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峨嵋天罡指穴法

时间: 2023-11-16 12:21:03

峨嵋天罡指穴法

峨嵋天罡指穴法

“天罡指穴法”(即“指穴法三十六势”)为内功导引按跷术(现谓之气功导引、点穴、按摩法),是峨眉临济宗气功中的秘传功法。其中小导引二十八势,大导引八势。小导引主要用于治病兼及救治气功偏差,大导引主要用于救治气功偏差兼及治病。

属于峨眉临济宗六大专修之一。指穴功,又名莲花生死功。即天罡指穴法,又名36式内功导引按跷术。内容包括内功导引按跷术、点穴法及武功点穴解救法等。主要用于治病及纠治气功偏差。

“峨眉指穴法三十六势”(旧名“天罡指穴法”),是南宋末年,四川峨眉山金顶的白云禅师,依据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强身保健治病克敌的丰富经验,以及诸家流派,舍短取长,综合创造出来的,实用价值很大。相传白云禅师由道入释,把道家的精华,增益在佛门之中,因此峨眉山这一学派,究动功、静功、医学、服食以至于天文、术数无一不及。这个天罡指穴法,就是在动功的峨眉十二庄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十二庄根据人身经络气脉的平衡与否,施展个别的架势、气运和观照等等法术,以达纠偏救弊,祛病延年之目的,用在为人治病方面,也不出此原则。所以要在临床上收到指穴法的满意疗效,非有十二庄的深厚功力,又能明了经络在浮里两支循环运行的规律及其盛衰偏胜的现症不可。否则辨证论治不明确,炼气功力达不到标准,效果就会相应的差了。又此法用于武功自卫方面,可以点穴。

以下为《峨嵋天罡指穴法》书摘:

上节:天罡指穴法养气功夫

1“剑指”。在民间称之为“二龙抢珠”。用于武功,刺人咽喉和挖人眼珠。是一门绝招。剑指的组成,将小指、无名指扣在掌心,又将大指扣压在无名指尖上,一扣一弹,形成一太极圈,又称之为“珠”。中食两指尽量张开,即能开气和发功。两指可以伸屈活动。大家可以试试,两指像不像两条活龙活现,(龙活与不活,窍在“珠”上,即大指扣压无名指尖上的幅度,指有气成,中食两指合并为“剑诀”。)

套路的操作,左单掌前起,感有阻力时,捏剑指,升至平肩时,将剑指横侧,掌臂即能自动回缩,缩至一半时,将大指扣压在中指上形成一柱香,(只是“火侯”不能超前和落后)附图①

2朝天一柱香。又称一指禅劲,“朝天一柱香”的形成,是将小指、无名指、中指扣在掌心,大指尖扣压在中指尖上,成为圆珠和香炉。食指伸直为一柱香。有两种练法,初练时,两脚跟靠拢,脚掌形成倒人字形,从容不迫,气静神闲。其架式,一可对准鼻子,二可低于鼻子,离鼻尖五市寸左右,指面朝前,座掌,飞肘,眼看香尖,右手相托,吸腹。附图②

按我临场实践的经验,朝天一柱香的气机变化多端。意守肘尖,气机下沉,形成上虚下实。反其道而练之,治血压高有特效。例如有一位离休工人马忠锡,因练功出偏,血压高至120——200,面色发紫。教他练朝天一柱香后,立竿见影,恢复血压正常。一柱香的朝向有三:一朝身前,二朝身后,三朝右。三种方向,气机亦有三种变化。升,可以发功,意守肘尖气脉即沉降,上虚下实;二,朝后,采气,可收;三,朝右气静,阴阳和。

第二种方法是大马步朝天一柱香。它的姿势是,两膝外绷,形成菱形步,两脚掌内扣。桩式可以单练。

3通臂劲。由一柱香的架子,仍变为“剑指”,然后掌臂缓向前伸,即为通臂劲。通臂有伸缩两诀:伸通的诀在中指,只要意守中指,即会自然地伸通出去;缩的诀不在手,而在肘,只要意守肘尖,则会自然缩回来。伸缩可循环三次为度。最后缩回后掌指直立,将左肩抬起,向背后挥一个太极圈。附图③④

4须弥掌。为天字第一桩里第八式架子,操作方法:先起离经指(即中指),用蛹动的方法向上立起,带动其余四指和手掌,把指掌竖立,五指并拢,笔直朝天与手臂或90度为标准。这种架子的内容,着眼在内外两字上,掌心向外挺,手指向内收。这是气机有阴阳的分别。立掌的时候,气机走在阴面,从腕下胀起一直到掌心,关窍在腕上“天河界”(即腕关节),钥匙在手背上,发劲在手下臂的“哈蟆穴”(经外奇穴)。“天河界”离“哈蟆穴”大约四寸,气机发动“哈蟆穴”像铁箍一样把天河界箍住,膨胀特甚。附图⑤—1、⑤—2

5平指劲

歌诀一:四指平联踞位高,单将大指下边跷。

双双掌下云吞吐,好似葫芦镇六妖。

歌诀是讲平指劲的架子和手法的。平指劲由天字桩中的屈指描太极演变而来。它的变化和龙衔劲相同,不过这一架式主要用的是柔劲,既能取阳经,又可取阴经,所以在导引、按跷术中,它的用处,就较龙衔劲广泛得多。

平指劲的架式,是把指伸直与腕肘成直线,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本节(即指关节)屈曲,而各指的一、二、三节则伸直,并联在上,拇指在下,它的腹面和食指面相对。即能通电发功,要注意座腕,开神门穴。

6鹤嘴劲

歌诀:鹤嘴吞蛇又啄鱼,喙松颈活翅分离,

用时翅嘴相因果,反复圈儿八法宜。

歌诀总说鹤嘴劲的基本手法和它的运用和变化。

按:鹤嘴劲由峨眉十二桩天字桩中的“屈指描太极”一式演变而来,它的基本手式是以拇指和食指的腹面相并拢组成鹤嘴,同时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张,组成鹤翅,在鹤嘴劲中,又分喙与颈二部,前端拇、食两指是喙,后端手腕是颈。整个运动起来,在人身上取穴进行导引时就好像白鹤啄食的形态,所以形容为“吞蛇”或啄鱼。二者用法也有区别,吞蛇用劲大而散开,啄鱼用劲小而集中,上下横竖的方面也有不同。

鹤嘴劲的关窍,重点的鹤翅上,而不在鹤嘴。当用翅张开,也就是中指、无名指、小指伸展的时候,鹤嘴上的指劲发出就大,而鹤翅收敛,也就是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松弛的时候,鹤嘴上的指劲就会变小或消失。因此,鹤嘴和鹤翅是互为因果,互为协调的,这一手式在导引点穴法中使用范围较广泛,必须熟练和灵活运用。

鹤嘴劲在操作的时候,手法有八种变化,即①合法、②吞法、③吐法、④揉法、⑤披法、⑥弹法、⑦震透法、⑧反鹤嘴推法。

7鹰爪劲:诀曰平指分合。意思是说,平指劲化鹰爪劲的方法,只要意守大小两指,放开手指便是鹰爪了。现在的架式是鹤嘴劲只收翅和嘴劲,还原成平指劲,张开五指便是鹰爪劲了。由此,平指劲、鹤嘴劲、鹰爪劲三式,可以循环演练,这叫熟能生巧。

歌诀:鹰爪弛张左右分,阴阳背腹统乾坤,

清升浊降任冲督,一揽三家进火温。

鹰爪劲,是天字桩中的一个正式架子,其架式把手掌竖直与腕成直角,再把五指伸直并拢,然后向两侧尽量分张开去如同鹰爪伸张姿势,所以名为鹰爪劲。

鹰爪功的关窍,在五指向两侧张开的八卦穴,穴开则身动发劲,向中心并拢则劲自消,操作时要把真气运到掌心上使之发热,再用真气热力去熨热所取的穴位。

鹰爪劲另一种运气的方法,意守小指,将指尖微曲,即会指胀发麻,然后挨指运气,只有小指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其余四指都不能。为什么?小指应心,心法应小指,这叫“意动气行,念动神到”。

8虎爪劲

歌诀:迎面山头白虎吼,双双爪下爪尖抖。

用时劲隙在肘端,千斤坠着中央走。

歌诀着重讲虎爪劲的架式、手法和技巧。它的架式是五指伸直,各指的末稍两节呈现强度屈曲,用指尖取穴,导引好像虎爪的形状,所以名为虎爪劲。虎爪劲的关窍是在肘尖,而不在指尖,发劲的方法是先将五指摆好虎爪架子以后,两掌及前臂伸出,屈肘,掌心相对,竖直朝天,此时肘尖自然下垂,发出下坠的力量,名为“千斤坠”。是发劲的枢纽在“千斤坠”的架子。手背、腕、前臂与手指第一节,要形成一条直线,这样劲达到茧眼(手指第一二节间的两侧),由肘至茧眼是静劲,也就是劲从内发,架子要固定不动,而手指的第二三节的指关节是运劲,也就是要进行蛹动,尤其是指尖要动得灵活小巧。

在具体操作时,虎爪劲手法有如下变化,用手指的腹劲时,先用耙法,随即用钩法和抓法,即先用手指的腹部耙贴在经穴上,随向下抓向后钩。如此钩抓要动得快,走得慢,不断反复操作,由臂腰向肘钩抓去,此法多用在四肢的三阳经穴上,比顶要柔和一些。

用手指的顶劲时,先用钩法,再用弹法和裹法,裹法只限在武功中用之,在一般导引术中并不使用。钩弹法多用在头上,导引按跷,此手法不必贴紧头皮而要放松,用“千斤坠”的内劲进行按跷,手指一钩一弹,先从两侧少阳经起,不断钩弹向头顶交会,以疏通三阳经和劂阴肝经气脉。

虎爪劲不论用在头部或四肢,都以“动快走慢”为原则,这种操作又名“齿寒法”,犹如极冷时牙齿打战一样。

歌诀:虎爪擒拿威力猛,千斤闸着解消耸。

运气开声吐白虹,教他臂折倒栽踵。

歌诀讲虎爪劲在武功上的运用。它在武功上是属于擒拿法的一种,其中千斤闸、顶劲、裹法,是最厉害的手法,擒拿住对方的手以后不易解脱,并可变其他手法点穴取人。千斤闸虽然手法威猛,用消耸的方法,可以解脱。

在大导引术中,有些练功出偏差的人,手足动触特甚之时,可先用虎爪劲去制伏他,再分经进行导引。

上接鹰爪劲,将四指并拢,手掌即会向身前转向,掌和小臂垂直,意守中指蜷抓,动作要慢,再放,再抓,循环三次为度。

按:“蜷”抓的动作要像毛虫一样地蜷起来,内脏随着蜷抓,除肾脏之外全部自封了,练的是肾经和自我封闭法,可使敌人打不进来。亦可以封住对方的气机。

第二次通臂劲伸缩三次为度。然后将伸出的手向左边挥圆,眼看掌背,手臂不动,身体向左转,转极时,将手掌变侧掌,大指柱天,然后大指尖对准右边的肩头,阴阳相吸,身体自然地会向右转了。转极时,翻阴掌(掌心朝下)此时有股气流往下行,手掌随着气流而行,至左时将掌沿向上翻,臂和掌即向上升回缩,缩至一半时捏日月扣,手掌即会反向自动到位轻贴在内下软裆里,左边的练功到此完毕,再练右手。右边的操作与左边操作完全相同。⑥—1、⑥—2再后的日月扣亦轻贴右边肋下软裆里。上节的功夫到此完毕。

峨眉派创始人(峨眉派创始人是男的女的)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峨眉派创始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峨眉派创始人是男的女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峨眉派创始人
郭襄。
郭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人物,也出现在《倚天屠龙记》开端。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的信念,双生兄弟是郭破虏。郭襄秀美豪迈,容貌三分像黄蓉,因处事风格亦正亦邪,江湖人称“小东邪”。
郭襄在40岁顿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后在四川创立峨眉派,传下弟子有风陵师太、灭绝师太、周芷若等人。
刚刚出生时,襄阳城处于混战,杨过和小龙女便从黄蓉怀中接过那孩子,打算用她来换取情花毒的解药之后再抢回。但杨过后来却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杨过为救回郭襄与李莫愁周旋,并以豹奶喂养之。
峨眉派是谁创立的?如题谢谢了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武林》1986年第4期)。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人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针法。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四、铁佛派,川北较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慧像,念咒语,颇为神秘。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有诗赞峨眉派说: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堪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虽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峨眉派真的是女侠郭襄所创吗?什么武功是真正属于峨眉派的?真实的峨眉派武术究竟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如今的峨眉派传人们在继承和发扬峨眉武术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思考?这些问题一直受到中国武术界的关注和很多喜欢武术和武侠小说的市民关注。11月12--13日,成都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术史》作者习云泰,省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武术馆馆长刘太福,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峨眉武术大师吴信良,峨眉武术名家傅尚勋,中国武术变脸第一人、峨眉派青年才俊季筠,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乐山著名武术老人王旭和乐山市文化局、体育局、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欢聚"峨眉武术文化论坛",共同探讨峨眉派武术的起源、体系形成时间等历史上争论已久的话题,并于13日下午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峨眉派创始人真的是郭襄吗
不是。峨眉武术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的武师司徒玄空,因其曾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态创造了白猿剑法与白猿通臂拳,又称白猿公。历史上没有郭襄其人,却有峨眉派,峨眉派,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据峨眉山志记载,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创“峨眉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因其爱穿白衣,弟子尊称其为“白猿祖师”。他还创有"猿公"剑法,并传剑越女,称之为“越女”剑法。现在北京流传的白猿通臂拳,就来自峨眉山,其祖师就是司徒玄空。
扩展资料:
峨眉派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在峨眉派系中有一个拳法确实是女子所创,世称玉女门,乃宋元时期一个尼姑创立,其特点是不接手,以步法身法见长。
据说尼姑本练少林拳法后入川时与人较艺感觉女人体魄之不足,逐改革之前所学,除了拳法其剑法枪法也自成一格,现今其传人在河南传承,金庸很可能了解这一情况将其编入小说。
在我国武术界,有三大武术发源地,一曰少林,一曰武当,再就是号称天下第六洞天的道教圣地,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起源于峨眉山的武术,既具佛门禅功,也含道教气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声名远扬,被人称为峨眉派武术,与武当派、少林派武术鼎足而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峨眉派
娥眉派的创始人是谁?
真实的峨眉派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金庸武侠小说中是郭襄。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上古修仙学道圣地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峨眉派起源:在中国武术界,峨嵋派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武当与峨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故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也未能论述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都只有传说: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古代道家所传的,而峨嵋派则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
有“天下秀”美誉的四川峨眉山,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如《三皇经》云:“人天中有三十六洞天,兹当第七洞天,一名虚灵洞天,一名灵陵太妙洞天。”[28]《洞天福地记》云:“第七洞天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览治之。”[29]葛洪在《抱朴子》中云:“峨眉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30]据史籍记载,曾来峨眉修道和参访的道教人物颇多,至今峨眉仍有不少与道教相关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文人方士修仙访道隐居峨嵋山。据说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嵋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嵋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嵋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嵋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嵋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人,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嵋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峨眉派历代掌门人是谁?
1、郭襄
郭襄,峨嵋派创始人,郭靖、黄蓉的长女,18岁离家出门游历,一生追寻杨过未果。少林派觉远大师圆寂之际,背诵部分《九阳真经》上经文,郭襄、张君宝、无色各自默记了一部分,郭襄根据自己所记住的片段,自创了峨嵋九阳功。
襄阳城破时,郭襄正身在外地,她的父母及弟弟壮烈殉国,她持倚天剑幸存。
40岁大彻大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她为了寻访弟弟郭破虏的屠龙刀而毕生奔波,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名满天下。后来开创了峨嵋派,传下弟子风陵、三代灭绝、四代纪晓芙、丁敏君、周芷若等。
2、灭绝师太
峨嵋派第三代掌门,郭襄的徒孙。武功甚强,手执倚天剑在光明顶一战斩杀明教教徒甚重。
性情刚烈,一心想要完成师祖郭襄的遗愿,因此正邪不两立,出手极狠,对于敢于违背她意愿的弟子亦不留情。
光明顶一役后,六大门派中蒙古人“十香软筋散”之毒,灭绝师太与六大派一同被俘,囚禁于万安寺高塔。
在万安寺高塔上,将峨嵋派掌门之位传予女弟子周芷若,并将峨嵋派历代相传的倚天剑与屠龙刀的秘密告知周芷若。
灭绝师太抱周芷若跳下万安寺百尺高塔,灭绝只想保全周芷若,自身则下了必死的决心。
张无忌欲用乾坤大挪移相助灭绝师太落地,但灭绝师太性情刚烈无比,绝不受明教恩惠,遂以毕生功力发掌相抗,导致自己死于万安寺塔下,后在一处荒山山谷中周芷若和峨嵋派众人将灭绝师太的尸身火化。
3、周芷若
幼时父亲周子旺遭元兵杀害,遇张三丰相救,与少年张无忌在汉水舟中邂逅,并对张无忌有喂饭之恩,后被送至峨嵋派。
成年之后与张无忌重逢互生爱慕并立有婚约,为完师父灭绝师太遗命“光复汉家河山,光大峨嵋”取倚天剑、屠龙刀,后杀害张无忌表妹殷离并嫁祸蒙古朝廷爱慕张无忌的赵敏。
成婚之际赵敏以谢逊毛发相胁使得婚礼生变,周芷若遂与张无忌决裂,回到峨嵋专心习武,一心完成师父遗愿光大峨嵋。
屠狮大会,张无忌念情相让,周芷若以九阴真经上的武功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并与张无忌并肩攻打少林金刚伏魔圈,为灭口欲杀害谢逊被杨过后人黄衫女子所阻,最终与张无忌立下约定飘然洒脱而去。

武当少林峨眉各门派传承的精神

少林,

金刚之身。硬气功。
金庸小说里说道:金钟罩、铁布衫,刀砍一个白印,枪扎一个白点。
虽是夸张,但明确表明了少林的气功之健硕。

少林僧人,
不仅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而且精通三十六路拳脚。
目前少林僧人“一指弹”的功夫还经常出现呢。
当然,从电影里我们看到,少林最常用的是棍棒、拳法和腿法。

少林以佛教为根基,普渡众生。习武为了强身健体,必要时惩恶扬善。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武当派,
道教流派,求仙问道。主要用短剑或长剑(有单手剑、双手剑之分)。

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
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

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

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武当擅长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
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
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

PS:武侠片里,那些夸张的“气功”,用“气”伤人的说法,只是为了丰富剧情而已。真人是不可能拥有那种“特异功能”的...

峨眉派,

武功,
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
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
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

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

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
“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
“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

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