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式端牵法。
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五指交叉环抱于后颈部,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立其后,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穿出、屈肘、掌心向上握其前臂,下肢外旋呈丁字步态。随其吸气,顺势向上端推,至呼气最深时,再稍施向上之力,即可听到弹响声,告复位成功。此法亦可坐位进行,操作技巧同上。
2、上肢提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伸直上举,医者立于旁,双手紧握肘部,随患者吸气顺势上提,至吸足气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突然行向上提拉之力,如闻弹响声即可,若未闻及,可同法反复操作数次,至复位为止。
3、端提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腋下穿出,五指交叉,环抱于胸前,随其吸气亦行顺势端提之力,至吸足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之同时,施向上顿错之力,也可以达到解除滑膜嵌顿,使受累关节恢复正常的效果。
4、掌按法。
操作技巧:患者俯卧位,上肢置龄躯体两侧。医者立于旁,上肢伸直,腕部背伸,五指并拔,手掌根部按于病变椎体棘突处,另一手叠压于手掌背侧,运力于掌根,沿胸椎棘突排列的方向,向前下方按压,至适度时再稍施旋按之力,可听到清脆的小关节弹响声,告手法复位成功。
5、斜扳法。
操作技巧: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立于旁,一手背伸腕关节,五指微屈,以掌根按于相应胸椎棘突部位,另一手从对侧腋下穿出,朝后内方向拉扳,双手同时交错用力,使病变部位得以康复。
6、推扳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内收屈肘,对侧下肢内收并屈钱屈膝,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推肩关节后方,另一手按压屈位之膝部,双手向相反方向一推一扳,亦可听其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7、顶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右足踏在坐位上,屈镜屈膝各90度,胫骨结节顶住病变胸椎棘突处,双手从腋下穿出,掌心向后,置于肩前方,上下肢同时一前一后交错施力,听到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提示手法成功。
8、胸部按压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体部,令其作自然胸式呼吸数次,并随呼吸的节律调整用力的轻重,在呼气至最大限度时,施以突发之力,闻及弹响声,示胸椎小关节已复位。
9、扩胸牵引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举双上肢、屈肘、五指交叉抱于后颈部,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肩前部穿下并扣于后背处,令患者吸气至最大限度时,先憋住气,再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医者双手施向上、向后牵提之力,亦可听到复位小关节的弹响声。
10、推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屈肘、双手于胸前交叉分别抱肩,屈颈含胸拔背,医者立其后,一上肢屈肘,以掌根部顶推后凸或偏歪之胸椎棘突,另一手从腋下穿过,握拿对侧腋后方朝后推拉,令患者颈背向后仰伸,当重心落于医者向前顶推之掌根部时,再稍加施力,此时可听到弹响声或觉掌根下的棘突滑动感。
11、顶压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双上肢屈肘,五指交叉抱于后颈部,医者立其头侧,略屈右下肢能膝关节,以大腿正前方置于受累胸椎棘突处向上顶,双手从其前臂穿出向下按压肩前方,上下同时用力,亦可使嵌顿的滑膜或错缝的小关节复位。
12、旋转牵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半仰卧位于治疗床上,上肢置于躯体两侧,助手固定双下肢,起对抗牵引的作用,医者立其头侧,从腋下穿出两手并扣于前胸,先左右旋转脊柱,当向患侧旋转至适度时,再突施向远心端的牵拉之力,亦可解除疾病的痛苦,使疼痛顿时消失或减轻。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