舒适。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滑且数,舌红边赤,苔黄而干。合参脉证,辨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治以疏调木土之法,用痛泻要方加减。药用陈皮10克、防风6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荆芥炭10克、灶心土30克,7剂,水煎服。初诊后病人未复诊。1994年2月患者因其他疾病前来就诊,告知上药服3剂后晨泻即止,迄今未复发。

[评析]五更泄,又称肾泄,按惯例常作肾虚辨治,当用四神丸之类。赵氏不循旧说,独有创见,指出五更泄必发于清晨木旺之时,症见泻下急骤,犹如暴注,《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其脉象弦数、舌质红赤、烦急梦多,皆属肝热之象,故辨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选用痛泻要方以泄木扶土,合葛根芩连汤苦坚止利。药中病机,故能应手而效。赵氏临床治疗五更泄多用此法,效果满意。

二、三子养亲汤治疗高血脂症方案

沈某,男,51岁,形伟体丰,体重逾90kg,体检时发现血脂极高,服西药降脂效果欠佳,于1990年12月前来就诊。观其面色潮红,油光发亮,舌红苔黄垢厚,脉象弦滑且数按之有力。血生化检验甘油三脂高达1885mmol/L。辨为痰湿瘀阻,久之恐有中风之虞,治宜涤痰活血化瘀之法,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药用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半月后复查,甘油三脂降为1264mmol/L,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前方加柴胡6克、川楝子6克、焦三仙各10克。1月后复查甘油三脂降为756mmol/L,嘱其坚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以善其后。

[评析]高血脂症,古无此名,故中药治疗无成法可依。赵氏据其形体肥胖、脉滑苔腻,断为痰湿瘀阻,借用治疗痰喘的三子养亲汤,加冬瓜子、皂角子名曰五子涤痰汤,以涤痰消腻。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或配赤芍、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或配柴胡、黄芩、川楝子以泻肝热,或配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以疏调三焦,对于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升降散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案

刘某,男,3岁。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某医院用激素治疗月余无效。1993年3月吾师初诊时,血小板数仅为30×109/L,全身有散在性瘀斑,下肢较多,部分融合成片,鼻衄时作,夜寐不安,便干溲黄,形瘦舌红,苔黄且干,脉象弦数。诊为热入血分,肝失藏血,治以疏调气机、凉血化瘀法,用升降散加味。药用蝉蜕3克、僵蚕6克、片姜黄3克、大黄1克、白茅根10克、小蓟10克、生地榆6克、炒槐花6克、茜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后复诊,全身瘀斑颜色转淡,未再出现新的瘀斑,鼻衄未作,化验血小板已上升至90×109/L。继服原方7剂,诸症续减,血小板上升至160×109/L。此后继用上方随证加减,如见饮食积滞不消加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肝热夜寐不安加柴胡、黄芩、川楝子之类。如此调治3个月,血小板维持在(100~260)×109/L,紫癜、鼻衄等症未再出现。

[评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瘀斑反复出现为临床特征,应属中医发斑范畴。传统辨证有虚实两方面原因,今赵氏据其斑色紫黑、便干溲赤、脉数舌红等脉证表现断为热入血分,然其用升降散者何也?盖取其升降气机之力为胜。肝主藏血,又主疏泄,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若肝经郁热则疏泄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肝失藏血之职而为诸出血症。故欲宣泻肝经及血分郁热,宜先调其气机,气得畅行则郁热宣散,血循于经则出血自止,因此用升降散加凉血化瘀之品治之。此为赵氏临床惯用方,效果甚为满意。

四、补中益气汤治疗食道裂孔疝方案

杨某,女,71岁。患糖尿病10余年,一直由赵氏用中药调治,病情尚属稳定。近因胃脘部疼痛,经某医院钡餐拍片确诊为食道裂孔疝,服药不效,遂求治于师。1991年9月初诊,见其面色苍白,形肥体胖,上腹部持续性饱胀,疼痛时作,口干不欲饮,脉象沉软,舌淡苔白且润。脉证合参,辨为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治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5克、党参6克、白术10克、生熟地各2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青陈皮各10克、炒枳壳6克、防风6克。上方7剂,复诊胃脘胀痛已止,复行钡餐X线检查:胃内壁光滑,未见龛影,扩张良好。说明食道裂孔疝已消失,转方用益气和胃法调理而安。

[评析]食道裂孔疝以胀痛为主,患者素患糖尿病,面白形胖、短气、乏力,乃气虚中阳不足之象,虽病胀痛,然舌淡脉软,全无邪气之征,况其胃壁陷入食道裂孔为疝,亦因气虚陷之也。

《内经》言“陷者升之”,此之谓也。故治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法而痛止疝消。中医辨证施治,贵在求本,不必见症治症。

五、金铃子散合失笑散治疗胃脘痛方案

韩某,男,34岁。素嗜烟酒,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年余,疼痛经常发作,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1992年7月求治于师。诊其脉沉左弦右涩,舌红苔黄根厚,舌背脉络粗大紫黑。其证胃脘隐痛持续,刺痛时作,痛处不移,拒按,大便色黑,小溲黄赤。辨为痛久入络,血分瘀滞,用活血化瘀法治之。药用马兜铃10克、延胡索10克、生蒲黄10克、赤芍10克、炒五灵脂10克、柴胡6克、香附10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煎服,7剂。复诊,药后痛止纳增。依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疼痛未再发作,遂停药观察,并嘱其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

[评析]胃脘疼痛数年不愈,刺痛不移、拒按、黑便、脉沉涩,据此脉证不难辨别其为瘀血之证。然赵氏辨瘀,另有一法,即视其舌背脉络,若紫黑粗大者必为血分瘀滞无疑。治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两方俱为化瘀止痛之名方,合用则其效更宏,再加行气之品,寓活血必先行气之意。配伍精当,故投之即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