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 , 名目繁多,如行气、调气、服气、食气、炼气、胎息、存想、返观、内视、守一、导引、内丹等。内丹术是道家炼养法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功夫。真气运行法具有内丹术的实质。
道家内丹术从炼己入手 , 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炼虚合道 , 也即“与道合真” 、 “返朴归真”的境界,实现“长生久视” 。这种长生久视 , 并不是肉体上的长生不死 , 但可获得健康长寿,精神境界的永存。
真气运行法则以五步功法完成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小周天和大周天功夫,在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中又有炼神还虚的四个不同阶段, 以坚持不懈的持久锻炼达到炼虚合道的目的。下面以内丹术的全过程与真气运行法相结合作一概述 :
一、炼己筑基
炼己即是集中注意、排除杂念 , 实际上是修心炼性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结合意守 下丹田,也就是“凝神入气穴”; 也可以数息随息, 以一念代万念,还有运用掐指念字、存想外景等作为排除杂念的措施。张伯端 《 金丹四百字·序》 中强调用“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即“和合四象”的方法,达到排除杂念,栓心猿、锁意马的目的。
真气运行法的五步功法也始终贯穿了炼己的功夫 , 如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 注意呼气、意守中丹田,用凝神调息的方法使练功者心不二用 , 专注于功法的锻炼 , 达到炼己收心的目的。如杂念起时 , 还可以用数息 ( 数呼气的次数),从一到十 ,反复进行。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仍是专意于心窝部的热流随着每一个呼气下沉丹田。到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 则更强调凝神气穴。真气运行法每一步的功法要领都以一定的方法拴心于一处,不使散乱, 以增强练功效果。从“有为法”下手,是真气运行法炼己的特色。
至于筑基 , 是指理虚补漏。年老体衰或是病痛缠身之人 , 皆因元气泄漏 , 真气亏乏 , 人体正气虚衰。内丹术强调要用一些方法手段,首先要将破漏亏虚的身体修复,而后求得祛病延年,长生久视。内丹术认为小周天的修炼过程 , 属于筑基的功夫 , 所谓“百日筑基” 。这一阶段中 , 既要依法精勤练功,以修破体, 否则于练功进程不无影响。
二、炼精化气
内丹术炼己达到心念逐渐能够平静下来的功夫后,炼精化气过程随即开始。丹家所谓的精是指先天之元精,气也指先天之元气,也即真气。这一段功夫又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
1.调药 : 丹经说 : “大药三品 , 神气与精。 ”调药即调理精气神。古人主要用“凝神入气穴”的方法,凝神是在排除杂念 的基础上,意守下丹田,与内视相结合, 以 神意( 火) 冶炼元精 ( 药),促使丹田气聚旺盛。
张伯端 《悟真篇》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劝君穷守生身处,返本还经是药王” ,即是对调药的阐述。
2.产药 : 通过以上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便有“小药” ,即“真种子”产生。当练功者感觉到“景象”开始发生之际 ,即为“药产” , 产药的景象,古人描绘颇多,崔希范《 入药镜》 云 : “先天气 , 后天气 , 得之者,常似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自然身心和畅 , 如醉如痴” 。
真气运行法实践者达到这一阶段时是会亲有感受的。
3.采药 : 小药既已产生 ,即须及时采取。石泰 《 还源篇》云 : “摄来归鼎内 , 采取要知时” 。何时采药是为及时 ? 丹经以为“阳光二现”采药正当时,所谓“二候采牟尼” 。 《性命圭旨》则以为时在“心觉恍惚而阳物勃举”; 即当及时采药。采取之诀,有谓“火逼金行” 。火是指心、指神、也即用意 ; 金指肾中精气,也即元阳之气 , 采药时加强意念 ,又称“聚火之法” .
方法有采药四字诀“撮、抵、吸、闭、 ” ,即摄提谷道,舌抵上愕, 闭目上视,鼻吸莫呼 , 实际上是采取以吸气为主的提肛呼吸法。这是一种用武火、进阳火的方法,促使精气逆行而上。
以上调药、产药、采药三个步骤即炼精化气,冶炼元精化为元气(真气),接下来真气逆透三关, 还精补脑。
在真气运行法里,不仅能使后天之气下注丹田,补足先天肾气,也诱导五脏之气回归丹田关元,真气运行法比传统内丹术功法明确,功效显捷。
三、炼气化神
《庄子》云 : “缘督以为经,可以全形,可以养亲 , 可以全生 ,可以尽气” 。
炼气化神要求通过烹炼,精气通过三关,即通督脉,上达泥丸脑室。
尾间、夹脊、玉枕三处一般都不易通过 , 所以称之为关。
而督脉为人体脊髓神经汇集之处 , 真气疏而通之 , 整体反应颇多,故而修炼起来也颇多艰难,古人谓修炼内丹术,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实指通督的不易。督脉一通,任督经气环流 ,人之素质即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通常所谓有着“飘然若仙”的感受。修炼真正达到这一境地,体内自然又是一派景象。
张伯端《 金丹四百字·序》云 : “修炼至此, 泥丸风生 ,绛宫月明 ,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 , 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甜,精神如夫妇欢合,魂魄如子母之依念,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 ”对如此景象的体验,古代丹士还有很多的描绘 ,如宋·邵康节《 先天吟》说 : “天根地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
宋·石泰《还源篇》云 : “夫妇初欢合,年深意欲浓, 洞房生瑞气,无日不春风” 。
宋陈传《翠虚篇》 曰 : “三关往来气无穷 , 一道白脉朝泥丸 ; 泥丸之上紫金霜,鼎中一块紫金团 ; 化作玉浆流入口 ,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服之入五内 ,脏腑畅甚身康安”等等。
炼气化神阶段的修炼, 比较突出武火烹炼,强调火候的掌握。
如若火候失度 , 也可导致失误,甚则出现危败 , 所以古代丹家十分强调“进火须防危” , 并提出一系列“防危虑险”的要求。
大致有三个方面 : 一是要掌握时机 ; 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卯酉两时宜沐浴之规定。
一味进火抽添,不知沐浴温养 ,此致危之一也。
二是要求顺其自然。
烹炼中应该炼养结合,顺其自然之道,不可一味追求,若意念助动则易出偏 , 此易致危之二也。
三要注意道德涵养,古人练功称之为修道,这不仅着意在修身固命 , 更有修心炼性的内涵 ,所谓“性命双修” ,德全方能功高 , 否则不仅修不成道,倒反累遭魔障,致使倾败,此致危之三也。
在真气运行法中, “通督毋忘复毋助”及“因势利导运周天”旨在“积气冲关” ,疏通督脉,打通小周天,这实际上也是丹功的河车逆运 , 要求“毋忘毋助” ,关键是丹田积气充旺 , 炼化精气,切不可人为地拔助 , 至于通督过程中出现的景象、反应 , 只要依法行事 , 不违反其自然规律 , 就都属正常,无须疑虑。
一旦真气冲过玉枕,抵达百会泥丸神宫,则脑部景象、反应更为丰富,感受也各有不同 , 也应勿喜勿忧,顺其自然。
真气运行法小周天贯通以后,继续修炼,就出现内气自然运行周天的感受,这时就可“因势利导运周天”在这一过程中,修炼者仍须因势利导 ,不可过分地意念导引,该沐浴停火的时候 ,决不可运行武火。
凡是身有病疾者,都会出现“气攻病灶” , “真邪相搏”的病灶反应,并不是轻松的 , 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磨炼。
要坚守练功治病强身的信念, “不为物喜” ,也“不为物忧” ,坚持锻炼下去。
一侯经络疏通(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 病理得到调理, 则病痛霍然而解,一身轻松自如 , 如变了一个人似的。至此可以说祛病强身的目的基本达到。
再进一步锻炼下去,体内各种各样的反应即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有的仅是百脉舒畅,温温融融的“虚无”感受,练功以后自然是舒适无比 ,美不胜收。
四、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当代气功道家神仙内丹学说是研究、解决人们认识、对待生死问题的学问 ,神仙内丹术则是解决如何认识生命并实践延长生命的法术。人喜生恶死。然而生不能永,死终难免。
道家主张“与天争衡” ,提出“吾命在我不在天”的响亮口号,现今的气功养生爱好者所实践研究的内丹术就是中国道家二千年来多少代学验俱富的代表人物的杰作、结晶。
道家炼养思想不仅求得人体的长生,更追求精神的永存 , 所谓``与道合真”。
内丹术的最上层境界强调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 是精神世界的追求。
道家内炼养生宗旨本“清静冲虚” 、 “虚无生气” 。
内丹术至炼神还虚, 乃至炼虚合道阶段 , 只在虚极、静笃上下功夫。
在静定之际 , 自有高层次的景象显露。
这些景象有 : 一是丹田金丹闪烁。二是遍体虚无。修炼者有无人无我、一片浑沌虚无感受。三是祥光闪现。
白玉蟾《玄关里秘论》云 : “冥心凝神 , 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四是脱胎神化。张伯端《 玉清金筒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总论金丹之要》脱胎神化的叙述, “至于阴尽阳纯,而丹能升于泥丸 , 决然奋厉,真人于斯而始见矣” 。
炼神还虚 , 修炼至此 ,则修道者的身心皆与道合 , 真正达到仙人道士所追求的“与道合真”的完美境界。
真气运行法的修炼,李少波将其划分为“静守胎息化虚无” 、 “打破虚无见光明”和“祥光深处觅真身”等( 见《 气功》杂志 1 9 9 1 年 8 期)几个层次,一如内丹炼神还虚的境界。
近些年来,我们亲眼所见的真气运行法的修炼者 , 已有达到虚无、光明、甚至真身显露境界的,这也是我们认识到真气运行法和传统内丹术的理论学术和实践方法都是真实可信,言之确凿的依据。
道家神仙内丹术虽被认为是玄学 , 其说隐晦曲折 , 玄之又玄,但经科学的提炼,结合医学理论阐解的真气运行学说,却能被养生爱好者和科技学术界所接受。
至于对有关这些现象所反映的人体科学奥秘的认识 , 有待将来随着真气运行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真气运行法实践的广泛普及。
赅括传统医家、道家养生学内涵的真气运行学说必将深入人心 , 风靡全球,益于五洲。
道家的养生修练方法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导引按摩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4、内丹周天类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
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
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5、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6、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7、房中养生类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杀人”,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采战术”、“采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
8、起居摄生类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9、香汤沐浴类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
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
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
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篆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前些年,一提掐诀、念咒、画符,人们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联在一起。随着气功科学的深入发展,随着练功实践的普及和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诀、咒、符这些神神怪怪的现象里面,居然还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发扬光大以及被人体科学界的认可,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道教中的诀、咒、符。当然要擦去污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来,如“吹”、“呵”、“嘘”、“呞”、“呼”、“嘻”这六字诀的治病、养生显著效果已被公认,并普遍使用;“握固”这种手印能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也被公认:“剑指”这种手诀在发气和治病上的显著作用亦被公认并广泛使用。
如何品鉴道教的十大类修炼方法?其层次高低如何判断?李道纯在《中和集·试金石》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即把修炼方法分为傍门九品、渐法三乘以及最上一乘这样三个等级。
以直接修性还虚的顿法(意念修炼法中的炼神)为最上一乘。
内丹周天为渐法三乘,三乘中又分为初乘、中乘、上乘。百日筑基阶段的炼精化气修炼为人仙小成,得的是金丹为初乘层次;十月养胎阶段的炼气化神修炼为地仙中成,得的是神丹,为中乘层次;三年哺乳阶段的练神虚还修炼为天仙大成,得的是大丹,为上乘层次。
11、其它各类修炼方法均属不入乘的旁门。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这类方法均属普及健身型的气功或养生方法,还够不上谈修炼的资格,不够档次。
李道纯的品评鉴定方法在道教中是具有代表性,也是被各家基本认可的。
你好,建议你去看李少波的《真气运行法》。这里面的功法是静功。可能《求医不如求己》里面较多的是动功。静功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而且真气运行法,本身就只是强身健体用的。比较平稳,不容易出差错。而且方法比较简单,在一呼一吸之间,你就能慢慢体会到气感。另外,未必需要大打通小周天,之后才能治病。只要练到第一步——心窝处有气感,就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之后,气沉丹田时,可有利于肝肾等的滋养。
给你点信心:我练了,很容易得气。
最后,气功也讲究因缘,莫可太过执着!再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