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六种人不宜多吃竹笋

时间: 2024-06-26 03:18:39

六种人不宜多吃竹笋

痛风者、脾胃虚寒者、对竹笋过敏者、胃肠道不适者、泌尿系结石者、身体发育者等六种人不宜多吃竹笋。

1、痛风者:竹笋中富含嘌呤,因此痛风患者也不宜吃,以免增加体内嘌呤代谢负担,诱发或者加重疾病。

2、脾胃虚寒者:竹笋性寒为发物,因此脾胃虚寒者不宜吃得太多,以免促使体内寒气聚积,加重身体不适。

3、对竹笋过敏者:对竹笋过敏者通常是不可以吃竹笋的,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红肿、起红疹等过敏反应。

4、胃肠道不适者:竹笋中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存在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患者不宜吃,容易加重腹部。

5、泌尿系结石者:患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不要吃太多竹笋,因为竹笋中含有一定的草酸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6、身体发育者: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日常也要控制竹笋的摄入量,因为竹笋中所含的草酸,可能会影响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综上所述,日常吃竹笋的量要有所控制,不建议吃得太多,而且也要与其他食物一起搭配着吃。而存在身体不适症状的患者,还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尽早的控制病情。

有什么病的人不能吃竹笋

以下这些人不宜食用竹笋:

一、胃不好的人:竹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笋容易出现腹泻、肠胃绞痛等不适,因此不宜多吃。

二、自体免疫疾病、皮肤炎及过敏体质者:竹笋属于「发物」,容易上火、生痰、发疮、过敏、或令旧疾复发、新病加重,这类病人不宜多吃。

三、15岁以前儿童尤应注意不宜多吃竹笋。点击蓝字了解更多:经得起油焖、耐得住清炒春笋里藏了一个最嫩的春天

四、脾胃虚弱者或妇女产后,以及因吃竹笋会诱发、复发哮喘的人不宜吃竹笋。

五、竹笋中难溶性草酸钙含量较多,所以尿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患者不宜多食。

六、年老体弱者、消化不良者、脾虚肠滑者不宜多食竹笋。

/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a18322615d5ad6eddc4381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a18322615d5ad6eddc4381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a18322615d5ad6eddc43811"/>

扩展资料:

竹笋是餐桌上备受人们青睐的食材,虽然竹笋营养又美味,但也不是人人都可食用。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下几类人群不宜过量吃竹笋。

发育期儿童和患有尿道结石的患者。竹笋中含有大量较难消化的纤维素以及草酸,草酸会和钙、铁、锌等矿物质形成难以溶解吸收的复合物。如吃太多竹笋,容易缺钙,罹患软骨病;缺锌,可能造成生长发育缓慢。草酸很容易与人体内的钙相结合,形成结石,因此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同样不宜吃竹笋。

肠胃疾病、肝硬化及消化道疾病患者。竹笋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肠胃负担,可能引起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尤其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更要注意。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食竹笋后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过量食用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另外,老年人消化能力较脆弱,也应尽量少吃竹笋。

过敏体质人群。有些人对竹笋过敏,应忌吃。竹笋会加重过敏症状。

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因为阿司匹林对胃肠道有所刺激,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吃太多竹笋会雪上加霜。

最后要提醒的是,多数竹笋含有氰甙,食用过量会危害健康。竹笋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煮沸、罐装、浸泡、干燥和发酵等方法消除。所以晒干或者罐头装的竹笋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8/0916/c14739-30295739.html"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人民健康网?几类人群少吃竹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