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用艾灸拔罐疗法治疗皮肤瘙痒

时间: 2023-11-24 10:13:42

用艾灸拔罐疗法治疗皮肤瘙痒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因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妊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药物或食物过敏、神经性及神经精神性瘙痒、自身中毒、酗酒等。外因包括环境因素(季节、气温、湿度、工作场地等)、生活习惯(使用碱性强的肥皂、穿着毛衣或化纤物)、皮肤情况(皮肤干燥、皮肤萎缩)等。

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一处、多处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的瘙痒,有时还可有烧灼、蚁行等感觉。瘙痒的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不一,与季节关系明显,饮用酒类、浓茶、吃海鲜、情绪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等均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

瘙痒性皮肤病与中医"风瘙痒""痒风"相类似。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多因风邪所致,即诸痒皆属于风和虚。"血虚生风,风盛则痒"。治宜养血(凉血)润燥,祛风(疏风)止痒,清热,利湿、散寒、止痒。

治疗时令患者先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出肚脐,将火罐拔于肚脐(神阙穴)处,留罐5分钟(视之皮肤潮红充血为度)。起罐后随即将麝香风湿膏外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拔罐后外受风寒导致腹胀、肚痛。

接着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瘙痒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1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根据瘙痒面积大小每处施温和灸10~20分钟。肚脐眼处拔罐每周2次,瘙痒处温和灸每日1次,连续施术15天为1疗程。

中医:理论认为,无论是虚实寒热哪种邪气所致的瘙痒性皮肤病,皆可用温和灸治之,利用艾灸时热力渗透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再配以神阙穴拔罐,由于该处联系全身经脉,通过经气循行可以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在此拔火罐刺激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扶正祛邪。

另外患者得了这种病如何自我呵护呢?患者平时还要注意穿柔软而宽松的内衣,质地以穿棉制、丝织品,不宜穿毛制品。

日常生活中注意皮肤卫生,防治皮肤病缠绕我们身上,还要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禁忌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品,少吃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多吃蔬菜水果,即可在拔罐艾灸消除症状之后慢慢达到治愈目的。顺便提醒一下,长期顽固性全身性瘙痒或老年性瘙痒患者要特别注意有无内脏疾患或恶性肿瘤存在。同时要注意外用的一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艾灸后皮肤极痒怎么办?艾灸后很痒怎么处理

有些人艾灸后皮肤出现红晕,甚至很痒,忍不住想用手去挠。那么,艾灸后皮肤痒怎么办?可以用手抓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艾灸后皮肤极痒怎么办 这是做完艾灸后的正常反应之一,精油按摩和艾灸都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过皮肤外排,这些东西排到皮肤上就刺激皮肤痒,只要你能忍受,是不用理会的,如果不能忍受,就暂停艾灸和精油推拿即可。

艾灸后很痒怎么处理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之后,艾灸之阳气的渗透作用,由于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正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类似西医所说的皮疹,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作用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多么可怕,那已经是没有威胁了。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因此,“痒”,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如果我们通过长期艾灸,身体阳气充沛,体内的风寒湿排出去后,就不会出现“痒”了!

“痒”在现代医学来说,属于神经系统掌管的知觉。当瘙痒出现时,大脑发出“挠”的指令,这个指令得不到实施,神经调节就失调,就想别的办法,让面部肌肉抽动,自行解痒。

艾灸后的5大症状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红白相间斑点。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2、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3、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4、穴位深处出现响动。

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出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艾灸后如果有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哦。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_治疗荨麻疹的艾灸偏方

  荨麻疹,又叫瘾疹,中医上治疗一般认为是气血两虚所致,多采用益气健脾的 方法 。比较安全而又操作简单的当属艾灸疗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一)

  1.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使用艾灸治疗荨麻疹可以采用隔姜灸和艾条悬起灸的方法,选取的艾灸穴位是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风市、百会和长强这八个穴位,这八个穴位的配方已有着千年的历史,是比较成熟的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3.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施灸3?5壮,艾炷如米粒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3次为1个疗程。

  4.艾条悬起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灸10一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个疗程。

  5.神阙,曲池,血海和足三里。如果您也患有荨麻疹,可以艾灸曲池,肺俞,血海,百虫窝和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都可以的,时间上,可以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以您适应为度。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二)

  第一天(风门、支沟);

  第二天(肺俞、曲池);

  第三天(膈俞、大陵);

  第四天(大肠俞、大横);

  第五天:(中脘、足三里);

  第六天:(下脘、天枢、气海);

  第七天:(肝俞、太冲);

  第八天(脾俞、三阴交),以上穴位轮流各25分钟,每天艾灸炙脐30分钟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三)

  1.其穴位可选择血海、隔俞、神阙、大椎、肩禺、涌泉、曲泽、合谷、至阴、足三里、大抒穴艾条灸或隔姜灸,每日1次。一般用艾条灸比教安全些。

  2.在所选择的治疗穴位中,曲池为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痒抗过敏的作用;

  3.血海能养血调血,活血化瘀;膈俞为血之会,与血海穴同用,可调理营血,祛风止痒而收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

  4.足三里是人体强壮穴位,能益气固表,增强体质,健运脾胃除湿,通经络、理气血。

  5大椎疏风解表,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荨麻疹治疗注意事项   1. 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 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 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艾灸治疗荨麻疹医生建议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急性发作期可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

  3、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快乐生活.

  中医有哪些方法可治疗荨麻疹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曲池、血海、三阴交、中脘。

  配穴:后溪、委中、尺泽、大椎透身柱,神道透至阳。

  2.治法 选取2~3个主穴,配一组透穴或1个配穴。主穴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之泻法,强刺激运针1分钟~2分钟,留针20分钟,其间可反复行针2~3次;透穴,采用26号5寸长的毫针,沿皮透刺,据症情留针1小时~2小时。后溪、委中、尺泽均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3.疗效 共治疗急性荨麻疹225例,有效充95.2%~96.51%。

  二、拔罐

  1.取穴 主穴:神阙。

  2.治法 患者仰卧,取容积为500ml的广口瓶代替火罐。用镊子夹住蘸有95%的酒精的棉球,燃着迅速在火罐内转一圈后取出,随即对准穴位拔上。3分钟~5分钟后取罐,稍俟1分钟~2分钟后复拔。如此连续数下,直至皮肤潮红或现瘀斑。一般而言,局部充血越明显越好。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观察208例,痊愈率96.19%~97.1%。最短4日痊愈,最长9日(超过9日作无效)。

  (三) 耳针

  1.取穴 主穴:肺、风溪、肾上腺。

  配穴:心、神门、内分泌、肝。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明显时再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进针后,以重手法行持续捻转刺激,直至耳廓发热潮红,留针30分钟。剧痒者每日2~3次,普通1日1次。每次选用一侧耳穴,二侧交替轮用。如反复发作者,可在上述耳穴行王不留行子或绿豆压丸治疗。

  3.疗效 耳针治疗82例,有效率达97%~100%。

  治疗荨麻疹的七种偏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一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三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四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五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七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猜您感兴趣:

1. 荨麻疹应该怎么办

2. 过敏艾灸的方法

3.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

4. 荨麻疹最快治疗方法

5. 艾灸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

6. 胆囊炎艾灸的方法

关于过敏性湿疹艾灸治疗你了解多少?你听说过哪些呢?

过敏性湿疹,也就是由于接触到过敏原而导致出现过敏反应,继而引发湿疹症状,患者多会有丘疹、瘙痒等表现,对于此病的治疗则可以选择通过药物、中药、艾灸等方法来进行,那么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过敏性湿疹艾灸治疗方法。

?过敏性湿疹艾灸治疗

1.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合谷穴和曲池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功效:清热,除疹止痒,降逆活络,祛风解表

2.阴陵泉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功效:清利湿热,通利三焦,舒经活络,滑利关节??

?3.肺俞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取穴时俯卧位或低头正坐。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功效:理气,平喘,宣肺

4.水道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艾灸方法:使用艾条灸5—15分钟即可?

功效:利水消肿,通经活络,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5.胃俞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艾灸方法:将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关于过敏性湿疹艾灸治疗方法就介绍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艾灸对于过敏性湿疹的治疗是很有效的,此病患者则可以选择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调理,帮助促进病情的快速恢复。(注:以上内容仅供了解,具体的操作须让专业医师来进行。)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1、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起到最好的作用。
(2)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预防疾病,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疗疾病之外,还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
(3)清热解毒,调节机体功能
艾灸法只要使用得当,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4)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
(5)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
2、艾灸的禁忌
(1)禁忌部位
颜面部;关节活动处;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潜在部位;妊娠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均不能艾灸。
(2)禁忌人群
孕妇和处于生理期的女性不能艾灸;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3)禁忌病症
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3、拔罐的好处
(1)行气活血
拔罐能刺激血管壁的收缩以及舒张,加速有毒废物的排出。
(2)祛风散寒
通过拔罐,可以将人体内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
(3)消肿止痛
拔罐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速带走局部堆积的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从而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4)通经活络
人类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借助拔罐,能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
4、拔罐的坏处
(1)经常拔罐可能会导致皮肤感染。
(2)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或血泡。
(3)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烫伤,出现炎症化脓症状。
(4)体质过于虚弱者拔罐,会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5)拔罐后,皮肤毛孔舒张,一旦受冷风或吹空调等,容易引起感冒或发热。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