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治疗高血脂的特效穴位

时间: 2023-11-05 04:38:53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失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多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或胆道阻塞等都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肠腔,再经肠黏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脂,并形成乳靡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为原料而合成。血浆中的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乳穈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愈高,血脂利用率愈高。

中医学认为,膏脂虽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则形成高脂血症。凡导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传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饮食失当,情志刺激、喜静少动、年老体衰,均可导致血脂升高。

www.zgmjyxw.com

膻中穴:膻中穴在胸部,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它是任脉的穴位,也是心包募穴和气会穴。按揉膻中穴能够调理全身之气,气的功能增强,则能使人体的水液代谢正常,痰自然消失。选用膻中穴治疗高血脂症就是此意。

丰隆穴: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位于胫骨前缘外二横指处,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它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络于脾脏,脾不仅是产生气血的源泉,还是产生痰的根源,而高脂血症正是无形之痰,所以按揉丰隆能增强脾的功能,调理人体的津液输布,使水有所化痰无所聚,从而达到降脂的作用。

足三里:本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胃经的下合穴。按揉足三里穴能调理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增强,痰液就不会产生,同时疏通脉道、经络通畅无阻,气血调和,从而防止痰瘀的形成,来实现降脂的目的。

艾灸穴位能够降血脂 要注意这些情况

现如今,人们对于中医的养生方法都是比较重视的了,尤其是通过穴位来帮助我们保健身体了,而艾灸就是更出色的方法了哦,那么我们具体都应该怎么做呢,在艾灸进行治疗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我们最好是要让专业人员来帮助我们找穴位了,对于我们调节自己的血脂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了,不仅可以调节血脂,还能够保健我们的身体哦。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循序渐进是最好的方法了哦,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了,尤其是可以帮助我们降血脂了哦。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这时候进行艾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完全没有什么好处的了,所以对于艾灸的时间,我们也是需要掌握的了。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在艾灸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在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高血脂了,而通过艾灸穴位来降血脂,这是很好的方法了,不过对于上面介绍的这些注意事项,这是我们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的了哦。

高血压高血脂怎么治疗

建议:我们常见到部分高血脂的病人同时有高血压,医学专家也视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子妹病,因而引起人们想到血脂高是否可引起血压高。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血脂水平与血压高低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血脂升高使血管松驰发生障碍,因而造成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所以,血脂高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
既然血脂高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那么降低血脂也应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所以,现在提倡如果高血压病人同时有高血脂,除了积极降压外,还应及早配合HHP降脂治疗。

控制血糖,教你2个穴位,可生津滋阴,清热润燥

那糖尿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辛老师这样说:“举个例子,比如糖尿病的原因,来自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这个具体的部分,现代医学研究得很明确。在治疗思路上,除了需要观测改善血糖、尿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等病理指标以外,我们可以更多调整病人的整体生命功能状态。中医看整体功能状态的方法,以元气、正气为代表,用虚和实两个指标来分成两个不同治疗方向的大类,用六经辩证是细分成六个不同的类别。

糖尿病按中医的虚和实来看,他们的指标都有可能很高,但不同于虚症,实证型糖尿病的整个生命功能状态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血压、血脂、血管的情况,各脏器的功能以及微循环都不错,这种糖尿病不会很严重,多见于初起,并发症不多或者还没有出现,在排除了器质性的疾病可能后,如果从人体自稳态调整过程中的身心紊乱状态来调整,是可以尝试和比较的思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初起病患,通过中医的调治,提高整体的生命功能态,配合运动、饮食和辅助治疗、心理疏导,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很高。

另一种属于本虚型的糖尿病,本来就是多年的慢性病,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发展到了后期,他生命的整个功能都下降得很严重,皮肤过敏、微循环障碍、眼底病变等等问题同时出现,这个时候,人体进入失代偿期,常常会出现心肾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糖尿病只是在他大部分的脏器功能衰竭下降之后的其中的一个指标。这个时候更需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简单地控制可见的几个指标。更重要的是,在虚症这个阶段,意味着人体能量水平下降到不足以支持肉体功能,所谓“多层次多脏器的损害”意味着全身性的功能下降。在“慢病管理”这个部分需要中医的介入,不仅降低医疗负担,也会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中西医协作会更好。”

那对于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身体的整体能量,也就是提升气血,因其本质为阴虚火旺,如果虚火长期灼烧阴液,气血消耗更严重,阴虚也会更严重。所以滋阴生津,清热润燥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

而太溪穴与三阴交相配,可生津滋阴,清热润燥,能有效治疗糖尿病。


第一个穴位:三阴交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即是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三阴,指足部的三条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交,为交会之意。本穴是足部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之处。故名三阴交。中医认为该穴可以通调肝肾脾三经,三阴交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经旺盛,后天气血充足,气机通畅,疾病也就自然消除了。

刺激方法

刺激三阴交穴可以采用按压法,以大拇指按住三阴交的位置,以稍有酸胀感为佳,逐渐用力深按,保持8秒,然后松开,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一般点按3到5分钟,对于三阴交穴,我们也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用大拇指按在三阴交的位置进行旋转按揉,按压力度以酸胀发热感为宜。每次5到10分钟。每天可按压3次,早中晚各一次。


第二个穴位: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此穴。

太溪穴,出自《灵枢》,古法诊脉三部九侯,本穴为九侯之阴,取本穴以察少阴经疾患。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之泉,出于然谷之谷,本穴则犹溪涧之溪也。且本穴位于内踝之后,凹陷大深之处,故名太溪,太溪穴有益肾滋阴,增液润燥之功。

刺激方法

刺激太溪穴除了可以采用与三阴交相同的按压法和按揉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艾灸法,点燃艾条,对准太溪穴,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分钟左右,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每天睡前1次,每周3到5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刺激三阴交穴和太溪穴降糖,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这正是,“佳肴味不断,旨酒日食销。意欲贪停难,面瘦奈糖高。周变人萧条,消渴惹病扰。腧穴有两方,太溪三阴交”。

高血脂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多按摩哪两个部位,缓解头晕,头脑清醒?

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它是危害我们人类健康的杀手,但我们往往都会忽视它们所带来的危害,只有等到情况严重的时候,我们才会去看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主体主要是在心脏与血管,这两个器官对我们人身体也是非常的重要了。如果两者之间的关联出现了问题,那就会造成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就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与脑梗堵塞。这些病都是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的疾病。所以针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早早的为身体健康打好准备。

我们可以经常按摩耳朵,因为耳朵周围的经络通向全身。我们可以将双手轻轻按摩在左右耳轮,直到发热为止。这样可以缓解脑动脉硬化,也可以预防健忘症,头晕,耳鸣等症状。

如果是血管不太好的患者,平时可以多转动自己的眼球,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30秒。这样既可以锻炼眼部肌肉,还可以让处于高血脂状态下的头晕及早的清醒。?

我们都知道手和脚的穴位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的按按手,按按脚通过这些按摩来预防我们的疾病。对身体经常按摩其实是非常好的,它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到我们身体,哪里不适,也可以尽早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忽略很多疾病,但其实在这些疾病出现之前,我们的身体就早已经给我们打了小报告。所以对于身体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