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是针灸里面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中国人有句话叫手到病除,很早的时候我以为手到病除是手的技术解除了病痛。随着对手穴的认知和学习的加深,我感觉手到病除更应该是手上的穴位能够治病,而不光指手上的技术治病。
医学上的问题和世界问题一样,分三种:
第一种是能源问题,大家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是疾病状态,但是也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比如早上起来很有精神地去上班,结果到了下午感觉浑身疲惫,非常累,这种状态并不是我们的身体有病了,中医称其为虚,实际上是能量的匮乏。
第二种是分配问题,身体的能量和物质分配的不合理,会造成中医所说的上火状态或亏损状态。这里寒了,那里热了,都说明了一种分配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局部问题,就是局部产生的问题。局部问题在医疗中占大多数,大概80%。
相对这三个问题,有三个处理方法,第一个是补充能源,第二个是调配能源,第三个是修复局部。
我们的手穴属于解决分配问题的方法。那么,手穴是怎样解决分配问题的呢?
我们的身体有很强大的自愈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调动身体能源来恢复局部的损伤而实现的。这种调度是可以通过手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手上的穴位可以调度你的能源,调度你的能量,调度你的自愈功能来恢复局部的症状。很多人会问,这样的调度会不会引起身体的亏损呢?不会的。我们的身体是因为分配不均匀才会出现问题,调度完成之后,分配就会均匀,能源平衡之后,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所以,我形象地把手穴称为身体的一键恢复。就像我们电脑里的一键恢复那样,人体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有机体,本质上和电脑一样,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自愈和恢复的。这就是手穴解决问题的原理。
最后,我还要特别指出一点,就是手穴解决问题都是在发现问题的早期,或者是经络的敏感期。这两种情况下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一旦症状到了晚期,病情严重了,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手穴就只有缓解效果,没有治愈效果了。
而且作为一种普及性的知识传播,我们并不苛求所有疾病都用这种方法解决,这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希望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手穴的便宜性和快速性,让这种希望变成了现实。
1、牙痛:压制劳宫穴。
虽说牙痛不是病,但经历过牙痛的人都知道,真的是很要命的。缓解牙痛,书本上是要求针灸合谷穴,但是临床上我们发现,针灸合谷穴时,针扎进去牙就不痛了,但是拔出来牙会继续痛,穴位的持续性不强。
我在这里说的这个方法是使用劳宫穴。我曾经去农村给一位老太太看病,看好之后,老太太很感激我,就传了一个小偏方给我。她说当时她的父亲治牙痛很有名,就是用针扎手心的地方,扎了就好。我看了一下大概就是劳宫穴的位置。
后来我自己尝试过劳宫穴,持续性和持久性比合谷穴确实强很多,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牙痛。因为所有的疾病在初期状态都是好解决的,一般我们刚开始有牙痛的感觉时就是最佳的治疗时期。可以用手指按压手心区域,也可以用牙签按压。牙签按压基本上就相当于针灸了。手指按压比牙签按压效果稍微差一点,但一般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2、扁桃体炎:手穴血糖针放血。
扁桃体炎是现在小孩发烧最多见的一种疾病,几乎挂吊瓶的孩子里面一多半是这样的情况。扁桃体炎实际上有两个层面,前期就是身体的堵塞状态,对小儿来说就是食积。底下堵了,上面上火才会出现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早期的处理中医要优于西医,在我选的这三个点上用牙签按压,或者用血糖针放几滴血,会让扁桃体炎有所缓解,并有很大的治愈可能。
这个方法是河北的一位张姓老中医贡献的,我在资料中查到后使用了很多年,效果很好,对早期的凉血消肿和发烧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炎症一旦加重,用这个方法控制症状和辅助治疗是可以的,真正治愈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对于已经化脓的扁桃体炎,不管是表面有脓点还是里面已经化脓,效果就都不好了。使用这个穴位时机要早,越早越好。
3、失眠:按压合谷。
失眠的穴位是我在微博上发出之后争议最多的一个穴位,后来证明这个穴位的诱导睡眠作用还是很好的。这个穴位并不是课本上教的治疗失眠的穴位,而是源于生活中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中, 我发现这个位置大概在合谷上的位置,在合谷和二间、三间之间的位置,对于诱导睡眠还是很有效的。
最早使用这个穴位并不是针对患者,给患者我们常规用镇静安神、补肾、降心火、心肾不交这个思路来扎针,很少用这个穴位。我用的比较频繁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我负责看孩子,孩子晚上不睡觉,这是很麻烦的。我晚上习惯看书,而孩子是越到晚上越闹,于是我就用这个办法,有时候拿着他的手按一会儿,他就乖乖睡着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穴位非常灵。虽然说我让孩子早睡觉的本意是想给我争取更多的时间看书,但是这客观上也让孩子养成了早睡的好习惯。
中医里也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孩子不睡觉、睡颠倒都不好,要让孩子尽量形成节律的睡眠。而且,现代研究也表明,孩子的发育主要是在睡眠时间,孩子睡得好对他将来的大脑发育也好。
给孩子使用这个穴位时要注意力度要由轻入重,如果一上来就压得很重的话,孩子立刻就醒了。所以,要轻轻地、由轻入重地按压,会有很好的诱导睡眠效果。
4、多梦:神门穴按压安神少梦。
多梦,在中医里很多是属于胆的问题,胆郁痰扰,心神不宁。要控制多梦的症状,主要还是调节心经。因为中医心属神智,神智不宁就会失眠多梦,所以,多梦主要还是心的症状。
调心要通过调经络来完成。这是中医的传统取穴思路,通过调节心属经络的穴位,来调节心的功能,使多梦的症状消失,睡眠变得正常。这个穴位就是神门。
神门可以安神,安神就不会魂飞魄散,不会失神。如果我们能安静地睡眠,那就说明我们的神很安,睡不好就叫神不安。这个穴位能安神,让人睡得好,梦就会少。治疗时用牙签按压神门穴100 次以上,少了不行。因为心脏靠左,所以,左手的效果更好。很多人问我按压时压出水疱怎么办?其实不用紧张,压出水疱很多时候是皮下水分太多的缘故,不是什么不良反应。
5、打嗝:按压太渊穴。
打嗝说病不是病,但说不是病也很痛苦。中医认为打嗝多是胃汁上逆、脏胃不和造成的。
处理打嗝的方法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惊吓法治疗打嗝。这么深刻的印象缘于我母亲当年收治的一个患者。当时这个患者不想服兵役,于是就一直打嗝,告诉大家他有打嗝的毛病,并在验兵之前一直打嗝,结果没想到验兵之后他的打嗝停不下来了,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打嗝,打嗝真的成了一种病。我母亲当时很有名,所以这个患者就慕名而来,想让我母亲给他治打嗝。但当时我母亲去济南学习了,这个患者急于想治这个病只能去找她,谁承想下了火车以后,钱被偷走了。惊吓之下,这人一下子就不打嗝了。后来见了我母亲,对我母亲说了这件事情,我母亲就自己拿钱让他回家了,并宽慰他说,“你来不就是为了看打嗝的,现在打嗝已经好了,这钱也算是花了。”
太渊穴更有效!
相对于惊吓法,我用的治疗打嗝最好的方法是按压太渊穴,把手指轻轻搭在上边就行。这是我教过我女儿最早的一个穴位。有一次,她吃完饭后打嗝,我就教过她这个穴位,之后她再打嗝就自己直接解决了。
6、呕吐:按压内关穴。
呕吐是胃不舒服时很常见的一个症状,缓解呕吐症状,课本上讲的是使用内关穴。内关穴对止呕有很好的效果,美国有个公司专门据此做了一个腕带,腕带上带个纽扣,戴上腕带之后纽扣刚好压在内关处,可以缓解妊娠呕吐。
呕吐是一种应激反应。内关穴可以解决呕吐症状和缓解呕吐症状,但是呕吐作为身体的一种急剧反应,反应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身体对疾病的一种抗争。中医里的“汗吐下”就是把身体里面的毒素向外排出的过程。所以,对于呕吐,止吐不是目的,只是缓解身体的这种不适,更重要的是寻找导致呕吐的原因。
7、便秘:从手背底部推向食指尖部。
使用这个方法治疗便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孩子的年龄。3岁之内效果最好,3—5岁就需要手法重一点,效果也要差一些。七八岁以后,手法要特别重才行。因为小儿推拿的特点就是小儿的皮肤比较敏感,在刺激过程中对经络有很好的效果。
针对实热型便秘:
这个方法的使用主要针对实热型的便秘,就是大便干、臭,拉不下来的状况。从手背底部推往食指的尖部,推300—500下。如果大便很软,但是拉不下来,就是气虚性的,这种情况用此方法效果会差很多。
注意:这个方法对成人也有效,但是单纯按压效果就会很差,必须要达到刮痧的程度才有用。
腹痛内急:自上而下掐按合谷:
案例:腹痛内急的症状并不是疾病的表现,但有时候很让人尴尬。有一次,我在电视台采访录制期间突然肚子痛,想要上厕所,但录制期间因为这个事情停下来是很失礼的,所以,我当时就用了这个穴位,应该是合谷上下,灵谷、大白的位置。
灵谷+大白,迅速缓解症状!
我在图上标的位置就是三间和合谷这两个穴位。从下向上按压四五次,腹中的不舒服症状就迅速消失了。这适合大家在不便于上厕所的时候使用。当然这个方法不是我自创的,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有一次在火车上,不方便上厕所,就用了这个方法。然后他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我。
合谷这个位置是大肠经的位置,大肠经络至少能够调节大肠的急迫症状,在我们的按压下,起到缓急的效果。
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造成便秘呢?不会,因为针灸是双向的,能够把高的调低,也能够把低的调高。按压同样也是这样。
8、感冒清涕:压制食指穴位。
风寒感冒最大的特点就是流鼻涕。我们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有的时候甚至能用去整整一卷卫生纸。中医认为鼻流清涕是感受风寒,肺失宣降导致的。因为鼻子属肺,伤了肺之后,鼻子的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就会有清涕。
缓解这个症状在手上有个特别有效的穴位,就是我们标注的食指的这两个点。压上去之后,很快鼻流清涕就减轻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一位家长带孩子来找我看病,这位家长感冒初期的症状很厉害,不断用卫生纸擦鼻子,我看着也觉得很难受,就让他在这两个穴位上一直压,不放松。孩子看病前后不到20分钟时间,这个家长的鼻涕就不流了,这个症状消除之快,我也很惊讶。所以,按压这个地方对感冒流清涕的缓解还是很明显的。
9、鼻塞:压制液门穴。
鼻塞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西医解释是鼻黏膜水肿造成空气的不流通状态。我常用的缓解方法是按压液门穴。这个穴位在临床上用得很广,是最早使用的一个妙招。液门穴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赤白肉际上,压上去同时向外呼气。
这个穴位主要是通鼻窍,改变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液门穴,从穴位的名字上看来,应该是让液体流动。鼻塞很多是水肿、液体不流动。液门穴能够消除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让液体流走了,鼻塞就好了。解除这个症状不是短期的,它解决不了感冒,但是有时候解决鼻塞是挺彻底的。比如,如果是鼻塞症状早期,鼻子会迅速通畅。发热、感冒一周之后的鼻塞症状解决完了,一般不会出现重新拥堵的情况。如果鼻塞的时间比较长,已经是水肿炎症了,就没有那么好用了。
这个方法对于鼻炎,尤其对过敏性鼻炎造成的鼻塞一样适用。
附录:张宝旬妙招手穴按压索引图:
提起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另外,还有人想问头痛按手上的哪个穴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头痛怎样找手上穴位治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 鱼际穴:鱼际穴处于人们常说的大鱼际之处,即大拇指与手腕的连接之处;经常它,能缓解**咽喉之病、感冒引起的咳嗽、扁桃体发炎、头疼头晕等病症;鱼际穴与呼吸密切相关,如果发现大鱼际,那得就当心,因为这说明此处血液供应不足,这是一些呼吸疾病的反应。鱼际穴的方用另一只手点按,也可在此处刮痧。
劳宫穴:
手臂内侧中间线是心包经的位置,劳宫穴属心包经,将五指握拳,中指对应之处便是劳宫穴位置;劳宫穴的功能是散热燥湿,主治中暑、心脏劳累等病症;有的人心脏不好,突然要晕倒时,或者中暑时,劳宫穴,顿时给心脏补充了血,就会慢慢恢复。当然,如果是昏厥,不仅需劳宫穴,还要人中穴。
阳谷穴属小肠经,它的位置在小指连线与手腕横纹之处;阳谷穴的主要功能是阳气,主治头面病证症,如牙疼、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舌下腺囊肿等病症,阳谷穴可点打、艾炙,高血压的人经常阳谷穴也很有好处,能降低血压。
合谷穴:
合谷穴估计没学过中医的知道,它很有句,属大肠经,它的位置在大拇指与食指间肉较多的位置,合谷穴别名虎口;合谷穴的作用太多了,凡是头面部的疾病都可合谷穴,减少病症,如头痛、目赤、流鼻血、牙疼、中风、耳聋耳鸣,经常按按它,自有好处。
十宣穴:
十宣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经外奇穴,它的位置在十个手指尖上,离指甲约0.1寸的距离。经常十宣穴对高血压、失眠、中暑、手指麻木很有好处;“十指连心”,十宣穴下面神经众多。十宣穴要逐个,或者用十个手指尖敲打桌面。
2、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头痛按手上的哪个穴位 1.整个头部疼痛头疼点在手上的反射区。
选穴:合谷穴手上哪个部位治头疼。
如果你的整个头部都一跳一跳地疼痛,那么合谷穴能帮助你。而且由于头痛与肩部血流不畅有关,所以配合肩井穴的,效果会更好。偏头痛手上哪个部位。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上,手指张开的时候,拇指和食指之间褶皱靠近拇指一侧,拇指轴关节手指一方。
要点: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
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头痛在手上的反射区。
3、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头痛怎样找手上穴位** 可以列缺试试
4、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按哪个什么穴位么可以去缓解偏头痛? 阿是穴。首先偏头痛,肯定有痛点,这个痛点在中医上讲叫做阿是穴,没有固定的穴位,疼痛点即是穴位所在。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也是阿是穴,像梳头那样进行飞快的,每次梳摩个次左右,每天三次,早、中、晚各做1次,即可达到止痛得出目的。
揉太阳穴。每天早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或者食指按着太阳穴,顺着揉10圈,再倒着揉10圈,如此反复,接连数日,偏头痛可大大的减轻症状。手上按哪里能缓解头痛。
按合谷穴。合谷穴又叫虎口穴。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热水之中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这时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进行,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捏印堂穴。位于眉心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手上哪个部位治头疼图片。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取双耳交线中点处。用手掌轻轻叩击,有通经活络之效,缓解头部胀痛很是有效果。
阳白穴。位于瞳孔正上方,眉骨上一寸。按压阳白,清头明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偏头痛。
神庭穴。位于发际线正中向上0.5寸微微凹陷处,长按神庭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有效缓解头痛,可以提神醒脑对**偏头痛有一定得效果。头疼手上哪个部位图解。
以上就是与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相关内容,是关于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的分享。看完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常说:百病从腿养,却往往忽视手的作用,其实只要方法对,很多病也可以从手上治。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手上一个“专治各种不通”的穴位——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寓意深远。有老中医临床发现,通常人内关穴处的两根肌腱是放松并分开排列的,而经常想不通的人往往是紧聚在一起的。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心本来应该开心,但人若经常想不通,心就“内关”了。因此,坚持按揉这个穴位,如果哪天发现这两根肌腱慢慢在分开,那你的“想不通”就快要治好了。
捏捏手指,预防大疾病
缓解高血压
按捏左手无名指第三个指节,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效缓解血管压力,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一般高血压患者感觉头晕,可能是其血压有升高。此时按压左手无名指第三个指节可以缓解头晕现象。如果头晕比较严重,还可以按一按手心部位,掌心对应着心脏,可以缓解心脏的压力。
预防糖尿病
按捏左手大拇指第二个关节,可以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消化”糖类,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当然,控制体重及日常饮食的控制,更有必要。
预防眼疾
捏一捏双手小指根部外侧可以有效预防眼部疾病。
小指外侧的根部有一个治疗眼睛衰老的穴位,即老眼点。老少皆宜,老年人按此穴可缓解眼花现象,年轻人按捏此穴可舒缓眼部疲劳,少年儿童按摩此穴可有效预防近视。日常保健眼部健康都少不了老眼点穴。
预防肾虚
按压左手小指第三个关节内侧部位可以有效预防肾虚。
小指上的穴位众多,经常按压此处可以起到补肾养阳的作用,对肾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预防乳房肿块
经常按摩右手拇指的第二个关节处,可以预防乳房肿块。
经常按压右手拇指根部,可以有效预防乳房部位的相关疾病。让女性更健康更有魅力!
预防支气管炎
无名指的第三个指节对应着身体的气管部位。
经常按捏可以有效预防支气管疾病,保护支气管以及肺部的健康。
缓解失眠症状
捏食指根部外侧部位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经常按压可以有效缓解大脑疲劳,刺激其能够正常分泌出睡眠激素。
没想到小小的手竟然这么强大,为了健康,赶紧按摩按摩手吧!预防疾病从手开始!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点刺放血针具均采用采血笔或采血针。
(1)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针刺急救。
(2)四缝穴:用于针刺治疗小儿食积,奶积,发烧等。以上穴位广泛用于:点穴、手法、经络收放等
(3)少商穴:大指内侧,指甲角外一分。三棱针刺之,微出血,可泻诸脏热,不宜灸。
主颌肿喉痹,心下满胀,汗出而寒,手挛指痛,咳逆痰饮,唇干,掌热,战栗,喉鸣。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③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不宜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一次性采血针点刺主治重症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配商阳主治咽喉肿痛。
【备注】肺经井穴,五行属木。
(4)中冲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水沟穴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一次性采血针点刺;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穴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浅刺0.1寸;出血。
中冲穴附注:心包经井穴。
穴义: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
运行规律: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
功能作用:发散内热。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热则泻针出气(莫出其血)。
操作:浅刺0.1寸,或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中冲穴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配水沟、太冲、劳宫、曲泽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指压中冲用于心绞痛的应急治疗;配大椎、曲池、曲泽主治中暑;配大椎、合谷、外关主治小儿惊风。
备注:井穴
疾病特征: 中指疼痛中指上的中冲穴,位于包围心脏的心包经上,因疾病不适使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穴位名解(1)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2)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3)中冲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穴位主治中冲穴的穴位主治昏迷、中暑、昏厥等急症。心痛。 中冲穴经络图小儿夜啼、舌强肿痛。中冲穴与便秘治疗中冲穴位于双手中指尖,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穴位。掐按中冲穴,常用于心绞痛、昏迷、严重痛经等症的急救。临床发现,便秘时用拇指指端掐按点压中冲穴,有缓解紧张、促进排便的作用。掐按中冲穴此法也可用于预防便秘,特别适应于老年人。中冲穴与预防疲劳治疗人双手中指的指尖是中医经络学上的中冲穴。中医认为,此穴对疼痛较为敏感。人们若在困倦时揉捏此穴,能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方法: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较明显,就再揉捏那只手的中冲穴(那只手中冲穴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直到双手的疼痛感相等时停止揉捏。
医学特色从经络穴位讲,中冲穴是心包经井穴,而心包可以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故捻动中冲穴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之功能,气血调畅、各守其位,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中医的整体观念很强,人体表面各部位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形诸内,必形与诸外”,中冲穴可治疗诸多疾病,能起到纲举目张的统帅作用,但必须配以相应脏腑穴位,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血脉和利,精神乃举”,捻穴疗法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实现治疗疾病的。经络与经络相通的特殊性,相对有其位,不是绝对;平衡有其量,不是永恒;质能有其别,不是不变。相对平衡,物质运动发生变化,共存于统一体中。经络系统,既有不同功用,又有协同作用,以沟通表里,运行气血。如某一经不同于某一经,某一穴不同于某一穴,而又相通的特殊性,更如中冲、合谷穴与不同经络、穴位、部位相通,又有其普遍性。故以中冲穴为纲,配以相应脏腑之穴位,以生物电为动力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善微循环,使人体气血充盈而调畅,以得到治愈五脏疾病之目的。
中冲穴中冲穴按摩可治愈五脏的各种疾病。在手上捻动中冲穴相配五指应五脏的指掌手穴,配合赵氏传授的“宫廷捻穴”疗法可以治愈多种疑难杂症。操作方法与相关穴位运用:患者静态仰卧,伸出手掌,医者左手扶持患者中指,右手拇指尖对准患者中冲穴快速捻动(频率每分钟130转左右),捻动力度以患者承受力为准,一般治疗时间每次约3小时,可因病情轻重减增治疗时间,当捻动病人感觉患部有发热或胀疼直至有跳疼感时,即为疏通病灶经络的病理反应。根据病情可全天或半天治疗;10天1疗程,一般疑难病症约3个疗程即可治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脏象学说,辩证施治,巧施功力,首推中冲穴(为疏通全身经络主穴),合理配穴,是治愈疾病的重要环节。如治疗心脏病以中冲穴为主,相配内关、劳宫、少冲等心经诸穴,可治愈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治疗其他各脏腑的疾病,也均以中冲穴为主,相配五指应五脏的指掌诸穴,可治愈五脏的各种疾病。
经临床验证,功力捻动中冲穴,配以五指相应五脏的指掌手穴,对治疗五脏疾病的疗效奇特。《幼科推拿秘书》认为:“大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食指属肝木,肝气通于目,络联于食指;中指属心火,心气通于舌,络联于中指……;无名指属肺金,肺气通于鼻,络联于无名指……;小指属肾水,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内经上也说:“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因此,在手上施穴可治疗五脏的各种疾病。
功力捻动中冲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三层火攻为动力,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为目的。中冲穴巨大威力的产生,来源于三层火攻,有太阳火(捻入的热量)、激发心脏火(心之搏动与心包摩擦产生的生物电)、命门火(命门主火,为生化之源,为真君真主),三层火汇集成一条火线(能量),即动能激发生物能,生物能又引起肌体反应而产生能量,捻穴使这种能量输送到心脏,使心脏经络畅通,恢复功能,治愈了心脏疾病;输送到肝脏,使肝脏经络疏通,恢复其功能,治愈了肝脏疾病;输送到脾脏、肺脏、肾脏,使脾肺肾经络畅通,恢复其功能,能治愈各脏腑疾病。
(5)商阳穴: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左取右,右取左。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配少商、中冲等主治中风、中暑;配合谷、少商主治咽喉肿痛。
[1]穴位详解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成为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金。功能与运用
商阳穴【功能作用】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主治疾病】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
【配伍】配少商、中冲、关冲,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中暑。配合谷、少商,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配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等。有发汗泻邪热的作用,主治热病汗不出。配少商穴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手阳明经所出为“井”。商阳穴的研究
五弦琴
少商和商阳是两个与古代音乐相关的穴位名称,此二穴的命名与古代的五弦琴有关。古代的五弦琴有五条弦,最粗的叫大弦,最细的叫少弦。在各弦的中点以远(左侧)每条线各有五个乐音。它们的名称记载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五音五味》上。经过整理后排列如下:
上徵 大羽 大宫 大商 大角
上羽 左宫 釱商 釱角 右徵
上宫 左商 判角 判徵 右羽
上商 左角 桎徵 桎羽 右宫
上角 少徵 少羽 少宫 少商
其中的少商就与少商穴同名。古琴的指法左右不同,其中左手常用拇指(不用小指)桡侧的少商穴部位按压琴弦,而右手除小指外都用于拨弦。
当用左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桡侧的指肉按压在第五弦(少弦)上的少商音位(只用肉按弦不用指甲按弦)时,右手拨弦后就会有左侧肺经的经络感传发生。其他弦的商音也都有类是感传,但是商音以外的音则无此经络感传现象发生。可能古人只用了比较方便的第五弦做实验,故将此穴命名为少商穴。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当左手拇指按压的角度发生内旋变化(拇指按弦成半甲半肉状态)时,经络感传的路线就会发生变化,变成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了。
使用食指按弦时也是如此,为了突出食指桡侧指甲角桡侧的大肠经感传效果,必须使用半甲半肉按弦法,此按压琴弦的位点在(指侧动脉的)手背一侧,按中医的阴阳分类属阳,故称其为商阳穴。
研究指端的经络感传发现,手足指趾的经络都是表里两经并行的。所以才会有此现象发生。
商阳穴对慢性咽炎的治疗
咽炎
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刺入一侧或双侧商阳穴0.1寸,针刺挤出5~10滴血,以出血颜色转为鲜红为限。每天1次。同时紧按患者食指中节的两侧止痛。症状较重者在商阳穴针刺出血的同时增加少商穴。1个疗程症状如无明显改善,可连用2~3个疗程。
慢性咽炎多为肺虚脾滞、痰湿上逆,表现为局部红肿瘀血等特点,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具有泄毒利咽、统通经络之功效,为治喉痹之主穴。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具有清肺止痛,解表退热之功效,对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殊功效。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采用上述两穴具有通经化瘀,调和阴阳,疗效迭加之功效。针刺出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内经》中记载:“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此法用之得当,确能破滞开结,疏通经脉,扶助正气,是祛邪治病之捷法。动物实验证明:井穴刺血能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维持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数稳定,迅速提高白细胞的作用。采用商阳、少商穴针刺出血的疗法,使患者咽后壁局部病变粘膜达到充分的通经化瘀、活血止痛、祛毒利咽,加常规抗菌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此法同样也适应单纯慢性咽炎患者。 商阳穴的保健作用商阳穴是男性性功能保健的重要穴位,就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角旁,刺激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其按摩方法也简便易行,可在上下班乘公共汽车或地铁时,用食指钩住车内的扶手或吊环,或在闲暇时两手食指相钩反复牵拉,也可利用伞柄等按摩食指等。
(6)关冲穴:位于人体的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指甲根。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薄而疏松,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骨膜。手指的静脉多位于背侧。浅淋巴管与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通。手的动脉每指有4条,即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两条指背动脉分别与同名神经伴行。均位于指掌、背面与侧面的交界线上。因指背血管及神经较细短,所以指的掌侧及末二节指背侧皮肤和深层结构,均分布有掌侧的血管和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人中穴治中暑、昏厥。
穴义: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三焦经井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手部部分穴位
(1)关冲。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2)三焦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
关冲穴-功能与主治
手少阳三焦经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之井穴,五行属金。
功用: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为急救穴之一。
1、头面部疾病:古代记述:头痛、寒热、头眩、心痛、心烦、昏厥、目痛、口干、口苦、舌卷、舌缓不语、喉痹、耳聋鸣、肩背痛、臂痛、肘痛。现代实验研究报道:急性扁桃体炎、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等症。
2、其他疾病: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刺灸法:
刺法:1、浅刺0.1-0.3寸,局部胀痛。
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刺灸法: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配伍:
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
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
(7)少冲穴
定位方法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主治病症
少冲穴的主治病症为: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按摩方法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做法:要求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按。
(8)少泽穴
【定位】
少泽穴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①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②昏迷、热病等急证、热证。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人体穴位配伍〗 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配肩井、膻中主治产后缺乳;配人中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备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 井穴,属金。
〖别名〗小吉穴,少吉穴。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少泽穴-治疗
治疗手指疼痛
小指疼痛:是心脏或小肠有毛病。靠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使发作缓和些,少泽穴是小
少泽穴
肠的经穴,小肠情况不佳时,可用力按压此指尖。
无名指疼痛:是喉痛或头痛时发生。在无名指的三焦经上有一个关冲穴,感冒发烧时揉此部位即可。
中指疼痛:因炎热以致心脏不适时,这里会感到疼痛。中指上有一个中冲穴,位于包围心脏的心包经上,出现不适可按摩应急。
食指疼痛:食指上有与大肠相关的商阳穴,有便秘现象而压这个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肠可能有问题。
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经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会疼得跳起来。发现有这些征兆要急时检查。
治疗头痛方法
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肠经这条经根据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是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
从第一个穴位开始是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这个穴位开始是从井里而发,这种穴位治疗热症,所以通常是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比如像少泽穴,我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用三棱针点刺一点少泽穴出一滴血,这些问题就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少泽穴-应用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按压此穴治疗昵逆,效果显著。方法:医者拇、食指按压患者少泽穴,力量由轻到重,成人可用指甲顶压,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陈x,女,3岁。1990年4月13
少泽穴日诊。早饭后遇凉风吹,卒发呢逆,不能自止。遂用右手拇、食指捏压患儿左手少泽穴,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当即以酌七,继续按压一分钟巩固。体会:小儿脏气清灵,用此法治疗,随拨随应。对千年龄大者,反应较迟钝,可用指甲顶压穴位,或点刺出血。其为井穴,气之所出,其脉极浅。《灵枢·官针》云:···二~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