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颈椎棘突。
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2、第3胸椎棘突。
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
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
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
与髂结节平齐。为菱形窝的上点。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
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
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
在臀裂的上端。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
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
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
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
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
(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
(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
(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
(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
(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
(5)剑突平齐胸9椎体。
(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
(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脊柱弯曲度:
一、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
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
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多发生于胸段脊柱。
(1)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其特点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2)脊柱结核。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早期仅见其局部棘突稍隆起,如纽扣样;以后逐渐变大隆起,形成成角畸形,如“驼峰”样隆起。坐位时为了减轻对患椎的压痛,常以两手支撑躯干;行走或站立位时,也呈尽量仰头和躯干后倾的姿态。
(3)青少年胸腰段均匀后凸畸形 可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结果。
(4)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常有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时脊柱也不能伸平。
(5)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其躯干多稍前倾,头前伸,肩前移,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造成。
(6)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2、脊柱前凸(lordosis)指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多发生在腰椎部位。
腰椎过分前凸畸形,在站立位时观察最清楚。其上腹部明显向前鼓出,臀部明显后凸,骨盆倾斜度增大;如其背部与臀部靠墙,则可看出其腰椎后方与墙壁之间的空隙加大。
可见于:
(1)因脊髓灰质炎等背肌无力、第五腰椎向前滑脱、佝偻病、进行性营养不良、过分肥胖等。
(2)因腹部过重,如妊娠后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引起的代偿性前凸。
(3)髋关节后脱位、髋外翻、髋关节结核后期、膝关节屈曲畸形、胸椎过分后凸畸形等引起的腰椎代偿性前凸。
3、脊柱侧凸(scoliosis)指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胸部侧弯、腰部侧弯和胸腰部联合侧弯。
(1)观察脊柱侧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棘突线来观察:
病人站立,检查者用示指与中指在病人的棘突上从上向下快速压划,皮肤可见一条红线,可以此判断是否侧凸及侧凸的部位和方向。
根据胸背部形态的改变来观察:
侧凸一侧的上背部抬高,胸廓饱满,骨盆降低;其对侧,上背部与肩部降低,胸廓扁平,骨盆抬高。具体标志有:
①侧凸一侧的肩峰、腋后皱襞的最高点和肩胛骨下角等抬高。
②肩肱角(上臂与胸侧壁之间的夹角)变小或消失。
③髂肋间隙变长,髂嵴、髂后上棘下降。
④腰部内凹曲线消失。
⑤腋前皱壁的最高点、乳头、乳房下缘等抬高,胸廓丰满。
侧凸的对侧上述诸标志高低位置则相反,且其髂嵴上方有一深凹的皮肤皱褶。
脊柱侧凸躯干两侧的高低变化:
垂线观测法:
用一长线,下系重锤,线端上按在枕外粗隆中点或颈7棘突,线的下段让其自然下坠,但要调整病人站立姿势,让此垂线正好对准臀裂。如棘突偏离此线,说明其侧凸,并可观察其侧突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脊柱侧凸检查法:
临床意义:
根据侧凸的性质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侧凸。
姿势性侧凸(posture scoliosis)其特点是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特别是早期),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如平卧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
姿势性侧凸的原因有:
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经常不端正。
②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
③椎间盘脱出症。
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器质性侧凸(organic scoliosis) 其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器质性侧凸的病因为:
①佝偻病。
②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
③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一)脊柱压痛:
1、检查方法:嘱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
2、结果判定:正常情况下脊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某部位压痛多示其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或骨折等。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所致。
(二)叩击痛:
1、检查方法,有两种:
(1)直接叩击法 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这主要用于胸椎与腰椎的确检查。
(2)间接叩击法 嘱病人取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2、结果判定 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叩击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脱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
四、脊柱活动度。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其特点为:颈椎段与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骶椎各节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动性;尾椎各节融合固定无活动性。
(一)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位,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依次下列动作的检查:
(1)屈曲。检查者通过嘱病人用颏部去触胸前,从而估计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这是患者主动活动的度数。
(2)伸展。检查者嘱患者尽量仰头,正常能后伸约45度。
(3)侧屈。嘱患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为45度。事先要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可抬起。
(4)旋转。嘱受检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约60~80度。
2、临床意义 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1)颈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
(2)颈椎增生性关节炎。
(3)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
(4)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分类:医疗健康 >> 外科
问题描述:
准确点
解析:
颈椎:横突上有横突孔
胸椎:有肋凹 即锥体肋凹和横突肋凹
腰椎:锥体肥大 际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相邻脊突间隙大
骶骨:5块骶锥融合而成,呈倒置三角形
尾骨:4~5块尾椎融合而成倒置三角形 上为尾骨底下为尾
骨尖易骨折
腰椎是脊柱的中下部,正常脊柱位于后背的正中心,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颈椎分为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腰椎的下方是骶尾椎,正常来说髂骨上缘平第5腰椎椎体,成人的每个椎体高度大约在3-4厘米,一次向上大约15厘米左右,也就是基本上肚脐上下约7-8厘米的距离,属于腰椎所在的位置。
脊柱就是后背中间的骨头,脊柱的位置非常好找,就在后背的中间,稍微一弯腰就能够看到脊柱的脊突在后背上出现,这个像算盘珠一样的骨头一节一节的就叫做脊柱。脊柱分为四段,由上向下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颈椎有7节构成,胸椎有12节构成,腰椎有5节构成,骶椎是五块骨头融合而成。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脊柱的疼痛,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脊柱疼痛,还有颈椎病、胸椎关节紊乱和腰椎间盘突出,这都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脊柱方面的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