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罐子力量大
中式拔罐也叫拔火罐,是人们对火罐疗法的一种俗称,通过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使其易于吸附在人体皮肤上造成瘀血,从而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拔毒泻热,具有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甚至可以治愈某些疾病。火罐一般置于身体酸痛难受的部位或者穴位的地方,并且可以多火罐同时进行。拔火罐主要对感冒发热、腹痛、脊椎关节痛、背痛等病症有很好的缓轻和治疗作用,此外对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奇力量的奥秘
拔火罐是中国很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古籍中有很详细的记载,近代以来不断发展并成为针灸的一种分类,现代拔罐器由传统的点火排气方式创新为机械手动真空抽气方式,更加利于百姓操作(中医专业人员应用传统火罐较多)。根据中医理论,当人体受到风寒、湿热、毒气、外伤的侵袭或情志刺激时,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瘀血、气郁、内热等,这些致病因素会在体内存留并窜通于经脉之间,降低人体抵抗力。此时,外邪由外入内侵袭人体,从而产生各种疾病。而拔火罐则是根据这一理论所创造,通过拔罐使皮肤毛孔打开并造成皮肤充血,使包含病理产物的毒物从体内排除,进而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拔火罐的“正确打开方式”
火罐有留罐、闪罐、推罐(走罐)、药罐、针罐、放血等六种疗法。所谓留罐即在应拔部位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闪罐指将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手握罐体快速外拔发出声响并不留痕迹;推罐指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润滑油,将罐吸住后,将罐具自上而下反复拉动至皮肤潮红的方法;药罐分为煮药罐和贮药罐,煮药罐就是将药物放入罐内煮后使用,贮药罐是直接将药物放在罐内使用。然而拔火罐并不是那么简单,随意使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在闪罐、推罐时发现异常颜色的部位应留罐,一般10分钟左右可起罐。一般来说,拔罐后也不宜马上洗冷水澡,以免身体着凉或伤口感染。此外有皮肤病或者有高热、昏迷、抽搐症状者及孕妇不宜拔罐。总而言之,合理使用火罐才会让身体更加健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