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写的《易筋经》中就有揉腹三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代孙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方开所攥《延年九转法》便详细地介绍了用手揉腹的方法,并由颜伟绘图说明。
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雍正年间著名养生家,他创编的“仙人揉腹法”,对保养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坚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经中的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甚至还有冲脉、带脉等,可以说,肚脐周围,就相当于人体的中心,相当于交通枢纽的环岛。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比喻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气柔则腹顺——揉散阻滞点,是治慢病高招!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您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按摩腹部——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升清降浊,气化之司!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肠脑与颅脑同根。生理上五脏六腑、四肢的营养,均靠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来供养。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它们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气化才能正常。正如日本汉医汤本求真说的那样: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
如果我们身体经常感觉不舒服,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这样我们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就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晋代医家葛洪也强调:“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理论,清代医家陈飞霞在陈述腹部与长寿的关系中说:“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总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1、睡前和晨起后,平躺在床上,单手手掌置于腹部皮肤上,以肚脐为圆点,向上至胸骨剑突,向下至耻骨联合,顺时针摩腹81圈,再逆时针摩腹81圈。
要求:摩腹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腹部当成小婴儿来对待,速度要极慢,力度要极轻,用推毫毛的劲,手掌肌肤与腹部皮肤似挨上非挨上,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的感觉。
有的朋友以往揉腹时是比较机械地推按腹部,仿佛在完成一个养生任务。当我们用力推腹时,带着强烈的目的,身体不会被你的想法打动,相反还可能产生抗拒。而轻轻抚触,给身体微微的刺激,效果超出想象。
睡前摩腹,入睡快。实践中,有的朋友顺时针摩了81圈,逆时针摩了25圈,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个人越睡不着,念头想法越多。摩腹时我们只能想到慢、轻、计数,别的念头不能有,否则手下的力度、速度就变了。这个按摩腹部的过程,让我们被动地把心念定于一,这时身体反而是放松的、自然的,这个状态也就与天地同步了,当然睡着了。
2、晨起摩腹,排便轻松。晨起摩腹,在爱抚身体的同时,也唤醒了腹部脏器的功能。摩着摩着,肚子就咕噜咕噜叫了,说明肠道蠕动增强了。当然,在摩腹时,尽量放下目的心,认真地与身体对话,默默接受它的任何反应,静待它的变化。
人体有十二个重要脏腑,除了心、肺在胸腔,其余脏器都在腹部,微微对腹部皮肤进行刺激,给里面的脏器一些呼应,好像打个招呼。
从全息的角度,腹部可以投射全身,摩腹也是给全身做一次按摩,有朋友摩腹后全身都是热的。另外,古人认为人体还有十二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是每一个脏腑之气结聚、募集之处的特定穴。刺激募穴一样可以起到调节脏腑的作用,除了肺经的“中府穴”、心包经的“膻中穴”在胸部外,其他十个脏腑的募穴都在腹部。通过对腹部的刺激,可以使这十个募穴时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按摩腹部时为了把轻和慢的动作做到位,肩部比较紧张,可以双手交替来摩腹,换手的时候旋转方向不变。按摩腹部时可能有多种反应,比如腹部出汗、足下冒凉气、排气、打嗝……当你爱身体的时候,它也会努力地自动调节。所以默默接受这个过程,不要担心,一切都交给时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